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辛慧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达到“会学”的状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怎样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单元整体教学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期《特别关注》刊发一组文章对此展开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教学设计,主张从学习结果出发思考教学,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理解性学习和学习体验,更符合英语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文章以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Module 9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探讨如何更高效地进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而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设计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更新观念,整体考虑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有效开发、整合学习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因此,比传统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課标理念的逆向教学设计开始进入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的视野,并逐步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推广开来。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iggins和McTighe提出的,是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后经我国学者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为小学阶段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二、逆向设计的内涵与教学优势
(一)逆向设计的内涵
逆向教学设计是从终点——想要的结果(目标或者标准)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 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具体来说,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终点)作为起点设计教学活动,即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再确定预期结果达成的证据,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环,不断促进目标的达成。简而言之,逆向教学设计过程分为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三个阶段。
(二)逆向设计的教学优势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顺向教学中,教师往往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内容、擅长的教法以及花样繁多但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活动开始设计教学。这样的设计只关注到了教师的“教”,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教教材”上,而没有思考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需要什么。
反思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强调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出发,把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并通过评估工具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合绘本故事等资源来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因此,逆向教学设计更贴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能设计出凸显核心素养的内容,令教学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除此之外,将评价设计置于教学活动之前,使评价活动能够全面且深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
三、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实践
本文将以逆向设计的思路对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9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此案例已被评为山东省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
根据逆向设计要求,笔者在分析新课标、学情以及教材后,分析制定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从而明确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过程如下:
1.课标分析
结合新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具体目标见图1:
2.学情分析
线上问卷调查对象:授课班级的50名学生。
问卷内容涉及相关主题的知识基础调查和相关生活经验调查,具体设计见图2。
综合学生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四年级上册接触过现在进行时的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式,而在本单元中要学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式,如“Are you feeling...?”并拓展学习“Is he/she feeling...?”本句式中be动词与主语的搭配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四年级下册时学生也系统学习过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式,学生已经能用过去时态简单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本单元中,学生要学习用过去式描述过去的事情并学会运用现在时态描述现在的感受,时态的综合运用是学生需要理解体会的重难点。同时,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的语用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表达,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所在。
(2)认知(心理)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的变化,但不能很好地用所学语言描述心情和感受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调整心情。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能通过观察图片、语篇、视频等建构起相关主题的语言结构,并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谈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和感受,但缺少积极的、健康的、有效的调整心情的经验和方法,还不能很好地做到正确对待情绪的变化并悦纳自我。
3.教材分析
(1)语篇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围绕our feelings这一主题展开,涉及三个语篇,包括一组对话、两篇配图短文。
语篇一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围绕Lingling的心情经历展开。该语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关心他人的心情和感受。
语篇二是配图短文,介绍了四名学生对自己心情和状态的表述。该语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及产生这种心情和感受的原因。
语篇三是配图短文,拓展的绘本内容是契合教材主题的一个短文文本,书名是My Feelings,绘本中描述了生活中的七種心情:开心、难过、焦虑、生气、兴奋、害怕、害羞,以及调节这些情绪的做法。短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悦纳自我。
(2)知识、技能与策略分析
学生需要在本单元学习的核心语言知识、技能与策略见表1。
4.确定单元主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单元的三个课时将从不同层次围绕our feelings这一主题展开,单元内各课时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各课时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三个子主题,即“主动关心他人的心情和感受”“乐于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和子主题展开,课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 语言学习渗透在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
5.确定单元目标
笔者分析研究制订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见表2。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后,需进一步思考怎样的评估证据可以用于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教师依据制定的教学评估任务来评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教与学进行预测、反馈和指导。评估证据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在真实情境下的角色表演,可以是在课堂互动时的提问、点评,还可以是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时的表现情况。
1.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特定目标上的达成情况而设计的任务,旨在引发学生的表现行为,收集学生表现的证据以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以本单元第2课时中实施的以“我的心情故事”为脚本的“双簧表演”为例。
(1)评价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语言,以“双簧表演”的形式演绎自己的心情故事,表演要求故事完整有逻辑(既要包含某种心情状态,又要包含产生这种心情状态的原因)、语音正确、表达流畅,且表演者和说者配合默契。
(2)任务描述
学生四人一组开展活动,首先围绕“我的心情故事”编写“双簧台词”,并进行角色分配;然后在班级内进行表演;最后师生根据评价量规对表演进行评价,并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
(3)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用来评价学生表现和行为的一种评价工具或评价标准。其特点是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生的学习证据(或表现),用量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对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反馈。
2.其他评估证据
根据预期结果,教师需要设置逻辑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与学的成效。
(1)头脑风暴——学生能够激活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联系目标知识,解决新问题,构建起连贯的知识结构。
(2)师生互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和交流,并准确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3)朗读课文——学生能够通过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语音正确、语调优美。
(4)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与同伴交流、讨论、分享、完善自己的心情故事。
(三)设计教学活动
基于已确定的预期结果、评估证据,笔者确定了本单元的课时教学计划:共3课时,每课时有对应的子主题。
1.第一课时(Unit 1):Caring about others feelings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读、看、说的过程,学习理解有关心情感受的词汇和询问他人心情状态的语句结构“Are you feeling...?”。(学习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角色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描述他人的心情或感受)。(应用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互相询问、记录组员的心情感受,并向全班汇报交流结果。(迁移创新)
(2)本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①歌曲导入——学生学唱一首主题为“My feelings”的英文歌曲,初步感知歌曲中的不同心情词汇及句型“Im feeling ...”;②知识建构——在课文情境中学习文本人物的心情状态词汇,并通过师问生答的形式,掌握询问他人心情状态的句型“Are you feeling ...?”并拓展“Is he/she feeling...?”;③朗读课文——通过跟读、齐读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连读、重读等。
应用实践类活动:角色扮演、复述文本故事,教师观察学生对目标语句的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内化所学内容的情况。
迁移创新类活动:小记者采访同伴今天的心情状态,并进行转述。
设计意图:作为第一课时,学生在情境中将旧知新知梳理、内化,形成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的语境中,将所学语言与真实生活相联系,借助语言框架询问身边人的心情感受,完成日常交际活动任务,学以致用。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过程中,加深语言的内化,发展语用能力,初步形成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心情感受的意识,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2.第二课时(Unit 2):Sharing my feelings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在听、看、说的活动中,借助图片、视频获取、梳理文本中四个小朋友在生活中因遇到的事情而产生的心情和状态。(学习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演绎文本中的四个心情故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描述文本中四个小朋友的心情故事)。(应用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开展以“我的心情故事”为脚本的“双簧活动”,并进行展示。(迁移创新)
仿照范例,写一写自己家人的周日活动和心情感受。(迁移创新)
(2)本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①视频导入——通过创设川剧变脸的情境,学生在了解变脸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感知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心情,并感悟新语言,如“Hes angry.”;②动画学习——通过播放课文动画,借助图文引导、问题链等形式对四个小朋友的心情状态及产生这种心情状态的原因进行学习,提炼目标句型“I...yesterday. Now I feel ...”,培养学生利用情境、图片线索进行推测,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③朗读课文——通过跟读、齐读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连读、重读等。
应用实践类活动:课文情景剧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文本内容,加深对结构化知识的运用掌握。
迁移创新类活动:以“我的心情故事”为脚本的“双簧表演”,表演的指令要包含某种心情或感受,以及产生这种心情或感受的原因;拓展自编故事“The feelings of Bellas Family”,了解Bella一家人的周日活动和心情感受;运用所学语言仿写自己家人的周日活动和感受。
设计意图:在对第一课时内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借助多种评估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内化语言、建构知识。第二课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新知结合旧知构建基于语篇的语言表达,学生从新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并在个人展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语言经验,学会分享表达生活中因遇到的各种事情而产生的各种心情和状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悦纳自我,也为第三课时的主题深化与能力提升打好基础。
3.第三课时(绘本拓展):Adjusting our feelings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读、看、说的过程,获取、梳理生活中调节不同心情的方法。(學习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复述绘本内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结合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展示)。(应用实践)
基于结构化知识,完善“我的心情故事”手抄报,续写出调节心情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迁移创新)
(2)本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①复习导入——借助思维导图复述第一课时中主人公Lingling的心情变化经历,以及第二课时中其他四个小朋友的心情故事;②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今天的心情状态及原因;③头脑风暴——询问学生如何调节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④绘本学习——拓展的是契合教材主题的一个配图短文,内容主要围绕如何调整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展开。绘本中描述了生活中的七种心情:开心、难过、焦虑、生气、兴奋、害怕、害羞,以及调节这些情绪的做法。
应用实践类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成七个组,代表七种不同的心情,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及调节方法。
迁移创新类活动:制作手抄报,在上一课时的作业“我的心情故事”手抄报的基础上,续写出调节心情的方法,并将完整的心情故事(包括某种心情状态、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和调节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第三课时作为本单元主题的深化与补充,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课时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内容进行了整体性和延续性的设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在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逆向设计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逆向设计理念要求教师基于学生需求,以终为始,整体考虑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备课,确保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高度匹配,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以预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而基于学习目标的多种评估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逆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逆向教学理念来引领教师更好地教学、促进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慧.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11).
[3]李婷.浅谈单元主题下的小学英语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与评价——以2A Unit 8 My dad is a doctor为例[J].教育界,2021(33).
[4]董明志.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对策及评价量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21(1).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21WYYB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