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娣 龚光明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早在《内经》就已经出现对糖尿病的描述,其认为五脏柔弱,善病消瘅[1]79。可见五脏功能不强,气机运行不畅,是引起消渴病的原因之一。《三消论》认识到消渴日久,可变生各种疾病:“身热头痛,或积热黄瘦,或发热恶寒,蓄热寒战……,肺痿劳嗽。”[2]因此,在金元时期就已有记录消渴合并感染的情况。现代学者研究[3]发现营卫不足会加重免疫抑制,从而导致邪气内陷,脏腑衰竭。营卫不和,生化乏源,输布失常,外邪引动,窍闭脉阻,最终酿生病理变化,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关键病机。在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上,应始终兼顾调和营卫气血之运行,不忘守得正气。
1.1 营卫的定义 对“营”“卫”字源进行考证,可知“营”的本义为:四周垒土而居;“卫”的本义为:保卫、防护[4],可见营卫组成了人体的抗邪系统。而《内经》[5]又将“营”称之为“荣”,“荣”的本义为:草木旺盛、兴旺、荣耀,形象地展示出“营”的滋养作用。经过《内经》的拓展,“营”“卫”不再是单纯的保卫之义,而是由饮食物经脾胃运化、由肺推动、随经脉布散全身的精微物质,是一种依托于经脉而周流人体的正气。《内经》将营卫理论上升为防御与营养的医学范畴,从某种意义来说,类似于现代代谢与免疫知识的认识。
1.2 营卫的生理病理 营卫之气正常运行,表现为人体防御和营养功能的协调。血气调和,营卫通畅,五脏已成,心神统一,魂魄毕具,即为人。营卫之气运行异常,则百病由生。《素问·举痛论》认为营卫通利则气缓,营卫不散则气消,营卫通而大汗则气泄[6]73。营卫之气运行异常,在内伤杂病中表现为虚劳、喘逆、偏枯等,在外感热病中表现为伤寒、痎疟等,在外科疾病中还表现为痈肿、骨痹、瘜肉等。《灵枢·痈疽》甚至描述了肉腐筋烂、骨伤髓消的严重后果[1]141。可见营卫不和之人,本为虚体,易感外邪。
1.3 营卫不和即为本虚 在《伤寒论》中最为众人所熟知的原文第12、13条描述了风邪侵袭、卫阳抗邪、营不内守的病机,被称为“卫强营弱”,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7]。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营卫不足是身体虚弱的根本原因,治当调和营卫,忌用汗、吐、下、温灸等法[8]。《难经》第十四难记载:“治损之法奈何?损其心者,调其荣卫。体现了调和营卫可以和阳护心之意。”[9]因此,营卫不和既为太阳病,又为太阴病,其本质源于脾虚,虚则邪有所凑。
1.4 营卫与代谢免疫 近年来,除了不断深入挖掘营卫的内涵及外延外,不少研究[10]逐渐认识到中医营卫与西医代谢免疫之间存在众多潜在的联系。有学者[11]认为,中医营卫是代谢和免疫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而现代医学研究是从下向上的非线性网络结构,两种观念互相结合,更加有利于简化研究程序。经过对《黄帝内经》条文的一一验证,可以发现“卫虚外感”病人IgG、IgM较正常人明显降低[12],卫虚则卫气抗邪能力不足,与现代医学研究相一致。通过测定免疫物质的昼夜节律,可以发现白细胞数呈现夜高昼低的节律性变化,与中医认为卫气具有“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不谋而合[13]。而营在脉中,化以为血,具有多种免疫活性,其中所含的蛋白、脂质、维生素、离子等,都是人体代谢免疫的一部分。
2.1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西医学认识 西医学[14]认为,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经过统计,糖尿病患者最易合并的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非足部软组织、糖尿病足等。可以发现,糖尿病足、非足部软组织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通过孔窍与外界直接相通,这些都是外邪侵袭的途径,也是卫气敷布的范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尿糖及其神经血管并发症都是其易于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感染时,一方面容易发生脓毒血症,另一方面病灶迁延不愈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因此,糖尿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便要注重调摄正气、预防外感,而中医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2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营卫认识 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这一症状在《伤寒论》中尤为突出。而仲景在整个六经病中,无一不体现了调和营卫的重要思想。三阳病凡是自热汗出,均可用调和营卫之法。营卫不足,则易生三阴病,均可兼以调补营卫。中焦脾胃是营卫生成的场所,纵观桂枝、麻黄、粳米、甘草、生姜、大枣、半夏、人参种种药品,无不顺应脾气主升、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甚或直接补益脾气、助脾运化。由此可见营卫之气在外感病中的重要地位。
糖尿病主要体现在血糖升高,临床表现可有三多一少,其核心病机为中焦脾胃运化无权,精微不正化[15]。脾胃运化失常,或精微不足,无以荣养;或精微积聚中焦,不能灌四旁。精微不足则营卫无以生化;精微积聚则营卫无以通达。营卫之来源不足、营卫之道路不通,则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防御营养功能降低,正虚邪盛,感染由生。六淫疠气,侵袭皮肤,布散分肉之间,与卫气搏结,卫气不通,营血滞涩,郁而化热,而成痈疡;侵袭孔窍,卫闭营郁而生内热,营伤卫束而生外寒,内传太阴、阳明,而成咳喘大热,甚或昏眩。
3.1 营卫-玄府-邪气留着 《医门法律》言:“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虚而且迟,水谷之气不上充而内郁,即为消渴。”[16]可见糖尿病病机为中焦脾胃运化无权,营卫不和。营卫之来源不足,胸中之清气无谷气以和合,则营气根于中焦而不降;肾中之微阳无精气以生发,则卫气根于下焦而不升。营卫之道路不通,中焦之营气无以上注肺脉,心中之血无以化生;下焦之卫气无以出其精微,肺中之卫无营偕行。营卫不和,气血运行紊乱,气停则滞,血停则瘀,遂致玄府郁闭。
玄府乃形态至微、肉眼难觅之通道,是气血津液与神机运行的共同结构基础。营卫气血停滞,堵塞玄府,脉道内外无以交通。玄府郁闭,气机无以升降出入、运转流行,津液无以滋润濡养、渗灌血脉,精血无以贯通营卫、互化互生,加重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防御营养功能进一步降低,外感六淫及疫疠之气侵袭人体,留滞郁结,进一步损伤玄府,玄府开阖不利,邪气留着,郁而化热,加之气滞血停,遂成痰浊、瘀血、邪毒,酿生感染。
3.2 玄府-络脉-邪毒深入 《素问·气穴论》言:“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6]102营卫与孙络相通,而“细络即玄府也”,故营卫、络脉、玄府实为气血之微循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与经脉相伴而行,因而经脉为营卫之气的载体。经脉分支为络脉,网络全身,络脉分支为孙络、浮络,而细中之细、微中之微即为玄府。故络脉为营卫之通路,玄府为营卫之门户,而营卫为络脉、玄府之营养来源。
糖尿病营卫不和,气血运行紊乱,故其气滞血停首先堵塞于细中之细、微中之微之玄府。玄府郁闭,邪气留着,无以外散,郁而化热,遂成痰浊、瘀血、邪毒。玄府已闭,门户不通,则营卫无以出入门户,遂随络脉之血偕痰浊、瘀血、邪毒绕行而过。其偕带而行的病理产物随营卫之出入,堵塞于无以计数之玄府、络脉,使得邪毒进一步深入脏腑玄府、脏腑孙络,气血紊乱,感染进一步播散深入,病情加重。
《医门法律》曾质疑道:“消渴证,真气为热火所耗,几见有大实之人耶?”[16]从而提出,虽胃热极深,也当以久蒸大黄与甘草或人参同用,而不徒损肠胃。《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17],张锡纯曾试用古法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治疗上中二消,皆易导致胸中大气下陷,因此发现消渴之病,恒有因脾胃寒湿、真火衰微者。而《儒门事亲》[18]则赞成刘河间之论:“世为消渴之证,乃肠胃燥热怫郁使之然。此论即为玄府闭塞,气液不能出,痞闭水液渗泄之道路,而成小便数出而渴。”故消渴实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人营卫不和,玄府闭塞,血络不通。本虚则遭受六淫疠气侵袭时,邪留于内,随气血津液郁闭化热,遂成浊毒瘀血等病理产物,表现为内痈、外疡、高热、昏眩。
当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时,治疗上应清热活血养阴,谨守卫外不固、风热袭肺之病机,清热活血以疏通肺络,益气养阴以守中运化,从而瘀热得散,津液复通,营卫和合,气血敷布,脏腑得养,却疾愈病[19]。
当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时,《丹溪心法》[20]中记载清心莲子饮,治渴而小便浊或涩,药味包括茯苓、黄芪、人参等。现代学者[21]将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也发现排名前十的药物为甘草、茯苓、地黄、石韦、黄柏、瞿麦、黄芪、泽泻、车前子、山药。可见固护营卫之来源——中焦脾胃,为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不可缺少的部分。
《千金方》论曰:“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羸瘦而死。”[22]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糖尿病病人血气分离、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的病机,其本质为营卫卫外及营养功能的不足。因而在治疗糖尿病足时,亓鲁光教授[23]提出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其传承学派遵循“益、活、通、托”治法,益气养血以调和营卫,活血通络以疏通瘀堵,托里排毒以开通玄府,从而使微循环复通,收到较好的疗效。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其免疫与代谢的功能也成为现代研究的密切关注点。古今对营卫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使得中医免疫研究不断深入推进。在营卫理论的指导下,临床对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预防提出了固护正气、调和营卫的见解,使中医在“未病先防”上突显出独到的优势。在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上,始终兼顾调和营卫气血之运行,不忘守得正气。虽然营卫理论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但仍缺乏明确的机制研究和严谨的临床对照,尤其在中医药预防保健上缺乏进一步证实。故仍需不断深入研究,为其防治功能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