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文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数学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双减”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收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利用多媒体资源、互联网和教育软件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及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路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放异彩,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意义
(一)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准备教学材料、批改作业等,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活动和辅导学生上.同时,各种教学软件和在线平台等工具的应用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思路,创新了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数学思维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学学习成了很多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以视频、动画、电脑游戏等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化抽象为直观,还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等,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节奏,主动地学习、探索数学知识,从而避免重复练习.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融合意识,信息技术利用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了实现“双减”目标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缺乏融合意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操作,如播放PPT、播放视频等,没有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而且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工具关注不够,不能及时将有益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导致课堂教学信息化效果差,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未能实现有效整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归根结底,信息技术终究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它与传统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却将信息技术视为唯一的教学工具,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在用PPT演示数学知识点,缺少板书、讲解和互动的环节,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用作了展示工具,没有利用其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去改进传统教学活动,导致课堂依然是“老一套”,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巧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前自主预习
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逐渐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并以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特点,成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得力助手.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每个微课通常只针对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精细化讲解,而且时长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非常适合小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自主设计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的微课资源,将这些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群或在线平台中,把即将要学的重难点知识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预习、领悟,提高预习效果.
为确保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进行思考和记录,如让学生写下自己對微课内容的理解以及思考的问题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此外,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与电子预习学案相结合,利用预习学案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等,并将微课以超链接的形式融合到预习学案中.当学生需要时,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微课学习中,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些与预习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阅读,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会事半功倍.
(二)演示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重难点,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当下的课堂中,演示文稿是教师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用其来展示数学知识点、公式、图表等,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使用它逐步展示、讲解解题的步骤和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的演示文稿,通过设置问题、填空、选择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动画演示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画演示过程中通过放大、变色、闪烁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重点内容.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则可以利用动画进行分解演示,使学生逐步掌握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为学生展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三)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枯燥和难以理解.然而,情境教学能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真实、有趣的情境,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若沉浸在情境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创新,产生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购物算账到规划旅行路线,从时间管理到家居装修,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中的数学知识,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可以收集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开支、气温变化、人口统计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数据分析中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比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动画展示小动物们在森林中采摘水果的故事,并将数学计算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观察和计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如果数学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信息技术为教学拓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见识到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从而为开展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史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另外,教师还可以用讲故事或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展示数学家的推导、演算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将一些简单、易懂的数学前沿知识引入数学课堂中,如向学生介绍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数学工具和技术,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并演示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学生可以看到更为广阔和多彩的数学世界.
(五)布置线上作业,利用数据分析进行针对性指导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线上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双减”政策的落实.一方面,线上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书面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线上作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学生的作业量和时间,避免学生的负担过重.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线上作业形式,设计高质量的线上作业内容,并利用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之旅充满乐趣,打造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环境.
每天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发布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设计多种类型的测试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并由系统自动批改,生成学习报告,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得到反馈,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与提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平台,搭建“数学超市”,在平台上创建不同的主题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设置相应的任务和挑战,包括练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每个任务和挑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作为作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完成作业后,教师还要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业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学习平台、微信等提供在线辅导、视频讲解和个别交流,或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讓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合理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学游戏软件或在线平台,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如数学拼图、数独挑战、算术挑战等,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可以利用协作平台或在线工具,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主题进行研究,如数学故事创作等,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创建数学学习社区或论坛,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社区中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探究数学问题等,扩大数学学习空间.
结 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从多层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钱菊.借力信息技术构建魅力数学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4(1):94-96.
[2]袁惠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24):84-86.
[3]吴英玉,张丽芳.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12):80-82.
[4]黄芬芳.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2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