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24-06-07 08:14马万征谢越卫兰兰朱琳蔡永兵
科技风 2024年1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双一流高校

马万征 谢越 卫兰兰 朱琳 蔡永兵

摘 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工程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双一流”战略的实质在于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身份固化、避免学科专业同质化发展。全新的战略理念已经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新时代。这不仅给传统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带来了很大冲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清洁生产、强化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此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广大工业企业的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满足环境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1]。“双一流”建设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双一流”建设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有大学的学科评估,推动高校开展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与创新。环境工程专业是当前高校主流专业之一,目前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大气科学、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等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明显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社会需求。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国家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各高校开展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改革。因此,为了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和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要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2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2.1办学条件需要提升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但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治理,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进行办学条件的提升就成为了关键问题。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办学条件的提升也就成为了“双一流”建设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2.2师资队伍需要加强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现代科学技术、实验技术等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且高层次人才偏少。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培养一批年轻、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2.3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将一些前沿知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例如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环境工程课程体系中,以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将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将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方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原理与方法等进行融合;最后,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例如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验课程中来,增强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再如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加强学生对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2.4培养方案需要优化

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来看,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较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

四是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五是课程体系没有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六是现有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严重。

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3.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国家需求、行业需求为导向,将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融入到“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规格及专业发展趋势。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以學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4]。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联网+教育技术手段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创新。

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行业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地方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地方高校要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和优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地方高校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

(2)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上,地方高校要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从学生就业需求出发,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完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要将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考核方式上要采取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3)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要重视加强对教学团队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5]。因此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视,鼓励教师深入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3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水平

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要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学科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能力要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制定激励政策,提升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在学校内部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改善教学质量。采取“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与评职称、年终考核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将教学质量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同时,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年薪制等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6]。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骨干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只有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信宝,朱颖颖,陈耿,等.“双一流”高校轮机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22,(09):197-199,202.

[2]余旭芳,范行军,王艳,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J].山东化工,2021,50(09):229,239.

[3]马啸,王湖坤,王代芝,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03):102-107.

[4]迟子芳.双一流背景下固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环境工程实践——以吉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170-171.

[5]陈晨.双一流背景下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2):199-200.

[6]刘春琼.“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32-1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双碳背景下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31106434075620);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线上教学优秀课堂“工程制图与AutoCAD”(2020xskt115);2019年省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2019sjjd32);2022年安徽科技学院督导专题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审核评估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DDZT2202);2021年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X2021065);2022年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线下课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X2022029)

作者简介:马万征 (1978— ),男,汉族,山东冠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双一流高校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