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与方法

2024-06-10 22:24:58王春雷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王春雷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中,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代性。现代社会背景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当传承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对家国的认知与热爱,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此夯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文章简要分析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向,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家国情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当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而家国情怀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域,根据课程内容明确提出目标,深入开发与发掘教学素材,从学校、家长与社会角度入手搭建培育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互相交流与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家国的认知,践行家国情怀行为,从而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向

家国情怀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了解,加深对中国国情、民族文化与世界交流的理解,从而堅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成为自尊自信的中国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按照如下三个方向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象,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立足核心素养视域,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启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了解我国国情、党史与革命建设历史等内容,促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认同,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形成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发展正确的文化观念、家国观念。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认识自己作为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应当承担的使命与责任,进而逐渐萌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

民族自信,是学生家国情怀形成的基础。民族自信,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在民族发展未来的信心,学生只有先具备这种信心,坚定不移相信我国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才能够驱动其进一步形成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等情感,从而形成家国情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民族精神的深刻性,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多元文化,辩证处理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丰富,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逐渐感受到家国文化的号召,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家国,顾名思义先顾家而后顾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家国的意义,从而形成对家国的责任感,努力为了家国发展而成长,未来为了家国发展而奋斗。同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还需要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可以先引导学生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己能够为家庭所做出的贡献。按照这样的方向,逐步加深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感,践行责任感。长此以往,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逐步升华,发展为对家国的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感的发展。

(四)树立正确目标,多角度搭建环境

核心素养之下,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立足新课标要求,结合核心素养规定,分别对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进行融合设计,形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加深学生家国认知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提供指引,也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方向提供指引,促使学生在思考知识点时自然地升华到思想层面。同时,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当进一步联动各个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及社会机构,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充足、丰富的空间,支持学生自主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践行认知,逐步加深家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

在明确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开发课程内容、多角度搭建育人环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想将家国情怀培养落实,就要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加强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引导。只有真正落实于课堂,才能够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思考中内化于心,在学习活动中外化于行。

(一)以诗词鉴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受爱国爱家情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家国情怀,就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借助更丰富的素材引起学生思维活动,触发学生主观感情感知。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语句优美、意境深远的爱国题材诗词,以古诗词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在古诗词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对这种情感形成共鸣,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爱国、爱家情感,从而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新人教版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例,在课堂中,教师讲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比如古诗词、古文等。教师表示:“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到不少古诗词,这些诗词都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呢?”同时教师利用大屏幕给学生播放《登高》《春望》等古诗词。学生观看教师大屏幕上展示的古诗词,同时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发现大部分古诗词中都体现出了爱国情感。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促使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朗读之后的情感感受,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爱国、爱家的情感,初步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

相较于语文、历史等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概念更加丰富,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一味地记忆知识点,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学生的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家国情怀的生成与发展,也会对自身的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得以发展家国情怀,教师可以进一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经典案例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以深入思考支持学生深化主观感受,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家国情怀思想,接受家国情怀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根据案例与本节课教学需求,适当设计探究式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支持学生的思考。

仍旧以上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根据教材内提供的知识点和素材资料,教师选择“港珠澳大桥”事例——“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修建港珠澳大桥。建设初期遇到技术上困难,向荷兰公司寻求帮助被拒绝之后,我国工程师带领2万多人攻克技术难题,最终修建起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时,是世界上钢结构最大、隧道最长、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教师播放事例,在黑板上写下“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这十二个字,并且提供更多的有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

基于这一典型案例,教师設计探究问题:第一,在遭遇困难,外方不予帮助时,我国是如何做的?第二,面对这样的做法与结果,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第三,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归根结底是技术被攻克了吗?还是?(引导学生往民族团结、为家国努力这个方向思考)第四,为什么说,港珠澳大桥是“同心桥”“自信桥”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纷纷阅读资料,思考案例中我国建设大桥所经历的遭遇以及我国采取的措施,逐步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胡应湘的家国情怀,感受桥梁工程师的爱国、爱家的情感,从而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既可以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可以支持学生的深入探究与思考,发展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实践活动支持学生探索,支持学生家国情怀行为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发展与表达空间。只有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长学生的见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家国情怀等情感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如课堂的项目式探究实践、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要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践行家国情怀行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新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议题,设计一组辩论赛——“哪种方式最好进行民主选举?”要求学生分别根据民主选举这一制度,说说是“直接选举更好”还是“间接选举更好”。在辩论赛活动中,各小组学生纷纷根据课程知识内容,结合自己对我国四种选举方式的理解进行思考与辩驳。在活动中,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表述不同选举方式的含义和优势,同时对对方提出的选举方式的缺点进行说明。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民主选举的了解,也促使学生在准备辩论、互相辩驳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民主制度意义与现实作用的理解,加深了对民主权利的理解;更为了维护自己认为更好的方式而做出努力,这也是学生家国情怀的践行。

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深刻理解了选举制度、民主制度的意义,进一步形成了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正确认识,形成了更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一步内化了家国情怀,强化了学习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爱国情怀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发展的关键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必要任务,也是引领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之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材内的可用素材,将课程教学与爱国情怀培养相结合,引领学生从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中自主探索,促使学生得到启发,从而逐渐发展学生的爱国思想、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应当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设计更多不同的教学活动,以丰富活动搭建家国情怀的培育“温床”,促使学生家国情怀内化于心、知行合一。

*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X07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广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分析[A]∥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四[C]. 2022:107-109.

[2]李悦. 融入家国情怀,提升中学生政治认同感[J]. 新课程导学,2021(19):87-88.

[3]罗得栋.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板块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实践例谈[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1.

[4]潘玉媚. 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27.

[5]胡忠于. 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9):24-25.

[6]刘立恒.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 高考,2020(14):177.

[7]鲍玉雯.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对策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9:01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3:25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1:31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