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岭峰
一直坚持的观点:一线教师做一个课题,可以写三篇论文。理由是,教师做课题研究需要学习、思考、实践与提炼,及时的教学论文写作,可以让教师研究更深入、成果更厚实。当然,这三篇论文的写作质量,还反映了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过程扎实与否。我们知道,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有利于思考与解决实践问题,还有利于促进专业成长。想要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研究过程扎实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算是“过程扎实”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围绕核心概念有深度思辨,结合研究主题有真正实践,还有就是能够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这里说的“三篇论文”,指的就是围绕核心概念的“思辨式”论文,聚焦研究内容的“案例式”论文,以及展现研究成果的“报告式”论文。
先说“思辨式”论文。所谓思辨,简单说就是思考与辨析,表现在论文写作中,即以逻辑思考为主的分析、思考类文字。思辨式论文一般以概念的推演为逻辑架构,写作此类文章的目的也在于解读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厘清概念内涵,理解其本质,解读其特征。因此,行文时围绕概念定义、特征以及基本操作路径展开。比如,笔者在主持“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研究”这项省级重点课题时,曾写过《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一文,重点对课堂上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特征进行剖析。写作思辨式论文的意义在于为后续深度研究明晰方向。
再说“案例式”论文。案例式论文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的研究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研究总结与提炼。一般聚焦于某个研究点,以一课、一例的方式进行探索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做总结。案例式论文一般表现为事例、课例、作例等,文章形式更灵活,文本更具生动性。当然,因为是论文写作,同样会有一定的理性思考的深度,只不过表达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阐述而已。如《活动经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关键》一文,是针对小学数学活动中的一類“经历型活动”研究时,围绕多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课的教学实践之后的思考总结。此文先是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杂志,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表明质量还是挺高的。总的来说,案例式论文的特点一般会有研究实践活动做支撑,又有结构化的提炼,深受一线教师喜爱。当然,此类论文,对于有心的研究者来说,又何止只写一篇呢?
最后讲讲“报告式”论文。对于一项研究课题来说,研究报告是成果呈现的关键。有质量的研究报告,一般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一项研究课题核心成果的再梳理、再表达,所以很多时候也是研究论文撰写的重要资源。曾在总结自己主持的第一项小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时,写成了论文《课前预习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一文,获得了市级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后来经过再梳理、再提炼后写成的论文《论“预学”的实践意义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当然,还有类似于《学校教学常规“发生式”管理》这样的文章,本身就是课题《系统思维下学校教学常规“发生式”管理实践研究》的核心成果,也是后续研究成果报告撰写的基础。
总的来说,课题研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深度思考的基础。所以可以说,本文谈到的“三篇”论文更合适的表达应该是“三类”,即概念思辨类、案例实践类与成果报告类。一位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若能从以上三种角度去总结提炼相应的研究论文,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的课题研究过程是扎实的,也是有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