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06-07 15:28王叶蕾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数学

王叶蕾

【摘 要】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其他学科的思想,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转移和渗透,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融合 确定位置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构建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课堂是实践探索的关键。本文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探讨学科融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融合学科特色,渗透多元思想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色以及独特的学科思想,例如语文的阅读能力、数学的问题解决能力、美术的审美与创造、科学的探究钻研,等等。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其他学科的特色,渗透其他学科的思想。一方面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广泛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学生在对平面中的“冰墩墩”的位置进行描述时出现分歧(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与标准。教师顺势出示教材中“行与列”的定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问题:(1)什么叫作列?什么叫作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和第几行?(3)“冰墩墩”在第几列?第几行?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关键技能之一。同样,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科中也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将“列与行”这种既定的文字定义直接呈现给学生。本次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理解“列与行”的定义并以此来确定位置,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帮助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找惊喜”的游戏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练习巩固:提前将“冰墩墩”的剪纸藏在班级的抽屉中,课件依次呈现数对让几个学生离开位置去找一找,找到后将剪纸送给他们作为学习礼物。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当第一个学生找到“惊喜”,发现是“冰墩墩”的剪纸作品后,同学们都发出了“哇”的感叹。这更加激发了其他学生想要回答问题、得到礼物的欲望。

“剪纸”作为本校的特色课程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将美术课程中的剪纸艺术与冬奥会热点“冰墩墩”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

二、运用学科知识,搭建联结桥梁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共通的知识,例如语文中的“标点符号”、英语中的“字母”、美术中的“对称关系”、科学中的“变量关系”,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联结,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课中,学生学习完“数对”的定义以及表达方式后,教师呈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5,2)不能写成(2,5)?为什么要用到括号和逗号?”

生1:(5,2)表示的是第5列第2行,但是(2,5)表示的是第2列第5行,不一样。

生2:用括号是为了将数对与其他数字区分开来,防止造成误会。

生3:用逗号是为了将“列”与“行”隔开,不然就会看成两位数“52”了。

生4:数对就是一对一对出现的数字,用括号和逗号能让人一眼看出来。

接着教师指出,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是规定好的,第一个数字代表列,第二个数字代表行,不能任意互换。数对之所以用括号是为了表示这两个数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位置,而用逗号隔开是为了避免看成多位數。这无形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对的书写格式,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并与语文学科中的标点符号建立了联系。

另外,在介绍“行与列”“数对”以及类似于数对的用几个数字确定位置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以下两种实例:办公软件和经纬度查询定位系统。先请几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着在办公软件中插入表格,感受“行与列”,了解输入两个数字就可以制作出表格且数字的顺序不能混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表示Excel中红色单元格的位置,从而认识到可以用字母和数字组合表示位置。打开经纬度查询定位系统,让学生搜索自己想查询的位置或者让学生根据经纬度查询定位。学生在此操作展示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在信息技术中的广泛运用,体会到知识与技术带来的便利。

三、设计特色作业,实现课堂延伸

本节课接近尾声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延伸的特色作业: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搜集“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是写作、绘画、调查,等等。课后,笔者通过对学生的特色作业进行汇总发现,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搜集到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以小作文、手抄报、数学日记、绘画、思维导图等各种形式呈现。如:快递柜的编号,火车票、机票、电影票的座位号,棋类游戏中棋子的位置表示,电报密码,等等。

设计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的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生活常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数学写作

语文学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写话、习作和写作。同样,教师可以根据学段特征、语文学科特征布置数学写作任务,针对数学学科的某一研究问题,让学生写出他们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用心感受的过程。数学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表达他们对知识点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该阶段已经接触学习过看图写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数学故事,以故事情节、环节的设计或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或经历来呈现对数学问题的发现与思考。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通过连环画呈现了数学故事“租船”,很好地阐明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两种数学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在语文写作的训练下,掌握写话的能力。数学学科也可以借鉴,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以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数学绘画

学生在美术课上用色彩、线条描绘心中所想,数学课上也同样可以借鉴此法。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数学问题。例如思维导图、数学绘本、数学小报,等等,明暗的线条、色彩的搭配、绘本故事的情节,都体现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未知的课外知识、生活常识、数学文化,再通过简单的测量、计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感受相关数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的意义。在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材中提供的场景图、调查对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等,为学生提供独特而富有乐趣的调查研究方向。

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统计数据的眼光放到身边,比如,体育学科每学期会进行体质评估,学生可以从体育教师那找到最贴近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质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还可以对本班、本年级或者本校学生的体质情况有所了解,并借此调查研究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质情况报告。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课程内容可以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见“融合学科学习”是各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这是进入新时代的自然之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融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