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到生成:生成性思维对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困境的破解

2024-06-09 06:27:59刘芳芳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思维

刘芳芳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突出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反映出当下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目标正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从实体性的零碎知识向建构性综合知识的转型。[1]近年来,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也有学者认为大单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语文专业素养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呈线性演绎式下滑。[2]生成性思维是蕴涵于生活世界观中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反对以某种单一性、确定性乃至终极性的东西,解释和规范复杂性的、多样性的、模糊性的存在,它重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非预设性,注重事物的多元化、差异性。[3]因此,本文聚焦生成性思维对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困境的破解之路,分析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以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与发展。

一、生成性思维与语文大单元教学相契合

生成性思维与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内在契合性,不论是基于统整性的实践发展还是基于进阶性的评价发展,生成性思维更能突出高站位、大格局的教学思想,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满足其情感价值观生成的需求。

(一)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础,超越知识逻辑与知识内容的片面性,强调对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全面改革[4],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统筹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语文大单元教学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整合设计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打破线性知识排列、语文能力分条剖析等教学惯性。[5]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大”并不是指在学习的容量大、学习的难度大,而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高站位与大格局。[6]

(二)生成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生成”主要是相对“预成”而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视关系、重视创造、重视发展的特点。[7]预成性思维方式倾向于先预设事物本质和规律,再依据设定的具体事物控制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8]生成性思维方式强调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创造,主动构建新的知识、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讲,生成性思维的发展依赖于个体主动思考,并依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创造,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思考、创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当然,生成性思维并不是从整体否定预成性,而是更加强调非线性思维,是对预成性思维的完善。

(三)语文大单元教学与生成性思维具有内在适应性

动态生成是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复杂实践过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多关注现实、具体情境中的教学。这与生成性思维的本质内涵要求相一致,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实践导向与评价的进阶导向中。

一方面,生成性思维强化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导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9]从教学目标看,生成性思维贯穿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关键,从统整性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语文大单元教学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更有利于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核心素养。复杂的学习情境与高阶的生成性思维结合融入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能够进一步实现语文知识的理解、转化与运用。

另一方面,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进阶性评价促进学生生成性思维的发展。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进阶评价产生于知识的生产意义与逻辑之中,是集知识、能力、态度、素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先验性的理性引导,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进阶。进阶评价不仅能检验学生语文知识获得的情况,而且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生成性思维的发展。

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困境

语文教学能够育人,不是因为其作为学科课程的知识牵引力,而是因为其内在的文化引导力、滋养力与构造力。[10]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素养、知识、行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好人与自身、与社会及与自然的关系,从容应对复杂的综合问题。然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文化引导力、滋养力与构造力功能式微,面临为教而教的形式化、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式化、信息技术利用的形式化困境。

(一)为教而教的形式化

语文大单元教学立足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促使学生从“知识容器”转化为“素养发展者”,使学生学习呈现出全面构架与精细兼容的状态。但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实践中常陷入为教而教的形式化困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是教学内容碎片化。[11]教师仅将大单元教学作为线性排列的知识点整合或是单篇课文的集合,未系统厘清课文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呈现孤立化、浅显化与窄化。[12]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师未能把握语文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联系性,采用僵化、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发展。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式化

语文大单元教学摒弃了程式化文本分析的僵化模式,促进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僵化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获得个性化学习经验与体悟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品质,使思考、探索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13]然而,在实际的语文大单元实践中,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呈现形式化,教师主导的成分较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完整语文知识与结构体系的形成。

(三)信息技术利用的形式化

大单元教学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预设性体现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性体现的是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14]在信息技术环境背景下,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未能在大单元教学中较好地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导致信息技术利用出现形式化。信息技术提供了独立学习与平等交流的空间,使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然而,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部分教师一方面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信息技术。部分教师不能依据大单元教学的变化更新课程资源,过于注重大单元教学流程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三、生成性思维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面向核心素养的创新性的教学实践,以重视关系、重视创造、重视发展的生成性思维为基点,通过语文大主题、大概念及任务群筛选各类语文教学素材,构建充实的支撑性教学内容,能够营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更大的空间。不论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性要求、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与情感价值观的本质性需求,还是教师专业意识与能力提升的内在性需求,都呼唤着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一)教师教学:注重大单元教学的联系性

重视关系是生成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具体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分析教材入手,寻找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提炼大概念,并基于学情分析,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大主题。教师可以呈现真实情境,设计指向问题解决的单元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设计指向真实学力的单元教学评价。总之,教师需把握好各要素间的关系,建构起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以大单元主题为主线。大单元主题是综合性、复杂性相统一的学习主题,包含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大单元设计的整体逻辑,贯穿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既是聚合不同语文知识内容的线索,又是基于真实情境价值意义的彰显。因此,教师在大单元设计过程中需要探析单元划分、目标确立、知识体系构建等实际问题,注意教学设计与教材单元、学情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契合度。[15]

二是以大概念为统摄。语文大概念因位于语文课程的中心,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与阐释性,所以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脚手架”。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以大概念为统摄,既能够超越具体情境,脱离琐碎知识技能的桎梏,又能够推进课程聚焦连续一体化的发展。[16]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语文教材单元,结合学情梳理教材单元内多文本间有意义的联系,以结构化大概念规范议题、情境和活动设置,培育学生可迁移的学科关键能力,进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是以任务群为载体。大概念具有统整性与抽象性的特点,需要依托任务群做进一步的细化。语文学科的任务群既是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也是大单元教学方式的集中表现。[17]语文任务群是对真实情境下结构问题的深度思索[18],通过任务群,能促进学生结构化的学科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性发展。

(二)学生学习:强调大单元学习中的创造性

重视创造性是生成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面向学生未来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旨归在于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因此,既要求教师以大概念、大主题及任务群等做“教”的引导,也需要学生个体的“学”的主动创造。强调大单元学习中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大单元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大单元学习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大单元学习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见树木,也见森林”。一是增强学生大单元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深入体验等方式,积极参与各项任务活动,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领悟发现新知。二是重视学生大单元学习的问题意识。受生活价值的引导,问题与语文大单元教学相匹配能够激活学生背后丰富生动的真实世界,超越有限刻板的书本答案,激发真正有意义的讨论。[19]基于问题与任务的大单元教学,能够赋予学生学习真实的意义,发现新的学习增长点,让学生的学习持续发生作用。三是规范学生的大单元反思活动。独立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所观所行并重视日常积累与阶段性的反思,能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与评估自身的语文素养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把握大单元教学的支撑发展性

综上所述,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关注大单元主题内的知识类型和单元性质,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以生成性的思维贯穿语文大单元教学全过程,积极搭建学习框架、构建学习时空,重视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创造性与过程性,能够进一步显现语文素养发展的生成性。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