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方法分析

2024-06-10 22:24:58乐治燮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职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方法

乐治燮

摘  要:化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部分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污染物质,而这会对师生的健康状态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将绿色化理念与其结合,从而在优化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对人员、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思路,同时细致阐述了应用措施,以供更多中職化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中职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方法

伴随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为响应建立美丽中国的号召,教师要在化学课程教学时融入绿色技术,以此让中职学生养成对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的正确认知,并让实验教学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达成人类、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目标。

一、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一)改革需要

在教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中,需要合理改善学生的知识吸收状态、方式,强化全新学习模式的应用,以此大幅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中职院校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实验教学具备关键意义,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实验,能直接知晓其中的原理。与此同时,探究式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中提升主动性,强化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探索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水平。不仅如此,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还要与绿色化思想充分结合,提升学生实验的探索动力,最终促进实现学生的综合进步。

(二)素质教育需要

绿色化教学工作是化学科目的关键核心,其能够展现出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执行情况,并且具备良好的绿色意识也是教师的关键技能之一。特别是在当下环境污染情况逐渐严重的背景下,师生均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的深入贯彻以及对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努力。与此同时,绿色化学教学工作理念还能让学生建立良好思维,提升实践能力水平,防止在实验中操作具备毒害特点的物质,并在源头隔绝有害污染,强化教学的安全性,促使绿色化实验教学成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

(三)环境保护需要

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将环境污染的特点与化学教学工作结合,之后依据实验措施的使用,在教育过程中良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融入绿色理念,调动学生在环境保护上的欲望,以此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干扰,最后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流程,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思路

绿色化学教学课程开展时,教师要选择使用毒害性、环境破坏方面程度较小的材料,以此来代替危害程度较大、存在毒性、危害环境的物料。与此同时,操作化学生产工艺时,绿色化学模式的执行能合理改善反应经过,降低无用物质的数量,减少排放,最后通过不断改善反应经过,来达到实验的“零排放”效果。

(一)绿色发展目标

绿色化学的关键追求是高效,其不仅表示化学反应的完成速度,还涉及过程中的污染数量降低,以及通过对原材料、反应条件的改善,使生成物转化概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污染物质排放要求逐渐细致化,结合国家发展、生态建设需要,完成对污染物质的严格限制,从而对工业制造模式产生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二)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反应是理想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可以将原料内部的分子、原子改变为产物反应类型,并实现“零排放”的效果,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但其过于理想化,让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与此同时,伴随国家工业实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大多数的化工厂都实现了“原子经济性反应”,例如操作人员进行乙烯、丙烯反应时,便可达到零排放的良好效果。

(三)无毒害溶剂

化学反应进行时,溶剂的应用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部分物质以原本状态无法产生化学反应,但在添加溶剂后,便为反应的出现提供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部分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但其可以在相应物质融入后达到化学反应出现的条件,因此大多数的溶剂都具备一定的污染性。特别是部分存在挥发性的毒性溶剂,将其直接排放到空气内会促使大气受到污染,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如此,部分溶剂在进入土地后,还会对地下水源造成严重影响,威胁人民饮水的安全性。为合理改善该情况,化学工厂、商家逐渐推动使用无毒害溶剂,以便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四)回收利用材料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生成物质、未充分反应原料开展回收再利用,便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与此同时,还能节省成本支出数量,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充分回收利用反应过程中的多样化物质,还可以让生产模式产生变化。例如,面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一氧化碳时,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将其收集,之后将其作为他反应中的原料,从而生成不会危害环境的产物。

三、绿色化学教育方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拓展教材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化学课程中,使用的教材内虽存在绿色化学知识,但多以必需、实际作为关键核心,完成对专业知识的衔接,绿色理念的展现并不显著。伴随国家职业教学的不断发展,“三教”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由于教材是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载体,因此需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重视内容更新、专业衔接,加大对化学教学前瞻性特点的充分重视。为此,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材料改革时,需开展深层次的探索工作。

例如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雾霾、新能源、生物降解、绿色食品等方面,进行绿色化教学工作,增加相应内容在课堂上的比例数值,之后将环保理念作为关键指导内容科学更新实验项目、实验设计方面。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进行化学教学工作时,经常存在教学任务重、课时量较少、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并且课堂教学开展时无法对其进行过多延伸,为此可以将教材与前沿内容、绿色理念结合,从而实现科学性、适应性的充分展现。

不仅如此,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模块化、创新性深入探索、开发,还可以满足目前新时代下的教学需求,然后再在模块化基础上体现出绿色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对其具备更加系统化的认知。

(二)强化训练

绿色化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是环保理念的重要传播人员,因此承担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意识的责任。但在实际情况中,绿色化学作为全新的理念之一,国家在该方面的研究较晚,使大多数教师并未对其具备深入的了解,以及未开展系统化、有规划的课堂,课上没有植入全新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作为重要的绿色知识、理念的传播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实力,以及对全新理念的深度掌握,增强化学素养,如此才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长远、稳定。为此,中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绿色化学知识、技能的专项讲座、研讨会等,以大幅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改善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强化绿色化学教学设计,并有意识地将社会发展的方向、观念、趋势等,与教学全过程相融合。

(三)挖掘素材

课堂作为知识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所,教师需在这基础上,充分挖掘材料相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之后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状态下获得知识,提升绿色环保意识。

中职院校中的化学教材包含了无机、有机两种形式的化学,例如,教师讲解溶剂的酸碱性时,可以与实际工厂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土壤酸化方面结合;讲解有机化合物时,对化石燃料、塑料袋、农药过度使用等充分利用,细致阐述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使其成为绿色化学教学开展的重要案例;讲解油脂的皂化反应时,教师可以充分介绍洗涤剂的功效、不足,来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合理地挑选产品类型,降低对人体、环境产生的污染;介绍甲醛性质时,可以将新房子为什么无法及时入住问题作为关键切入点,阐述出装修材料、建筑材料黏合剂中的甲醛成分,对室内产生的影响。如果长期处于甲醛的环境内时,会极容易促使人的呼吸道、鼻咽等位置产生肿瘤,并且该物质还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导致癌症、畸形的重要物质。为此,生产木质地板时,厂家需通过使用甲醛捕捉剂,降低材料内部有毒物质含量,提升其环保等级。

以上实际案例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化学具备的双面性,以及知晓化学的绿色改变已经成为重要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全新思想得出有效的创新方式。例如,为合理控制“白色污染”问题,国家在2007年时便颁布了限塑令,部分学校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渐取代以往的塑料制品,包书皮也采用传统的牛皮纸;为科学治理PM2.5问题,当前单位、家庭中的燃料逐渐被天然气取代,太阳能的大面积使用,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上市等,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不断地影响下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低碳、健康的生活与出行方式。

(四)重視实验

化学课程开展中,试验操作在其中具备关键作用,并且通过对该方式的合理使用,还能对中职学生在知识获取、兴趣激发、能力训练、素质培养上发挥出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将绿色理念作为关键引导,重视相应思想的深层渗入。进行实际教育时,教师可以将以下方面作为关键切入点:

1. 优化实验设计。中职化学教师对学生的绿色思想进行启发时,需通过实验操作与其整合,或是对使用的装置进行完善、优化。例如,开展现象较为明显的定性实验内容时,教师会使用点滴板、微量进样器、注射器等相应设施完成操作,降低对实际的污染。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试剂时,需优先考虑无毒害、不具备污染、安全性较高的试剂。不仅如此,面对会产生污染问题的实验装置时,教师还要对其优化,再通过吸收、排放等相应装置,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2. 废弃物分类存放。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对试验中的废弃液体、残渣、气体进行科学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实现对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例如,教师可以在钠与水反应之后,将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循环使用;在粗盐试验中得到的精盐物质,可以在回收后循环使用;在苯酚物质的探索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固体观察,然后溶解,之后依据溶液开展酸性试验,从而节省试剂的应用数量。

3. 可视化实验开展。面对化学试验中操作难度较大、污染指数较高、毒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以依据视频、动画模拟或录制教师操作视频,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该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良好遵守绿色理念内容,还实现了可视化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了预期规划的绿色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传输任务。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工作时,不仅能保障知识传授的安全性,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材料使用数量。与此同时,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思路、应用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后,提出目前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与绿色化教学、社会经济发展等方向精准结合,之后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展现,从而在教学的各阶段中融入绿色教育理念,实现教学工作开展的绿色化转变。

参考文献:

[1]汪自真,任洪臣,栾芳. 基于社会责任素养的绿色化学教学渗透初探[J]. 中学理科园地,2022,18(06):8-9+54.

[2]尹一凡,王青霞,陈虎.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策略研究[J]. 安徽化工,2022,48(06):161-163.

[3]金开任,王梦梦. 项目化学习推进“双碳”目标落地:以高中地理“校园碳普惠指南”项目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3(01):14-19.

[4]刘静. 化学实验残余药品处理研究最新进展及启示:基于2012年~2022年42篇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J]. 中文信息,2023(03):275-277.

[5]刘陈香,周小秀,钟辉生. 刍议催化剂的绿色开发历程及社会价值[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02):76-78.

[6]袁廷香. 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校有机合成实验教学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2022,48(12):135-137.

[7]张淼,王艳素,曹丽丽,等.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新模式探索[J]. 实验室科学,2022,25(06):202-206+209.

[8]马俊英. 中职化学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方法研究[J]. 生活教育,2022(18):73-75.

[9]石莉.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2021(27):85-86.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中职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方法
探讨应用意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浅谈绿色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7:58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
论述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5:24
中职化学学生实验意识培养问题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1:51:25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