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颂玲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上。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反思,忽视了他们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创新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应用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和考核,如今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逐步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关键[1]。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研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大单元教学概念及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课标改革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将教学内容按照主题或者领域进行较大范围的划分,形成一个个包含多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综合性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整体性、深度和连贯性,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大单元教学不仅限于单一学科,它可以跨越不同学科,整合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要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概念,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整体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大单元教学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主动探索和自我发现,促进学生建立起长期记忆,而非临时记忆,从而实现持久理解。另外,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调整的,能够适应学生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则作为指导者,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大单元教学具有整合性、探究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旨在营造一个更加有效和丰富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优势
(一)整合知识结构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特性在于其整合性,即追求单元教学的整体化趋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重组,为学生勾勒出更为清晰的知识结构[2]。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导致知识点独立且零散,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活跃性。而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能够实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单元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3]。因此,大单元教学可以整合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促进高效教学
就传统的政治教学来看,教师侧重于传授教材中的各个单独知识点,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片段有所掌握,但并不利于学生学会用政治历史的眼光看到问题,科学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4]。而各种核心素养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相契合。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助于提升综合素养的学习环境,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对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可先引导学生整体认识,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增强核心素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奠定基础,强化思想政治学习过程。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新高考能力是指在新高考制度下,学生需要具备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新高考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在理解大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寻找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满足新高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同时在学生主动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另外,大单元学习中包含广泛的知识,需要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三、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通常按照教材单元的划分来进行教学,教师按照单元要求进行授课。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划分方式过于死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难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深层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严格分割,例如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无法培养实践能力,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存在脱节现象。长期以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其只擅长于纸上谈兵,而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引入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在设计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相互独立的内容根据其教学要求及特性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机整合,避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传统学习模式中相互分离的情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将较难的知识点合理划分为多节课进行讲解,而对于在内容上有共同点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归纳总结这部分内容,促进学生对比学习,助力学生总结出系统的知识框架。虽然有些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有疑虑,认为归纳同类知识点容易让学生混淆,但实际上老师完全没有必要有这种疑虑,把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探究的意愿。相对于以前零散的学习记忆,将知识整合成体系来记忆的方法,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在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衔接[5]。如将增强公众参与度的相关教学内容融入法治意识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法治意识与社会参与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所以,纵览大单元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整合教材知识,完善政治内容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关注教材顺序和所教课程单元,导致教材内容被分割为独立知识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主动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单元框架,并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不同单元的共性进行分析,整合相近内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必修四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和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大单元融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从规律到创新——科学精神与文化发展”的主题名称教学。首先,教师为介绍大单元主题,概述科学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规律以及文化创新等基本概念。然后,开展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根据两个单元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科学案例研究,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等重大科学事件,讨论这些事件如何推动了世界观的变革。第二个方面是文化案例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考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现代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探讨文化创新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为了深入强化学生的理解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历史场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科学家、文化工作者等角色,进行讨论和决策。在此,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现代科技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一个改进方案或创新点子。完成课堂思考讨论后,各小组分享他们的项目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评价和建议,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展示内容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强调科学精神和文化意识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框架。基于此大单元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在互动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升华课堂主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大单元融合方法多式多样,借助教学经验升华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打造趣味学习途径,能够有效融合单元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助力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文化知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水平。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不断探索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促进必修二中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充分联动,教师可以开展“中国经济制度与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度。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经济事件,展开课堂案例研究,如中国加入WTO、亚洲金融危机等,分析这些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完成后,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我国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出专题报告,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合理评估。基于此,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系统、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水平。
(三)创设情境化专题学习,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是以大主题为核心,整合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境创设和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在开展大单元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化专题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强化理解过程。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相关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以整体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力,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活动单元,围绕单元主题来开展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开展必修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中国共产党”为专题展开课堂学习讨论。结合建党一百年的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两会等政治议程,初步认识和学习党的执政理念。然后,根据对各个政治议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轴线的任务,促进学生逐渐理解共产党是如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借助多元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时代的内涵和特点,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共产党在百年巨变中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因。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如《觉醒时代》《建党大业》等,促进学生认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党的创立过程,借助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影视资料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学习,深入理解政党制度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推动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大单元教学作为新时期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中的知识碎片化状态,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落实素质教学的要求。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分整合教材知识,完善政治内容体系,确保学生在系统和结构性的框架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升华课堂主题,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创设情境化专题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能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不断创新教学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以及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浩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前卫,2023(26):119-121.
[2]魏佳芳.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11):4.
[3]陈家颖.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4]王萌.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初探[J].俪人:教师,2015(18):2.
[5]成丽娜.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