于阅读中品味言中意,在表达里感悟画中情

2024-06-11 14:50刘佳
教育家 2024年18期
关键词:调动感官月亮

刘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和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月亮》的教学设计为例,浅析构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

聚焦要素,整合增效,构建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凸显了“阅读”与“表达”的重要地位,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分享自己独特的体验,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构建该任务群时,教师应注重教材分析,深入了解学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深研教材,理清知识脉络

四上第一單元围绕“自然之美”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尽展自然之美。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延伸了单元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两个,其一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其二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前者指向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受文字勾勒出的意境,浸润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后者则关注写作,引领学生进一步开展语言运用实践。

《走月亮》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充盈着“美”:语言优美,画面静美,情感纯美。文章以阿妈牵着“我”在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为线索,移步换景,表现“我”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就单元语文要素而言,本课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边读边想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丰富想象画面的内容和维度,感受自然之美。

关注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相互关联,难度螺旋上升,教师在构建学习任务群时,需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和提升方向。《走月亮》一课,带有浓郁的地域风情,而学生对云南及其地域、民族风情较为陌生。就单元语文要素“想象画面”而言,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掌握“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因此,教师可基于学情建构有联系的学习体验,创设情境带动学生去想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走月亮》一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下洱海边的美丽景象。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调动多种感官,品味语言。

4.背诵第4自然段。

其中第2项为教学的重点,第3项为教学的难点。

分解任务,巧设学习活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应以素养形成为指向,力求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言中意、文中情,并尝试迁移表达。为此,笔者创设了“跟着课本赏美景,乐当文旅推荐官”的主题情境,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框架如下:

任务一:观天下第一潮 设计专属海报——活动1:初观潮,潮前明顺序。活动2:深观潮,潮来想画面。活动3:再观潮,潮过说感受。活动4:创海报,推荐钱塘潮。

任务二:陪阿妈走月亮 书写月光手札——活动1:揭开“走月亮”的面纱。活动2:体会“走月亮”的趣味。活动3:品味“走月亮”的温情。活动4:延展“走月亮”的意蕴。

任务三:望繁星思纷纷 绘制诗歌插图——活动1:复习方法,点亮星空。活动2:丰富想象,星夜悟情。活动3:回眸生活,补绘插图。

任务四:推荐“好地方” 参加文旅展览会——活动1:发现家乡好地方。活动2:编写美景宣传文。活动3:参加文旅展览会。活动4:评选文旅推荐官。

其中,《走月亮》设计了四个活动(任务二),学生在活动中借助想象漫步字里行间,欣赏如画的美景,感受作者家乡的人文风情,体会浓郁的童趣和纯美的情感。

变革方式,活动添趣,聚力核心素养提升

新课标强调学科育人、实践育人,其中语文学科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倡导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走月亮》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通过以下四点策略达成——

质疑问难、自主探疑,做主动的阅读者。

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首先应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并带着好奇披文入境,自主探索答案。《走月亮》活动一“揭开‘走月亮的面纱”旨在鼓励学生对题质疑,通过“什么是走月亮”“去哪儿走月亮”“为什么走月亮”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驱力,促使他们自主探疑,整体感知文本。

以学生的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如:“‘我和阿妈走月亮后面的标点符号为什么不一样呢(前面两处为省略号,结尾处为感叹号)?”这样既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又能以问题推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增强自信,成为主动阅读者。

合作解疑、品读鉴赏,做积极的分享者。

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阅读中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审美创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走月亮》活动二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指南自主合作学习1—5自然段。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勾画关键词句,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自主积累文学阅读经验,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在小组交流分享时,引导学生听取、搜集、整理关键信息,提升学生专注倾听、用心思考、求异表达的能力。

在汇报展示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赏美景,为画面命名”“情境剧场”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并借表达支架“读句子、说发现、谈感受”表达出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上述自主探究和伙伴式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表达,有助于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分享者。

读中学说、读中学写,做有创意的表达者。

学习、积累语言是为了语言运用。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时,应不断渗透思维方法,并鼓励学生创意表达、物化活动成果,让思维与表达共舞。那么,如何调动多种感官展开想象?《走月亮》一课可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嗅觉,展开想象,并迁移运用方法,逐步突破难点,实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该环节教学设计如下——

关注嗅觉,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教师点拨:除了画中的月光,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调动感官,想象画中的味道。

预设:小草青涩的味道,野花或浓郁或淡雅的芬芳……

教师小结:这些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带着香味的画面。调动感官想象画面的方法,让我们不仅仅是赏画人,还能成为画中人。

迁移方法,尝试运用

(1)拓展思路:除了去看、去闻,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还能干些什么?

预设:去闻、去摸、去尝……

(2)调动感官,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预设:学生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受天下第一潮的奇观,体会春江傍晚的生机勃勃。

(3)教师小结:看,调动多种感官,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更深入地感受字里行间的美。

在《走月亮》教学中,像这样聚焦语用能力、辐射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还有多处,如“回眸理解‘抱字”“畅谈今晚想和谁走月亮”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说、个性化表达、提升思维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

拓展延伸、支架助力,做融合发展的学习者。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走月亮》的作业设计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特别是“课后研学”部分,指向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迁移所学方法,读作者的相关文学作品,关注整本书阅读;开展课外研学活动“和家人一起走月亮”,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晒到班级云空间里。通过以上拓展活动,延伸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综上所述,在构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着眼于单元整体,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阅读与表达的融合,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其语言、思维的发展,在一课一得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拔节。

猜你喜欢
调动感官月亮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