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木
摘要:重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脚点。信息技术作为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与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核心素养培养更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现状,立足职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技能训练、运用新型教法、深化课程思政等措施,积极有效地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措施;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5-0077-04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学生经过三年学习,要么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要么直接走向社会,但不管是哪种去向,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对其学习与工作都至关重要。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尝试、大胆猜测、积极反思等自觉性活动中获得更直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习得知识与技能。从这一角度出发,教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技巧比直接教给知识、技能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而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1.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初入职校学习,对所学专业懵懵懂懂,不知道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计算机专业开设什么课程,将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岗位。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学习不能专注与投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通过“开学第一课”,向学生介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将来能够做什么,从事哪些岗位,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学科、专业,唯有产生兴趣,才能专心致志而为之。信息技术既有简单的入门基础知识,也有深奥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展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程序设计入门”时,一些学生一听到程序,就会感觉十分复杂,产生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可先介绍Python程序语言的特点及功能:它可以做日常任务,如自动备份图片和音频等;可以制作网络游戏,很多游戏都是利用Python开发设计的;还可以制作各种网站,设计各版块内容。然后要让学生知道程序设计的功能虽然很多,但并不复杂,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数字、字符串、布尔、列表、元组、集合和字典等数据类型,逐一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成功体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为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提供帮助,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
3.理清知识逻辑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知识迁移与内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逻辑,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教师可先讲解矩形的画法,并进行操作示范,同时指出其他图形的画法与之相同。之后,放手让学生练习,让他们绘制椭圆、圆形、多边形等图形。学生能够熟练绘制这些图形之后,教师再适当增加难度,布置绘制“心中的太阳”“繁花似锦”“十月花海”等主题作业,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设计,完成比较复杂的图形,以巩固教学成果。讲解—示范—基础训练—提升训练,不断加大训练难度,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引导自主学习
“标准”指出,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机融合各种教学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3]。从广义上说,所有的教学都要最终变成自学,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做好“预习”,了解、熟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列出疑难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解除疑惑,习得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数据分类汇总”时,教师可呈现一份“某班级各门学科单元测试成绩一览表”,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快速算出各学科成绩。自学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培養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标准”强调,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4]。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技能学习的重要性,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1.重视校内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实用性、实践性很强,更需要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做到理实一体化。《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列出该学科的考试内容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和人工智能初步[5]。这些技能只有通过不断上机操作训练,才能用于实践,付之于操作,内化为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Windows基本操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Windows基本操作包括新建文件和文件夹,以及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粘贴、移动、删除、重命名、压缩和搜索,还包括打字、制表等。这些技能操作,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持续训练,反复训练,做到个个过关。通过技能训练,学生能更加扎实有效地掌握与巩固基础知识。
2.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学生技能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教法变革、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助推器[6]。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技能学习与训练,更需要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经常性举行以竞赛代替操作训练的常态化技能竞赛。每学完一项技能项目或一个知识模块,教师就可以进行一次技能竞赛,以竞赛成绩为主,参考学生日常参与学习、训练的态度,综合评定学生期末成绩,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机制。一个学期或学年之后,可以分专业与非专业不同组别,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文字录入、海报制作、网页设计、电子小报、网络组建、Python程序设计等技能竞赛,推进技能比赛常态化,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教师要积极选拔拔尖学生,组队参加县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经常性的校内技能竞赛,组队到校外参赛,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学生求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加強校外社会实践
“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7]。这里的综合应用实践包括校外社会实践。学生在校内技能训练时间比较有限,所学技能也比较简单、浅表,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海无涯、深奥无边。因此,除了课堂技能训练之外,还要根据教学计划,分期组织学生到相关网络科技、计算机专业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例如,学习“网络应用”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大数据中心或信息科技之类的企业参观研学、实地见习,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与存储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等各项业务和技能,进一步促进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学习任务,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探究活动,从而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围绕任务而展开教学,目的性明确,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清晰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设计难易适当的学习任务,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必要的任务分层,确保学生人人都能完成与之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设计招聘海报”时,进行排版基本技能训练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设计一篇学校将举办国庆晚会或十佳歌手比赛的通知,要求学生写出举办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活动内容、形式,参加活动的具体要求,竞赛评分规则,注意事项。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学习这些技能有什么功用,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合作学习、集体探究,积极营造学习气氛,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合理设计一些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各种硬件、软件,以及相关工具,布置好学习与实践任务,交由各小组完成。合作小组在对组员进行分工时,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讨论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理解对方。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习与互动探究,加强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适合于中小学各门学科、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更要重视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将学生分为差、中、好三个层次,并参照“标准”和“大纲”,相应地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提高目标、深层目标,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8]。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以及技能竞赛中提出不同要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图文编辑”时,教师可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模仿教材中的范例制作一个简单的图文混合版面;针对学习中等的学生,让他们独立制作出一个稍为复杂的图文混合版面;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个性化的图文并茂版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完成更高层次的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挑战自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4.翻转课堂教学法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颠倒上课—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顺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事先将上课内容录制成视频,通过有效途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课上学生质疑、教师答疑解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讲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这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亮点。在课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本质,明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录制成微视频。
例如,在教学“视频素材的获取”时,教师可将拍摄视频、视频截取、视频采集、视频合成、视频下载、屏幕录制、软件合成视频等各种获取视频方法分别录制成一个个微视频,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学习平台等途径,推送给学生学习。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列出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讲解学生疑难之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表达、交流沟通等各种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计算机技能并不难,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动力。
每门学科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标准”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准确把握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发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10]。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目标;要善于运用故事分享、思想渗透、精神激励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信息安全基础”时,教师可引入“珊瑚虫”事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又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时,教师可介绍我國计算机研究曾经落后的事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发展迅猛,走在世界前列的事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可借助多媒体设计,介绍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展示这一专业的光辉前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工匠精神。深化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作为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与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核心素养培养更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讨新课标与大纲,弄清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及基本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3][4][7][9][10]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22.
[2][6][8]王金树.“六个结合”改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22(29):69-72.
[5]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Z].闽教考〔2019〕10号:2019-04-18.
Analysis on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Xu Chaomu
(Fujian Province Anxi Chenli Vocational School, Anxi 362403, China)
Abstract: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footho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various majo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focu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horoughly study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aching syllabu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based on the law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by adopting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learning method guidance, strengthening skill training, apply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deepe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measures;corecompetencies;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