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4-06-07 00:52张丽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构建意义小学数学

张丽娥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启数学世界的大门,此时教师必须着重创新数学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铺平数学素养的发展道路,而情境化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不仅可以满足数学教学的改革需求,也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对情境化教学模式作出简述,重点分析该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意义,立足于数学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旨在为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构建;意义;策略

引 言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科目.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断地革新数学教学模式,是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而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优越的功能.因此,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做好课程与学情的分析工作,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的方式,构建全新的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使其开启数学探索的奇妙旅程.

一、情境化教学模式的简述

所谓情境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或氛围,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或者是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模式强调对环境的营造,这种环境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以形象事物为主体,具有浓郁的情绪色彩,实现外界环境与学生心境的共鸣.

二、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對数学课程的探索动机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然而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局限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致使课堂气氛僵化,难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内在需求,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局面.构建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探索动机.情境化教学富含趣味元素,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在该模式下,学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研究者,从而打造更为灵动的数学课堂,改善学生数学探索动机低迷的局面.

(二)能够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数学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才刚刚起步,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多的难点.以往教师通常是直接讲解现成的数学理论,学生无法了解知识点缘起于何处,往往是囫囵吞枣、模棱两可地记忆,出现浅层学习的情况.加强构建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该模式在数学课堂上主要的实施方法是创设多姿多彩的情境,而情境具有生动形象的展示功能,有益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产生源头和发展脉络,使其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是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而言,学生在这项能力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势,归根结底是由于数学问题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际背景,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解析.做好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将问题寓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背景、类型,进而展开有序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复习类数学情境,引领学生温故知新

学生在探索数学新知时,经常会有陌生的感觉,无法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倘若教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被唤醒,势必会更轻松地接纳新知.因此,在建设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知识结构的过渡与衔接,着重创设复习类的数学情境,比如分析数学课程内容的关联,提出复习类的导学问题,让学生自主回顾学过的旧知识,做好复习的铺垫之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揭示新课主题,从而引领学生温故知新,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前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创设复习类情境时,就可以围绕着旧知识设问: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主要运算方法?有学生抢答:凑十法!教师:没错,那么凑十法具体是怎样应用的?请大家用“9加几”的算式,举一个例子.学生回忆后汇报:凑十法包括“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等应用形式,比如在计算“9+3”时,因为9和1可以凑成10,所以把3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最终求出9+3=12.教师抓住时机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加法运算基本功真扎实!但是大家知道吗?凑十法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它就是破十法,用来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相关问题,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学生:想!随后,教师结合“十几减9”的算式,带领学生探索“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运算过程.这样通过创设复习类的数学情境,就建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承上启下,奠定学生对减法算理的学习基础.

(二)创设信息化数学情境,促进学生集中感官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课堂上的教与学,是一种心智活动,学生必须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而现实情况是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教师仍然沿用“板书+口授”的单调方法,那么学生的思绪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更遑论实现有深度的学习.信息资源的优点是影音并茂,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听觉、情感的多重刺激,不仅适用于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增强教学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法宝”.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创设信息化数学情境,根据课程内容,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开采图片、视频、动画、歌曲、故事等形式的多媒体资源,制成微课件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以此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直观展示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集中感官.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教学中,教师在创设信息化情境时,就可以出示一张卡通动物图,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转移到图片上,教师设问:同学们,请大家描述一下,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学生:图片中间有一头大象,大象的前方是猴子、后方是小熊、侧面是袋鼠、上方是小鸟,它们都举着相机,在给大象拍照.紧接着,教师再出示从四个方向拍摄的大象照片,继续问:结合这四张照片,请大家想一想,它们分别是谁拍的?请说出理由.学生分析后反馈:大象的正面照是猴子拍的,因为猴子在大象的前方;尾巴的照片是小熊拍的,因为小熊在大象的后面;侧身照是袋鼠拍的,因为袋鼠位于大象的侧面;大象背脊的照片是小鸟拍的,因为小鸟是飞在空中的,只有它能俯拍大象.教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准确!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大家有哪些发现?学生交流后作答: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这样在信息化情境的支持下,学生的感官就会高度集中,并且他们能够体会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实结合

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倘若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脱节,一方面会徒增学生的理解压力,另一方面也难以凸显数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致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改下,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标准,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为前提的.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开展演示和观察教学,抑或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案例等,来辅助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以此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意识.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教学中,由于本课的情境化教学目标是基于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自制的密码箱,对学生说:“同学们,数学广角乐趣多,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搭配的学问,这里有一个密码箱,谁表现得好,老师就把箱子里的奖品发给他.如果想要开启密码箱,必须要知道什么?”学生说:“密码.”教师说:“没错,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密码是由数字1和2组成的两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该怎样搭配呢?”学生说:“12,21”.教师说:“正确的密码只有一个,现在大家能确定是哪个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说:“老师再给一条提示信息,密码比20大,能确定了吗?”学生回答:“密码是21.”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有序地分析和解决搭配问题,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创设游戏化数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只有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基础上,才能发挥预期的效用;反之,如果数学教学以枯燥的灌输和乏味的练习为主,那么学生的天性就会受到压制,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很难自主自觉地参与课堂.而游戏是备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形式,能够渲染快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这样自主学习也会水到渠成.因此,在创建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树立“寓教于乐”的教学观,着力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立足于数学课程的主题和内容,考虑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设计开展猜谜、竞答、比赛、互动等形式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使其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五)创设操作类数学情境,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从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学生的智能结构具有多元性,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七项.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的多元智能被充分开发的条件下,才能使其得到多角度的能力锻炼,增强数学知识的吸收效果.而操作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具有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在适宜的操作情境中,学生的“眼耳口手脑”能够全面地“动”起来.因此,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落实操作类数学情境的创设,重视对各种学具的综合利用,通过设计操作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称一称、摆一摆、画一画,使其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从而切实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助力数学教学目标事半功倍地实现.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教学中,由于本课难点是让学生感知1克有多重,因此在创设操作类的情境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天平称硬币”的操作任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面值分别为2分、1角和1元的硬币,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天平,称一称哪种面值硬币约是1克.学生迫不及待地参与操作活动,有的调整游码和砝码,有的把硬币放到左边的托盘上,还有的负责观察和记录克数……几分钟后,各组汇报称量硬币的结果.教师:大家都知道2分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把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1克到底有多重,并说出你的感受.学生掂量后反馈:1克给人的感觉非常轻.教师:那么“克”一般用作哪些物品的质量单位呢?能否举几个例子?学生:“克”是较轻物品的质量单位,比如食品、饮品、贵重金属等,都是以克为单位的.这样通过创设操作类情境,学生就在实践中体验了1克有多重,得到了多元智能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开辟数学改革新局面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探索动机,辅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应该把握情境化教学的内涵,基于数学课程目标,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加强创设复习类、信息化、生活化、游戏化、操作类的数学情境,满足学生思维、情感、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使其在情境中探究、感悟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高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千双.小学数学情境化课堂的创建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29):126-128.

[2]周宏.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6):26-28.

[3]张继丰.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的生活情境化教学研究[J].智力,2023(13):107-110.

[4]阮鑫.情境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1):20-22.

[5]彭贵球.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改进路径[J].天津教育,2023,(11):22-24.

猜你喜欢
构建意义小学数学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