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研究进展

2024-06-10 04:00曹静文朱雨欣孙旖璇毛静逸
全科护理 2024年8期
关键词:韧性负性疗法

曹静文,李 珍,窦 莹,朱雨欣,孙旖璇,毛静逸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21年发布的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为1 929万例,死亡病例约为995万例[1]。其中,2020年肺癌的新发病例约为220万例,死亡病例约为179万例。肺癌新发病例数在癌症中位列第2位,肺癌死亡病例数在癌症中居于首位。手术、不良的预后情况、沉重的经济负担、癌症治疗本身给肺癌病人的身心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和严重的身心应激反应,病人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尊水平下降等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能提高肺癌病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维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改善生命质量[2]。目前肺癌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心理韧性对肺癌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现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针对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促进肺癌病人的疾病适应、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心理韧性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Resilience这一词,其被译为心理韧性、心理弹性、心理抗逆力、复原力等,是指从困难经历中“反弹”并在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源来时很好地适应的能力或过程[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没有统一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其定义分为3类[4]。1)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即使在严重威胁下,仍能产生适应较好或发展顺利等结果的一类现象。2)能力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3)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它意味着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

2 心理韧性的评估工具

2.1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用于评估个人在应对创伤事件时的反应能力和适应结果,由Connor等[5]编制,中文版由张建新和于肖楠于2007年翻译并修订[6],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能较好反映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和肿瘤病人在临床治疗中的适应改善情况。该量表包括坚韧性(13个条目)、力量性(8个条目)和乐观性(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分别赋值0~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后来又开发了另外两个简短的版本CD-RISC-2、CD-RISC-10[6-7]。这两个量表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复原力水平越高。CD-RISC-2和CD-RISC-10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9和0.85。目前该中文版已广泛应用于癌症和慢性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测量。

2.2 癌症特异性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Specific to Cancer,RS-SC)

由Ye等[8]针对中国癌症病人编制,包括25个条目,具有通用元素、受益发现、支持和应对、对未来的希望和存在的意义5个领域,Cronbach′s α系数为0.825。后其研究团队保留了RS-SC-25中具有高区分度参数的10个条目修订为RS-SC-10量表[9]。两量表均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RS-SC-1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2.3 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

该量表由Wagnild和Young于1993年编制,包括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的接纳2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从“不同意”到“同意”依次计1~7分,总分25~175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10]。我国学者Lei等[11]将其汉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94。目前该量表广泛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韧性测评。

3 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3.1 人口学因素

肺癌病人人口学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体力状态。魏丽萍等[12]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晚期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人心理韧性呈逐渐增强趋势。何明珠等[13]发现,家庭月收入越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越低的肺癌病人心理韧性得分越低。肺癌病人会综合考虑治疗对个人、家庭的影响,过高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病人及其家庭难以承受的高额医疗费用,会降低其心理韧性。马千惠等[14]发现,与亲属共同居住病人的心理韧性得分高于独居病人。独居病人缺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生病后得到的照护不足。这不仅影响病人的心理状况,也影响病人身体的恢复,进而导致心理韧性水平低下。病人体力状态评分越低(活动能力越好),心理韧性水平越高[14-15]。病人体力状态越好,自觉整体身体情况越好,治疗态度越积极,更加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心理韧性。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心理韧性好[16]。文化水平高的肺癌病人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渠道,从而获得较多的疾病相关信息,正确认识疾病,减少负性情绪,从而具备较好的心理韧性[17]。

3.2 疾病相关因素

癌症分期、癌痛、接受放化疗均是导致病人心理韧性差的重要因素[12-13]。由于肺癌起病隐匿,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疾病预后不良的恐惧感、因治疗导致的诸多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方式等均会加重病人的负性情绪,影响抗击癌症的信心。尽管医疗技术的进步促使肺癌早期诊断率有所上升,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不足30%[18]。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高,达到45.4%[19],后续常需联合放化疗,治疗周期长且预后较差,病人承受的生理痛苦越多,心理压力较大,治愈信心越缺乏。

3.3 个体心理因素

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等。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知觉、抑郁状态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14,16]。压力知觉是指个体在接受压力源刺激时产生的如受挫、焦虑、紧张等心理和情绪体验[20]。有研究指出,压力知觉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由于肺癌早期具有隐匿性,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复杂的治疗方案、严重的诊断结果以及经济负担极易使病人产生压力感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信心,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病人压力知觉水平升高,心理韧性水平降低[21-22]。

良好的自我效能在肺癌病人适应疾病、积极应对中起到重要作用。肺癌病人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韧性越好[16,23]。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在遭遇某项困境时则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表现出更强的坚韧性和恢复力[24]。自我效能感较高的病人在遇到困境时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积极参与治疗决策,从而缓解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负性情绪、提高自身心理韧性水平。

3.4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人员是病人获取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较高的家庭韧性水平均能正向影响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12]。在我国,多数癌症病人的照顾任务由家庭成员承担,癌症确诊以及治疗一系列事件对病人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使病人易出现负性情绪。较好的家庭韧性和家庭关系能使病人和家庭在面对危机时家庭成员互相支持、积极应对,从而帮助病人克服负性情绪,增强病人的心理韧性[25]。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强肺癌病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正向适应疾病,进而增强病人的心理韧性[26-27]。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韧性,也可通过提高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心理韧性[28]。家庭作为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给予病人的情感、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支持,能够帮助病人积极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减轻负性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

4 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的干预措施

4.1 支持-表达团体干预

支持-表达团体干预是通过营造相互支持、表达真实感受的团体氛围帮助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应对机制的一种心理疗法。国内学者将支持-表达团体干预应用于肺癌病人,为病人提供支持互动环境,帮助病人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其开放性表达自身经历和情感,提高病人应对疾病技能,从而增强肺癌病人心理韧性[29-30]。支持-表达团体干预倡导在支持性互动环境中增加个人及社会资源,促进有效应对。病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应对技能的有效强化以及有效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增强了病人管理疾病的信心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增强其心理韧性。

4.2 以心理弹性模型(resilience in illness model,RIM)为基础的干预

朱颖[31]以个人、家庭、社会3个方面保护因素为切入点,对肺癌化疗病人实施基于心理弹性模型(resilience in illness model,RIM)的干预,结果显示该干预可减轻病人应对经验不足对心理弹性的负面影响,有效提高肺癌化疗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李晶等[32]将96例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肺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PAC[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心理弹性理论的系统性干预,使病人从思想上对疾病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积极改变,明显增强病人的心理韧性,有助于创伤后成长。

4.3 正念干预

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以正念为核心,对压力进行系统管理的心理治疗方法。正念减压疗法能增强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疾病引发的压力、焦虑及睡眠失调等问题,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并提升免疫力[33-34]。王红[35]对肺癌放疗病人实施为期4周的正念行为训练联合亲情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可有效减轻肺癌病人自我感觉负担,改善病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促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有效改善其心理韧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正念行为训练联合亲情护理既可以改善病人应对疾病的态度,又可以给予病人亲情支持,以促使病人积极地面对疾病,树立成功治疗的信心[36]。

4.4 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是通过鼓励和引导病人叙述自己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病人找出遗漏的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病人重构积极故事,唤起病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37]。李丹等[38]将12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宣教及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给予五步式叙事疗法干预,每周2次,每次30~40 min,连续干预2周,通过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文件5个方面帮助病人从问题中解脱出来,寻找并重构美好生活。结果显示叙事疗法可有效降低肺癌病人的疼痛应激水平,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提高生活质量。

4.5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且能为病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一种方法,可缓解病人的身体不适,改善其负性心理状况,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赵莉莎等[37]研究发现,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肿瘤化疗病人疾病认知水平,减轻癌性疲乏症状,纠正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何绍娟等[39]对肺癌化疗病人实施肺康复训练和运动指导,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和癌因性疲乏,增强其心理韧性。国外学者对晚期肺癌病人实施肺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坚持训练的病人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0-41]。

4.6 关注和解释疗法

关注和解释疗法是梅奥诊所最近开发的减轻压力、增强心理韧性的一种结构化疗法。关注和解释疗法(at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rapy,AIT)是一种以压力管理和心理韧性训练为基础的系统训练方法[42],通过转移病人对消极事物的注意力,培养感恩、同情、接受、宽恕等生活态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训练和正念解释,引导病人客观接纳现状、转移关注视角,从而树立新目标,提升身心调节能力,减轻个体压力。方珍等[43]将8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关注和解释疗法干预,结果显示关注和解释疗法能够有效减轻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症状,有助于增强病人的心理韧性,提高生存质量。

5 小结

心理韧性在促进肺癌病人积极应对疾病、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心理韧性受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肺癌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增强心理韧性水平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肺癌病人心理韧性的横断面研究较多,相关干预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应多根据心理韧性的特征开展纵向研究,结合我国医疗护理模式的特点对肺癌病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探索其干预措施的长期效果,从而提高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韧性负性疗法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