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与实施要领

2024-06-07 15:28陈萍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

陈萍莉

【摘 要】文章以“一支铅笔能写多少字”为例,分析数学建模的背景和目的,阐述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建立数学模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和结果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并对小学数学建模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 模型求解 模型验证

数学建模及教学研究在大学开展得较多,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小学阶段研究数学建模是否可行?如何让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扎根呢?我们首先得分清什么是数学建模,什么不是数学建模。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中的建模活动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一个过程,它始于一个数学课堂以外的真实问题。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正在学习一个加法算式——“6+3”,教师通常会添加情境,例如:“如果小明有6块椒盐卷饼,小红有3 块椒盐卷饼,那么他们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块椒盐卷饼?”

虽然这道应用题把物品与加法联系了起来,但它并不是一个建模问题,理由有二∶首先,对学生来说它没有内在的价值或意义,除了为了完成作业而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为何要关心小明和小红有多少椒盐卷饼呢?其次,这道应用题自始至终都是封闭的。尽管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如画图计数或写一个算术表达式并求值,但所有必要的数据都是明确给定的,并且仅有一个正确解答。所以,情境问题不等于建模。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将这个应用题转换成一个数学建模问题,且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整数加法运算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他们正在为各自的家庭准备野餐,并且他们得决定需要准备多少椒盐卷饼。学生需要考虑很多事情并问自己很多问题。比如:家里有多少人?其中多少人会参加野餐?每个人可能想吃多少块椒盐卷饼?有人有饮食限制吗?野餐中还有多少其他食物呢?

学生要对问题情境作出假设,他们在上述问题上的努力至关重要,会改变问题的答案。不过,当他们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作出假设后,他们仍然需要完成整数加法计算。这样便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让学生对情境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数要相加”,甚至是“有多少数要相加”,这样便将一个封闭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修订后的问题不但将学生引入了问题情境当中,而且达到了同样的数学教学目标。这就是小学数学中的建模活动。

本文以“一支铅笔能写多少字”为例,探讨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介绍数学建模的各個环节和步骤,以期促进小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建模。

二、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建模的起点,通过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可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问题提出之后,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审视问题,再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问题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讨论问题的总体目标,分析问题解决的具体任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目标的影响因素进行适当量化,然后提出假设,抓住主要因素删繁就简,凸显问题本质。最后结合学生情况,选择阐述语言,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要求在真实的条件下通过抽象和理论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般有以下三个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或征询专家意见,到问题现场调查或做相关实验获得数据。

(2)建立数学模型,阐明数学思想方法,即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描述、解决问题。

(3)以学生具备的知识、方法、思想为主,不提倡建立未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模型。

(三)模型求解

模型求解是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具体计算和求解的过程,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得出问题的解答。

(四)模型验证

模型验证是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的过程,主要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来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特别要考虑对假设的检验,感悟检验的价值。

(五)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是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进行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果意识;学会反思改进,为将来再做类似的模型提供改进、发展的空间;开阔视野,感悟数学模型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思想、方法、工具。

三、“一支铅笔能写多少字”的数学建模实施要领

(一)问题描述

1.数学问题

本活动的主要任务为“研究一支铅笔能写多少个字,并能借助语言、图形、实验等形式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对应的数学问题就是“以部分估计整体”,即根据单位长度写的字数估算整支铅笔可用长度能写的字数,或者根据规定字数所消耗的长度推算整支铅笔可用长度能写的字数。

2.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对影响铅笔写字数量的因素的认知基础。通过探讨和分析,学生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分类梳理如图1。

3.提出假设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影响因素太复杂了,为了便于问题解决,需要通过假设加以简化——次要因素暂时忽略,比较明确的因素可以先确定下来。例如,根据写字的要求,笔的硬度规定为HB;再如,调查市面上常见的铅笔,测量长度,取大多数铅笔的长度作为铅笔的总长度等。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根据一般学生手掌的宽度来确定不能用的长度,使用统一的田格本来写字从而大致限制字的大小,等等。通过这些假设,问题化繁为简了,学生初步体会到假设的作用。在初步尝试实验之后,学生发现推算的结果依然有着天壤之别。此时,学生不再是凭直觉和经验来表达,而是能围绕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初次实验过程时再次提出假设,假设削铅笔的损耗不计,意外消耗的长度保存并记录在可用的长度里,字的笔画、字的大小和写字力度适中,以此来简化问题。

(二)建立模型并求解

本问题的基本模型为:y=k(x-x0),其中y表示一支铅笔能写的总字数,x为铅笔的总长度,x0为剩下不能写的铅笔长度,k表示单位长度的铅笔能写的字数。

(三)模型检验

1.对比小组研究结果

比较不同小组的研究结果,看是否接近,并反思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假设,并再次实验。

2.实际检验

实际写完一支铅笔(退而次之,至少半支以上的铅笔),并统计字数。比较真实结果与实验推算结果,以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考虑到一个人写完一支铅笔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全班学生写接龙日记的方式进行检验。具体如下:

材料:一本田格本、一支铅笔(贴上标签:班级接龙日记专用,并套上保护套)、直尺、卷笔刀、铅芯盒。

学生接龙写字,写错用修改标记,不用橡皮擦除。(接龙写的好处是平衡了每个学生不同的用笔力度、写字方式等,恰好处理了因为难以定量而通过假设不予考虑的次要因素)

每个学生写字前后,分别测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并记录。如有折断,把折断的铅芯统一保存。(每个学生都要测量,且折断的铅芯都要保存好,这些实验中过程性数据的留存,更利于反思和检验)

全班接龙完成后,统计田格本上的字数、铅笔使用的长度,并与模型求解的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反思。

(四)结果分析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铅笔的价值并合理使用铅笔,还能将获得的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中,并通过此模型去探究实验:

(1)出行时带多少含量的牙膏合适呢?

(2)没关紧的水龙头会浪费多少水?

(3)一个家庭一年要用多少节电池?

(4)一个家庭一年吃多少米?

数学建模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体”内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抽象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规律进行推理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论,再返回解释验证,以求得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一支铅笔能写多少字”的问题重在让学生体验建模的过程,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形成一些简单的数學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的形成,并能以此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解读与应用。此活动的探究过程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贯彻在“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之中,以期学生能将获得的方法迁移到“一节电池寿命有多长”“一管牙膏能用多久”等现实生活问题中,并通过运用此模型的经验去探究新问题。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实践研究”(批准号为:C-c/2021/02/1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基于电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简述
孪生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与应用综述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的LabVIEW仿真分析
两种泵功图量油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比较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分析及MPPT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