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助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2024-06-11 07:38刘俊生张伟
教育家 2024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评课程标准智慧

刘俊生 张伟

在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都对“教—学—评”一体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理念已经较为认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评价工具缺乏的现实困难。智慧课堂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新型课堂环境,人手一机的课堂环境能够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工具支撑。实践表明,智慧课堂能够通过数据驱动,助力课前“以评定标”、课中“以评促教”、课后“以评辅学”,有助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思想理念。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在于“评”

“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并不复杂,主要是指教学和学习应当是评价驱动,评价要持续融入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而非仅限于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掀起的“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旨在追求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的一致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Cohen)最早提出了教学一致性的概念,用来描述教学实践和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后来美国教育评价学家韦伯(Webb)对一致性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阐述,奠定了当今人们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理解。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思想,我国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评三者是内在统一的,都是为了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概念吸收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和学习导向的评价三个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和“學”是教师相对熟悉和容易操作的教学活动,但如何开展“评”的操作,以及把“评”的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到“教”和“学”的活动中,是决定“教—学—评”能否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当前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理念已经较为认同,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评价结果难以及时反馈给学生,等等。智慧课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了一个教师、学生和智慧大屏等多终端互联的智慧环境,能够实现教、学、评三者数据的快速流转,可以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地实施带来支撑。借助于智慧课堂的手段与工具,通过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可以构建动态学习诊断评价体系,从而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智慧课堂助力课前“以评定标”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学—评”一体化也被称为“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三者的目标是相同的,而且这个目标的确定不应该完全凭借教师主观经验进行,最好先通过课前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和薄弱之处,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拟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可以充分利用诊断性评价的结果评估学生学情,并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师的课前诊断性评价也可以基于传统的纸笔测验,但评价反馈的效率较低。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查看,并结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实现以学定教。例如:在初中英语“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发布课前任务单,对学生单词掌握情况、文章背景知识储备情况、学习兴趣点等进行了调查测评,发现学生最期待的部分是感恩节的历史(history)和食物(foods),因此教师围绕这两部分确定教学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

智慧课堂助力课中“以评促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通常是动态的,课中的形成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条件、过程、结果),为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提供支持。“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实质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课中提供更加优质、适切的课堂教学供给,以确保“教—学—评”三者的一致性和目标的有效落实。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智能测评任务,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教师还可以较为方便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完成度以及每道题目的作答率、准确率等。例如:在初中英语“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这节课中,教师在文章略读环节,利用智慧课堂的“连线”功能进行了文章主体的区分,从而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同时,教师通过智慧课堂“随机选人”功能对学生进行检查,把握学生学习进度。教师还利用智慧课堂的“分类”“翻翻卡”“全班作答”等功能,实时收集学生反馈数据,了解学生对“first、next、then、finally”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精准干预。此外,教师在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如何制作月饼,并利用智慧课堂的“投票”功能选出最佳制作小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智慧课堂助力课后“以评辅学”

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可能不完全同步,因此在课后阶段也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进而对学生开展有差异的作业辅导。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如课堂互动次数、当堂测验成绩等),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在线布置分层作业,并将其智能推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表现,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练习。

同时,智慧课堂平台系统还可以智能批改、自动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正确,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初中英语“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这节课的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了必做(Have to do)和选做(Choose to do)两种类型的作业,必做作业是“Read the passage after the recording and finish the exercise”,旨在让学生巩固基础;选做作业是“Make mooncakes and make a short video of the process”,旨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布置的分层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和后续开展的个性化辅导,实现了“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促进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猜你喜欢
教—学—评课程标准智慧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有智慧的羊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