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政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不仅展现了汉字的形态美,更在筆墨之间流淌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意蕴。多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艺术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书法教育在具体的实施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亟待我们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与发展建议。
中学书法教育的现状
在课程设置上,书法的课时分配较少且往往作为选修课存在。这导致书法教育在中学阶段难以得到充分重视,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不足,学校间的书法教育水平差异较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临摹练习依然是主流,同时,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为书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丰富的书法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在书法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在师资力量上,中学的一些书法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和系统培训。由于书法教育的特殊性和能力培养周期较长,现有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中学书法教育的需求。此外,部分学校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书法教师在职业发展、待遇等方面可能陷入困境,甚至进一步影响师资队伍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中学书法教育的实践策略与意义
首先,在培养书法艺术技能和审美意识方面,教师要通过专业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书法基本技能和规范。这包括正确的执笔方法、运笔技巧以及结构布局等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序的训练步骤,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书法水平。同时,学习书法要求学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捕捉经典碑帖中的笔画形态、结构布局等细节特征。例如,在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收笔以及笔画间的呼应关系,这对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而言,无疑是一种良好锻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学习经典碑帖和优秀书法作品,使他们了解书法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其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书法风格的演变过程及艺术魅力。例如,教师展示《祭侄文稿》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颜真卿书法的精湛技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书法与历史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美,揣摩颜真卿在书写时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感受其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从而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书写。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书法技能,更能够在学生心中植入优秀传统文化观念。
最后,在培育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兰亭序》,可以了解王羲之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感受曲水流觞、吟咏风月的雅集情趣以及王羲之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并从中体会作者对美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寻。这些宝贵的人文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滋养他们的心灵世界,塑造更加全面而深厚的人格底蕴。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框架,勇于探索不同的书写风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意书法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法展览、作品交流等活动,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和建议,不断磨砺技艺,提升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