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 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 课《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在《少年闰土》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乡下少年的人物形象,集中展现出少年闰土的纯朴与灵秀,也表达出作者对于儿时伙伴的怀念之情。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中引导、课后拓展三大部分展开教学,结合文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事件描写,带领学生更直观、立体地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会,通过课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在课件上向学生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经典名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看法。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结合臧克家的这句经典诗句,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的“他”指的是鲁迅先生。
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与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课堂教学的质量。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课程内容来看,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在预习任务的安排与设计上,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梳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预习基础上开启本节课的课程教学。
教师:大家通过预习已经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教师在课件中向学生出示《少年闰土》的插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继而引出本次的课文《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导语中臧克家的经典诗句,自然地引出鲁迅及他的作品——《少年闰土》,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进一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其中不理解的地方。对于这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自行查阅,也可以在课上集中解决。
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指导,教师需要充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贯穿人文教学主题。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由于作者的创作年代与当下跨度较长,文中出现的一些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场景也与现代有较大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风俗习惯中的“祭祀值年”,语言中的“希奇”“项带”,以及生活场景里相关的“捕鸟”“扎猹”“看跳鱼”等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对后续内容的理解更加顺利。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将其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少年闰土形象,也能更深刻地感受鲁迅的写作风格。)
《少年闰土》是白话文的早期作品,其中有一些字词与我们当下的词语使用习惯有所不同,对此,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圈出一些与当前使用习惯不同的字词,如“希奇”“银圈”等。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字词再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字词的意思,并通过初步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剖析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闰土给“我”的印象又是什么?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第1 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初步感知闰土的特点,并邀请学生说一说第1 自然段描写的人物画面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回答问题。教师结合第1 自然段闰土月下刺猹的景象,结合相关的微课视频或动画视频,让学生体会“这是‘我’看到的画面吗?”并让学生分析。
3.指导阅读。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中的第1 自然段,并尝试通过朗读将作者勾画出的月下刺猹的闰土形象展现出来。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调整阅读节奏,例如,在朗读到“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等内容时需要读得舒缓;在阅读闰土刺猹时,需要读得轻快来突出闰土身手敏捷、反应灵活。
4.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第1 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我对“闰土”的印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很短的篇幅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个纯朴、灵秀的农村少年形象。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与写作能力。)
1.结合课文中的第6~18 自然段,带领学生默读课文,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第6~18 自然段中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6~18 自然段分析闰土给“我”讲的新鲜事,并将这些事概括成一个个小标题。
3.结合闰土讲的那些新鲜事,如在雪中捉鸟、在海滩上拾贝、瓜地刺猹、观察跳鱼等。你觉得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写下你的感受,与小组成员分享。
4.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在雪地捕鸟中闰土给出的捕鸟方法,经过实践是真实可行的,这也说明了闰土作为乡下少年十分的能干。并且,闰土知道的鸟的种类也非常多,如除了鸟雀外,还有稻鸡、角鸡、蓝背等,这也说明了闰土作为乡下少年对于自然事物见多识广。
在沙滩上捡贝壳的时候,闰土请“我”到他们那儿拾贝壳,闰土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贝壳,而且对人真诚热情。在瓜地刺猹中,闰土刺猹的动作果敢敏捷,说明了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而且闰土也向我传授了许多关于猹的知识。在瓜地里,闰土说道,“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也证明了他是个纯朴的年轻人。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关于瓜地刺猹的场景是最能展现少年闰土乡下少年纯朴、灵秀的片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插图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分析。
5.与闰土这一乡下少年的见多识广相比,“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对比阅读,教师带领学生基于第6~18 自然段勾画与我相关的语句,如“我素不知道”“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些语句中可以发现相较于少年闰土在乡村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的生活较为无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中第6~18 自然段,了解为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关联课后习题,能够带领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并且在小组中的交流感悟,更深入、更直接地感受闰土这个角色,也可以通过和闰土的见识相对照,让学生了解到我对自由的渴望,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1.分析“我”的家境
教师结合文章的第2 自然段,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点滴细节中了解作者的家庭情况。贡品多、祭祀用具讲究、家中有一个忙月等,这一切都表明“我”的家庭条件比较好。
2.分析“我”与闰土的关系
闰土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少年。“我”和闰土除了是朋友关系,还是什么关系?
通过课文线索的梳理,不难得出我是一个少爷,我与闰土之间实则是主仆关系。
3.读一读。结合课文中关于闰土名字的由来和他外貌的描写,进一步分析闰土的形象。
(设计意图:在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从“闰土”这个名字的来源以及对他外貌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的掌上明珠,他的父亲很爱他。虽然闰土的家境一般,但少年闰土在作者心中无论哪个方面都是美好的。)
结合《少年闰土》中的一些具体场景,不难得出少年闰土是活泼的、机智的、见多识广的。除了具体场景以外,文章中有不少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部分,可以反映少年闰土作为乡下少年的灵秀、纯朴。
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寻《少年闰土》中有关闰土外貌的描写,其中主要有两处:第一部分写道:“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第二部分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两处的描写十分细致,既让读者对闰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又突出了闰土的生活特点。例如,闰土这紫色的圆脸,是因为他长年住在海边,沐浴着海风。而“毡帽”则是绍兴地区的一种常见之物,而闰土自幼即戴,亦可证明他自幼便在家中帮助父母劳作。而从“银项圈”部分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闰土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和关爱。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外貌描写,并把握外貌描写的特点与要求,通过寥寥数语向读者传递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少年闰土》的理解。)
在叙事和写人时,作者运用语言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也能通过语言描写更直观地体会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人物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少年闰土》中“我”与闰土的对话场景,如“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
通过这些语言描写的片段,教师带领学生想象、分析闰土在说这些话时的神情、动作,并搭配课文的插图和课件中的视频部分,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在头脑中建构起少年闰土在说这些话时眉飞色舞的景象,也能够通过“我”与闰土的交流彰显少年闰土纯朴的形象。例如,闰土的性格相对羞涩,可是一涉及他所知的、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就显得特别天真、活泼、博学。这些细小的语言描写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体会和理解闰土的性格,也能够与此前的外貌描写相结合,打造更立体的闰土形象。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结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以及闰土在与我交流过程中生动的语言。这些鲜活的语言本身就是由闰土丰富的人生体验而成,再加上鲜活的语言描述,使“闰土”这一形象更显鲜活。)
动作是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作者在描述角色时,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环节,使角色的性格更加突出,同时可以用动作描写来提高角色在读者心目中的真实度。《少年闰土》中对“刺猹”“捕鸟”的动作描写最多,这里的“捏”这一动作的应用说明了闰土对钢叉的使用是十分在行的,也说明了闰土对猹这种动物十分了解。闰土刺猹的动作敏锐、机智,一改读者对于闰土腼腆、羞涩的性格的看法,能够给人以勇敢、机智、果断的印象。
在雪地捕鸟中,作者通过“扫、支、撒、拉”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显示了闰土对捉鸟过程的熟稔程度,将一个机灵、活跃、有活力、有能力的海边少年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结合动作描写的段落进行分析,能够层层递进地突出闰土的立体形象,也能丰富学生对《少年闰土》的阅读认知,能够为后续的人物写作奠定基础。)
最后,在作业安排上,教师可以布置朗读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少年闰土》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着读一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并写简短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