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 周林娥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电商因人才培养滞后而发展乏力,运营、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人才短缺,高端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而由于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人才引进和留任又面临着挑战。笔者认为,培养精电商、懂农业或精农业、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是确保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职业院校电商专业的重要任务。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校企深度融合及双元育人机制有待完善、教育成果未能充分为产业赋能等。对此,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重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支持和精准指导,意图激发各方积极力量,服务农村电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阶段、全方位的进阶培养模式
基于市场需求,创新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致力于昌平区的乡村振兴,以培养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为目标,设立学徒班,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学产销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紧密结合实践,经历“学产销创”四个成长阶段,实现从“店小二”到“领头雁”的蜕变。在“产”阶段,承担“推广员”角色,参与季节性的生产性项目,提升专业素养。在“销”阶段,转型为“运营官”,依据农产品销售需求,联合1名教师、1名企业人员组建“1+1+N”项目运营团队,负责农产品推广、店铺建设运营等生产性实践项目,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最后,在“创”阶段,逐渐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通过加强农户电商项目孵化等手段,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学校与企业、农户、社区紧密合作,积极建设资源、营销平台和创新中心。例如,“京东诚至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训计划”旨在培养熟悉电商行业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学习项目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依托京东、阿里等营销平台学习销售服务。此外,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创新平台的品控服务和项目孵化服务,促进农产品销售。
“四进四入”协同,校企共建“双螺旋进阶式”课程体系。通过“四进”策略,即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项目进教材、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标准进考核,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深化其育人功能。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通过“四入”方式,即学生实践入企业、师生成果入产业、技能服务入行业、社会培训入农业,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该模式可以将企业的真实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并将其融入电商相关证书及比赛标准的审核,从而形成从基础到高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校企双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多场景的助农服务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实现螺旋式发展。这种协同办学有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也能为昌平区农商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完善各项机制,优化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依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相关指引,学校致力于组建一支具备深厚企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团队。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角色互换、岗位互聘”的双向交流机制,并通过实施“本职岗+互换岗”的弹性工作模式,促进“企业员工进校园、专任教师进企业”的协同教研。同时,建立校企“项目共研+平台共建+服务共担”的研发机制。这些措施确保了校企混编师资团队能够形成统一指挥、责权对等、协同高效的工作模式,从而构建了一支整体稳定、动态微调、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
多方联动,实现多元化人才评价。一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方面,综合“校企农社”四方主体的意见,聚焦学生在实践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考查他们技能和素养两方面的发展。同时,在评价中加入了用户反馈及实时业绩额度等可量化的指标,便于学生主动反思并改进具体模块的学习策略。二是在评价工具及其应用方面,校企协作开发了一套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线上线下功能,能实时反馈学生的项目参与情况,有效辅助学徒培养过程的监管与评价。它不仅提升了评价效率,还更为真实、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方便他们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此外,校企合作研发的“昌平区农旅数字化服务平台”收录了学生在运营全流程中的各项数据,学校可由此评估学生农商产品的运营和服务状况,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平台为基、数字支持的实践进路
四方协作,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育人平台。发挥电商专业产教融合学院服务站运行优势,同时融入智慧农业专业群。学校联合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区,围绕区域乡村振兴上下游产业,共同成立“昌平区校企农社乡村振兴产城教联盟”,以促进昌平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该平台的重点任务在于通过培养新农人打开农产品销路,即聚焦于农村电商运营和社交电商两大方向,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与专业链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四方联动的服务模式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的目标,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技术升级,共建共享四大技术创新中心。一是“农产品流通中心”助力市场拓展。该中心有效整合了合作企业的资源,不仅为农业合作社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线上销售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农产品生产及销售全流程的宝贵机会。此外,校企合作研发的“昌平区农旅数字化服务平台”小程序,将昌平农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有效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二是“视觉设计中心”助力电商运营。该中心充分利用电商企业后台数据分析的优势,准确把握市场主流设计风格,为农业合作社和电商生态企业提供包括网店装修、农产品商品详情页制作等在内的服务,有效助力了数字化的精准营销,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品牌品控中心”巩固市场地位。该中心发挥智慧农业专业集群优势,运用京东等合作企业成熟的品控溯源体系,构建昌平草莓、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的高品质供应链,确保产品从生产、分级、包装到配送的每个环节都符合严格的标准。同时,学校连续五年协助相关部门策划并实施系列促销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昌平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四是“领头雁双创孵化中心”服务人才供给。校企协作建立“领头雁双创孵化中心”,引进电商龙头企业的标准及资源,共同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同时,指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数字化营销,并采用新型运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户的增收和就业,为昌平区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数字转型,构建专项农村电商营销平台。基于“互联网+”发展战略,学校与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构建了多元的线上销售渠道,如创新打造“松兰甄选”直播间,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与昌平区文旅局合作推出“爱上昌平”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并为学生提供熟悉商品上下架、营销推广、订单处理、数据分析等电商运营过程的实践经验。此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有助于提升昌平区农业生产效能、优化农产品营销策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本文系北京市“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类别课题《基于专业群的中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CDDB22437)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