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姣
亲爱的小同学:
你好,最近的生活顺利吗?每天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我身边的孩子们悄悄告诉我,他们有的因为校园里的一场比赛兴奋得夜不能寐,有的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烦躁不已,还有的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甚至由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谈谈该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些情绪体验,让心灵的活力也在春光中充分地绽放吧。
要知道,情绪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它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每种情绪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开心、好奇、自豪等积极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无形中激发我们的思维与创造力。适度的“Emo”、害怕、愤怒等消极情绪虽然会为我们带来烦恼和困扰,但也能够提醒我们关注潜在的危险与威胁,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更好地生活。比如,我们的祖先一遇到凶猛的动物就会感到害怕,并迅速准备逃走或做好防护准备。正是靠着这些“情绪警卫员”的提醒,他们才得以安然度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同样地,当你面对考试时,那份害怕考不好的焦虑情绪,虽然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安,但也会督促你更加努力地复习,弥补学习中的知识漏洞。
看到这里时,或许你会感到有些着急,你知道了每种情绪的积极作用,但仍会为那些无法排解的消极情绪而犯难。那么,如何尽可能减少消极情绪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困扰呢?我们不妨试试下面两类做法。
尊重情绪,随它自由来去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未满周岁的小宝宝,就会发现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因为找不到玩具而哭泣,下一秒看到喜欢的小伙伴来一起玩耍,就挂着眼泪开始咯咯笑了。他们的喜怒哀惧跟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某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很快,这就是我们情绪最初的样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呢?答案正是:当你满心想要拒绝体验它们,并急于摆脱的时候。
我知道,在他人面前,或许你更希望展现自己情绪稳定的一面。这个愿望并没有错,不过,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你而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应该为了追求表面的“情绪稳定”,而刻意压制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让这种愿望本身成为不稳定情绪的诱因。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当你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伤心难过时,如果总是装作不在意,压抑自己的内心,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因为反复提醒自己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内心的自责和失望情绪。
所以,我想和你作个约定,当你受伤时,请允许自己自由地体验那些情绪,借由它们去了解并回应你的需求。比如,当你为自己没能完成某项学业目标而感到失落时,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哭一会儿,真诚地面对内心,之后重新振作,为自己在意的目标做更充分的准备。再比如,当你与朋友发生矛盾而感到生气、郁闷时,先不要急于自责或埋怨对方,而是允许自己体验这种感觉,然后尝试通过写日记、画画或其他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让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当你把情绪融入文字或画面时,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已经得到了安抚。
寻求支持自己的力量
让情绪自由来去的确能够为你解决部分情绪问题,但对于年少的你而言,可能会发现有时难以独自拿捏“消化”情绪的尺度,或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在这种时候,不妨试试向外界寻求支持自己的力量吧。
或许你会好奇,什么是“支持自己的力量”呢?其实,这种力量就隐藏在你生活的点滴之中,它们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件物品,可以在你感到迷茫、疲倦时为你提供暖心的安慰和指导,可以在你感到空虚、无聊时给予你真诚的理解与共鸣,可以在你感到自卑、伤心时鼓励你重获信心及勇气……
读到这里,可能你会有些胆怯。因为寻求支持的前提似乎是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并且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在此之前,你要先向对方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你的同龄人告诉我,这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他们从心底渴望与家人靠得更近,但不确定把这些困扰讲给家人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他们害怕承担碰壁受伤的风险。或许,你早就试过向家长和老师吐露心声,但结果并不那么令你满意。所以,你大概更愿意在线上的社交软件里给自己开辟一个发泄的空间,而不愿在现实生活中与长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困境。
我想告诉你的是,不要因为过去的某一次经历而放弃寻求支持。我希望,你能在感到激动或压抑时,勇敢地选择找一个信任的人去倾诉,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并寻求支持。下面,我想向你分享几个获取情绪价值的小技巧——
首先,挑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寻找他人倾诉之前,你需要挑选一个对方相对放松的时间段,比如午休、傍晚、周末的闲暇时光,这样,他们更有可能静下心来倾听我们的心声。交流地点可以定在一个相对安静且私密的环境,比如公园的长椅、家里的书房、咖啡厅的某个角落等,有利于对方集中注意力,确保你们能够不受干扰地交流。
其次,注重事实与自我感受。在倾诉过程中,你可以先向对方陈述引发情绪的相关事实,并尽量以“我”开头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我当时感觉很沮丧,我以为……我想要……”。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感受,进而给予我们适当的回应。
再次,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倾诉时,你需要向对方明确自己的需求,比如你希望從他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以便获得更有效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对方向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而你只需要被倾听和理解,那么你可以先对他的关心表示感谢,然后真诚地表达这一点。你可以说:“谢谢你想要帮我解决问题,其实我现在更希望你能陪我说说话,理解我,这就已经是很大的支持了。”
另外,如果你身边暂时找不到一个能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人,你还可以试试求助于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学校里的心理老师。请记住,总会有人愿意倾听你的情绪,陪伴你渡过每一个难关。
亲爱的小同学,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要害怕它们的到来,也不要急于将它们赶走。当你以开放的心态,真正接纳并允许自己体验这些情绪时,你会渐渐地走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愿情绪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也期待你能善于借助它们的力量,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