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10 21:55:40丁有生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效率高中数学

丁有生

摘  要:隨着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高中数学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其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为有效且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问题探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创造高效课堂等落实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思考方向,围绕问题探究相关的知识运用情况,熟悉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尤其是在学习数学这种比较复杂的学科时,学习效率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以使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注意力更加集中地思考问题。教师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监督学生,以及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以此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枯燥乏味并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程,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学生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因此,教师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一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自主寻找答案和解题思路,使学生不再是单方面听教师讲,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该模式下,学生思考问题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学到新的知识时,也会非常有自豪感。这种心情会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会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会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二)启发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数学学科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散思维,可以摆脱生活中很多固定的思维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幅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提升,学习方式也会有所优化。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优化考核方式,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目,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打分,根据分数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一方式过于单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考查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没有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比如采用口试或者课堂提问等方式。每学完一个章节,教师就可对学生进行考查,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布置一些关于本章节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答案,将答案转化成文字的形式提交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还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期中、期末成绩,以及考核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除了期末考试,学生每次学完一个章节,教师就可以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回答,或者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最后提交一篇学习心得。如学习初高中衔接基础知识相似形这一部分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角形的相似,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完这一章节后,总结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然后为每一个判定条件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查找的资料里面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考核,学生对三角形的相似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判定条件,如“两角对应相等三角形相似”,还会了解更为复杂的判定条件,如“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通过例子,学生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有了更多的思考。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打分,然后在上课时随机点一些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思考了三角形相似这个问题,同时,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还会对所学的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回顾,从而更加熟悉自己查找到的相关答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以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学生进行综合打分,这个分数会综合期末考试成绩形成最后的分数。学生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认真查找资料回答问题,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应该注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占比,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的综合表现等方面,而期末成绩一般是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定理、概念、公式等的掌握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还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对面临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同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创建高效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采用什么办法去解决,有什么更为高效便捷的方法,从而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多加注意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在讲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怎样解决,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或者用什么解题技巧去解决的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即使思考得不对,也会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这样的课堂会更加高效,比单纯听教师讲课的效率要高很多。

以初高中的銜接知识为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一知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有的学生会说有,有的会说没有。这个时候,教师要先带着学生计算一下简单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在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外角和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这几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此时教师需要提问:“多边形的外角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这也就是正确答案。在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度,此时教师提问:“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呢?”随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每多一边内角和,增加了多少度,学生就会联想到180度和边的关系。最后通过思考,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多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这个规律。其他没有想到这个规律的学生,也会在思考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外角和是固定不变的180度,内角和是随着边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完全不同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之前是很难想到的。

接着,教师可向学生继续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试着猜测一下答案,计算一下找出规律,这样的氛围会使教师的讲课效率大幅提高,有利于创造一个高效课堂,使教师在接下来的讲解思路更加清晰,也会让学生更快地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已经把所学的知识想过几遍,并通过思考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时,就创造了一个高效学习数学的课堂,学生在围绕这个问题思考练习的过程中,最后发现或学习了知识,这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不断提升。

(三)细化教学环节,强化问题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细化教学环节,将所面对的问题拆分开,带领学生一步步认识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强化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细化重点、难点以及比较复杂问题的环节,将一些简单知识的教学环节适当加快,从而合理配置课堂时间,形成一个高效学习的课堂,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解决那些相对更难的问题。细化教学环节,可以让高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有趣,让学生更多地思考知识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计算面积的题目:这个图形是一个被切割的圆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组成的三角形。这个时候,学生看到题目会认为非常难,此时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题目。

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形,看看在图形的计算过程中会用到哪些知识。学生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计算圆的部分面积以及三角形面积的题目,但是圆的面积占整个圆的比例,以及三角形的边长和高是多少目前都不知道。这一环节非常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该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用到的条件有哪些,下一步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需要计算的面积。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从简单的扇形面积开始,先找出扇形占圆的比例是多少,结合题目给出的圆的半径等条件计算出扇形的面积。其次,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圆的性质等条件,求出计算三角形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把计算的扇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相加,就得出了所要求的几何图形的面积。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这个题目要求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拆分,拆分之后每个部分怎样计算比较方便、快捷。这样学生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得出最终答案。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足了时间去思考、分析题目,让学生猜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是什么。教师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提出一些有指导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及合适的公式或解题技巧。最后教师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将计算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看自己刚开始的猜测是否正确。细化教学环节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步都会先思考解决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去寻找解决方法,并在思考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或逻辑思维方式,同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这会大幅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趣。

三、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还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更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创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提一些建设性、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发散数学思维,以创新的想法去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君艳.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学法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2020(36):92-93.

[2]宗叶君.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77-78.

[3]何贤勇.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苑教育,2023(15):47-48+51.

[4]梁化增. 试析“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青年,2019(19):163.

[5]田红丹.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3):31-33.

[6]袁美英.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115-116.

[7]童科来.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2018(13):166.

[8]杨丽,李红梅.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以欧几里得空间课程为例[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8(03):236-238.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学习效率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4:50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7:02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钢琴学习中的内心默唱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