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画像的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以中南大学新生为例

2024-06-09 06:27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画像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马 婧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一、问题提出

应用语言学家James Brown认为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置与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1]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真正需求,并创造条件使之得到满足,让学生体验到高峰感觉,进而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成为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2]《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3]此外,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科学应变,明确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定位,迎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树立符合新时代的新型评价观。[4]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指南的方针、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本文对大学英语(通用英语)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更好地了解现状。

问卷调查研究已被广大学者采用。问卷数据的处理方法因研究对象而异,调查结果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5-8];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9-12]。传统的需求调查结果分析结论难以反映学生的本我表达,因而本文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尝试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等方面探讨学习需求的机理。由此,本文引入心理画像技术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访谈结果,深入了解、验证与分析数据,从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其学习特征,进而探讨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本征。此外,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到三类典型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画像特征,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需求,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建议。

二、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

(一)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内部心理活动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不愉快情感的某个或某些部分想法或感觉移除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从而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其中,“合理化”防御机制是指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时,个体倾向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合理解释自己的行为,以掩饰自己的过失,减免焦虑的痛苦,维护自尊免受伤害。[13]在调查英语学习现状的问卷中,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或不理想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防御机制,因而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防御机制方面对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地运用心理画像技术还原大学生的真实状态。

(二)心理画像理论

心理画像是指个体在脑海中形成的关于某个事物、场景或情境的心理表征。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意象理论、空间认知理论、模拟理论和知觉心理学。其中,意象理论为心理画像的概念提供了基础。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思考、记忆和想象时,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类似于图像的心理表征,即意象。这些意象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模态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符号。[14]

(三)应用现状

心理画像是个体在脑海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心理表征,由感知、记忆、想象和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它可以在个体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存在,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个体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认知技巧调节自己的心理画像,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心理画像在教育、体育运动、心理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方面,心理画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心理画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提高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16]在体育运动方面,心理画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信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增强动机和意志力,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成绩。[17-18]在心理治疗方面,咨询师通过引导患者在心理上创造一个具体的、有形的、多感官的场景或形象,以帮助患者探索和解决内心的问题。心理画像可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19-21]近年来,心理画像技术扩大了应用范围,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探究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心理画像和心理预防[22],也有研究者以心理云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心理预测模型对用户心理健康进行测评与画像刻画。[23]

本研究采用心理画像技术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能够尽量避免防御机制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学习目的大学生,对其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概化分析,明确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机,探寻其学习动力驱动学习行为的规律,探究不同学习目的下学生的真实需求及实现途径。

三、研究实施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实施

为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历程、学习目的、学习状态和需求等,本次调查采取线上调查的形式,使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设计与发送,获取调查结果。参考“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2019)”进行问卷设计[24],调查内容主要为大学生通用英语学习情况,涵盖了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资源管理、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如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问卷题目包括听说读写译最擅长哪类、学习过程中是否感觉焦虑、阅读中等难度材料达到理解程度需要阅读几遍、四(六)级成绩、是否浏览英文网站或观看英文电影等。调查问卷首先分发到课题组成员授课班级,然后鼓励学生邀请他人参与。本次调查回收到的问卷来自29个省市,共335份。

(二)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335份问卷进行筛查分析与数据清洗,确定有效问卷329份,再对有效问卷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快速回顾调查数据,确认调查结果符合最初的估计。其次,依照属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发现,学生学习目的明显分化,因而按考试、出国和工作需求(例如阅读外文资料)三大类进行分析。由于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众多,又将其分为满足学校要求(四级)与自我提升类(六级或考研)两个子类。最后,在此基础上按三大类分别根据四、六级成绩名单抽取8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从了解其学习目标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学情,同时揣摩其心理,将其与此类学生的心理画像进行验证。

(三)基于心理画像的结果分析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整体学习强度下降,但所修课程数量的增多与学习难度的增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久而久之大学生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学习动力。同时,大学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交活动的增多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此外,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新生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适应和掌握,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此,对学生状态和需求进行了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步骤。通过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时的言语和行为,可以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对学习的动机是内在驱动还是外在驱动,以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偏好等,进而归纳总结出其心理特征和状态,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同时,基于学生的心理画像,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干预措施。比如,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辅导、学习技能培训或情感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提高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结合前面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的调查初步分析,可将学生的心理画像分为三大类。

1.出国类

出国类学生较早规划了英语学习的方向,其成绩相对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喜爱与自信。此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长时间置身于教学情景中,敢于开口交流英文并回答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群的讨论。同时,他们会自我调节学习,主动浏览英文网站、观看英文电影以丰富自己知识,提升阅读与听力。此外,这类学生也学会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基本掌握英语的学习策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能主动学习。综上,此类学生能够给人留下学习轻松愉快的印象,呈阳光活泼的形象。

2.考试类

自我提升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考研与英语六级考试,学习英语主动性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在教师点名时能参与回答问题;在课外的学习时间不固定。此类学生中,无预习与复习习惯的学生占多数,因而对课堂内容遗忘较多,学习效率低。此类学生基本以自学为主,对于学习中的疑问主要通过网络搜索获得解答,对班级学习群的讨论参与程度一般,会通过英文电影提高听力,给人以学习认真,但又缺少学习英语主动性的印象。此类学生学习动力源于外界压力的因素较多,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和缓解压力,转变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

满足学校要求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为英语四级考试,学习主动性欠佳,与自我提升类学生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期望较低,学习目标容易达到,反而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学习能力相对较好。虽然学习英语源于外界压力,但压力并不大。随着第一学期英语四级的通过,第二学期的学习更加轻松。这类学生四级通过率高达96.9%,高于自我提升类学生的通过率。总体来说,此类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不足,但在慢慢转变,学习相对轻松。

3.工作需求类

工作需求类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出于工作目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实用性,更愿意学习与工作需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受社会需求影响大,易产生焦虑情绪。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较难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在课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与他人交流程度低,多半以自学为主,用背诵学习的方式居多,对不能理解的内容主要通过网络检索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也会使用App练习英语听力。工作需求类学生属于认真学习型学生,独立性较强,但总体来说学习效率较低。

四、讨论与启示

(一)基于心理画像技术的分析结果解析

现有从心理学角度开展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整个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学习心理状态开展研究,从中甄别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与方法。

基于大学生心理画像的研究,通过对学习英语的相关因素综合分析,探寻导致需求产生的真实原因,从源头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教学能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常规的需求调查获得的结论反映的学生英语需求可能偏离实际,如工作需求类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尚可,但从其阅读英文材料的遍数分析认为其阅读能力偏低,因而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构建不同学习目的学生的心理画像,对其英语学习历程与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访谈结果也验证了心理画像获得的学生特点。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与特征总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出国类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普遍较早,而且有较为科学的学习策略;考试类学生更多的为升学或四、六级考试学习,学习动力不及出国类学生,学习策略逊于出国类学生;工作需求类学生为毕业工作需要而学习,学习需求欠具体,且学习过程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学习效率偏低。虽然调查获得的需求都是提高听说能力,但不同学习目的学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如果单纯以选项统计获得的结果不足以指导教学。

从心理画像分析,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不尽相同,因而需要对学习策略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学生对教师指导意见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估。

(二)大学生英语需求的实现途径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学习方法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学生感到迷茫,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失去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焦虑,不利于学习与使用英语。因此,需要正确对待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自身专业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以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缓解学习焦虑,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要根据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初步判断,获得授课内容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对课程难度按期望理论进行设计[25],努力平衡各层级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课堂全面照顾、课后因材施教、点面结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上文可知,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需求各异,因而教师可以按照其学习行为给予其学习策略的指导,实现差异化教学。对出国类学生的指导,重点是要发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其勿满足于已有成绩及英语水平,激励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中适当给予他们难度较大的问题,给他们压力,激发其发展潜力,课外任务同样要加大难度。对于考试类学生,教师需要提高其主动性,在完成任务后适当给予表扬,提高其自我效能。同时,教师应构建合适的场景给学生表现机会,提升其附属内驱力。对于该类学生还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必要时辅以监督学习,逐渐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让其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工作需求类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但学习策略欠佳,需要在课外适当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营造适合的英语交流场景,在线上或线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高其自信心与表述能力,使其获得成就动机。当交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符合目标设置理论。[9]例如,中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学英语根据二级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分类教学,分为常规班、艺体班和国际班三类组织教学。[26]常规班人数较多,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基于教材和学习平台的泛在式自主学习;第二,基于慕课、微课等的知识讲授;第三,基于多媒体课堂的小班交流。此外,基于学生特点和大学英语教学手册,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了不同选修课程的建议,如建议出国类学生选修雅思系列课程等。

五、结论

对中南大学新生英语学习情况及需求开展调查,采用心理画像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寻需求产生的原因,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第一,不同学习目的学生的需求标准不一致,提升听说能力依然是大学生英语学习最关切的需求。出国类学生的需要高于工作需求类学生,工作需求类学生仍需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第二,不同学习目的学生呈现不同的学习特性。出国类学生主要以出国为学习动机,属于主动学习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我效能高,无学习焦虑表现;工作需求类及考试类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型学生,自我效能偏低,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焦虑现象。第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应了解学生需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画像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