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展高质量应用型高等教育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蓝本,分析了河南省八所应用型高校六个维度的教育教学现状。研究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着眼于“Think global,act local”,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外向型”发展,在区域高校联盟模式的加持下,加强校际合作,充分汇集资源,在“分层卓越、分类优异”的框架下寻求共同发展。
关键词:联盟模式;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J
1 概述
高校联盟是两个以上的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组成的合作共同体,以便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获得不败之地。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联盟其基本目标都是有效利用彼此的资源,优化组合,“惧而协以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整合社会、行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就河南地区而言,高校高端智库联盟、课程联盟、就业联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联盟纷纷成立,如何有效利用联盟优势,汇聚力量,为河南“十大战略”服务,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现状
2.1关于高校联盟和区域高校联盟的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联盟》(郭鑫,2011)是第一部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联盟的学术著作。朱以财通过横向剖析发现,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经历了萌芽起、探索初成、稳步推进和全新发展四个阶段。谢康,张廷龙归纳总结了长三角地区高校高校战略联盟组建在因素、战术、模型和激励等方面的转变。刘珊珊探寻了成渝地区高校联盟发展的优化策略。陈媛媛以河南地区八所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高校联盟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积极作用。
2.2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李德才认为发展高质量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刘湘萍从培养目标、学科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平台、教师梯队、管理服务系统和学生能力指标体系入手进行了分析。庞海燕认为高质量发展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实力、争取地方资源的能力和激发未来发展的潜力等密切相关。刘欣提出应用型大学需要寻求“共性+个性”高質量发展生态优化特有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价值-目标-路径-质量”的高度统一。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高校联盟与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性词为核心展开。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八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校联盟对大学整体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过程中如何产生积极作用,如何改进和完善进行了探索。结合案例和对比,本研究基于大学职能评价应用型本科高质量发展,从支撑应用型大学办学全要素条件、服务应用型本科教育多平台资源、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研水平和体现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的基本指数入手,抽丝剥茧,反思总结。
4 河南省八所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情况分析
笔者对地理位置毗邻的八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校际合作情况、教育资源共享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资源为本,从办学规模、定位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六个维度展开了详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这八所院校专业规模相似、生源质量接近、师资结构合理、办学条件逐步提升。河南各类高校联盟组织的初步建立为应用型高校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1 办学规模
近年来,河南应用型高校办学规模提升迅速。八所院校的本科生数均值为278647人,高于全国的平均16366人,凸显了河南教育大省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院校之间的办学规模存在一定差异。公办院校在校本科生数相对较少,规模较小。民办院校本科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教育对象的学历层次多元化。其次,地区之间办学规模存在差异。郑州地区院校的本科生规模较大,而周边地区则相对较小。在本科专业设置上,八所院校开设了数量较多且门类广泛的学科专业,但存在学校属性与设置的学科专业不能完全相对应的情况。大多数高校应用型专业所占比例仍然过小,非应用型专业仍占据应用型高校的主体地位。
4.2 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八所高校呈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首先,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指导思想方面存在共性,都是应用型办学定位,服务于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重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所有高校均强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说明思政已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所有高校均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所高校强调国际能力的培养,四所院校强调卓越人才的培养,说明对于“卓越人才计划”如何在应用型高校推行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践。同时,八校均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七所高校都结积极融合构建课程体系,这说明各校均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第三,各校课程结构设置存在差异,反映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愿景的不同。工科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不足。
4.3 师资队伍
八所高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数为1531人,标准差为263.5。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专任教师人数差距不明显,公办院校的专任教师均值为1476人,少于民办院校的专任教师均值1550人。八所高校的平均生师比为19.51,高于《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所公布18.2的平均值,说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优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难度大。
4.4 教育条件资源
八所应用型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的平均值为12.39㎡/生,七所高校未达到办学指标中所规定的14㎡/生的标准。民办院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均值为13.03㎡/生,大于公办院校的10.47㎡/生。原因可能是本次调研的公办院校较少,只有河南科技学院及新乡学院两所。只有新近经历过合格评估的商丘学院超过20㎡/生,其余七所应用型高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低于教育部合格标准,甚至有个位数,说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4.4 课程资源
八所高校开设的课程门数平均数为1845。公办院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为2110门,多于民办院校的1757门,存在明显差距。本科层次上,公办院校开设课程门次的平均值为5392门,少于民办院校的6119门。总体而言,公办院校的课程资源的占有率要高于民办院校总体的平均值。
4.5 学习成效、就业率和满意度
学习成效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毕业生对于教育活动的评价也反映出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八所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均超过90%,初次就业率的平均值为81.975%,有三所高校的初次就业率维持在85%以上,反映了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另外,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评价,也侧面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教学质量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八所高校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90%,其中高于95%有六所。
5 河南省八所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成因
立足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结合对相关教师和专家学者的访谈,研究提取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关键因素提取和归因分析。
5.1 培养目标笼统,趋同化现象严重
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基本符合专业定位,但特色不明确,“趋同化”现象严重。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素质上,大多定位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进行展开和描述。对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上,大多围绕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而如何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定义,笼统叙述。另外,八所高校处于郑州(新郑)、巩义、新乡、商丘,经济水平存在差异,自身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也不同,在培养目标上也理应对其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有所反映。而高校没有总结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各自发展优劣势,在培养目标的拟定上缺乏整体考量,造成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如出一辙。
5.2 专业建设欠缺,教育特色薄弱
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的数量上以及学科门类的涵盖上,范围较广。但一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类别并未能够支撑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定位。数量上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导致了教师教育特色薄弱等问题。其次,部分应用型高校在设置本科专业时,盲目追随热度专业,盲目拓宽新型专业,盲目扩张学科专业数量和学校规模,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失去了教师教育特色,久而久之也将会在高等教育的领域内失去自身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5.3 师资掣肘,结构不合理
各应用型高校的专任教师数量存在差异。大部分高校的生师比较高,甚至有部分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制招生的标准。在师资结构上,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低。专任教师数量的不充足,教师队伍人数缺口大,教师人均课时数较多,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均不能有效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不能保证课堂授课的质量,更会对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5.4 教学资源不足,校际差异明显
各高校整体办学规模偏大,教学资源和条件差异较大。公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普遍优于民办高校,部分民办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支撑办学规模。不同地区高校在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充沛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如位于郑州地区的高校的资源占有率与位于商丘、新乡地区的高校未能够体现出优越性。当前,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资源配置有差异,应用型高校竞争力弱,不能满足河南应用型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需求。其次,高校对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认识不到位,对校友和社会资源等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利用社会捐赠来改善教育教学资源,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形成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6 高校联盟模式下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追求卓越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分层卓越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各高校应该着力构建分类卓越的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校际合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6.1 明确应用定位,增强校本特色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标准,形成灵活且富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培养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以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为中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准定位,動态调整,追踪反馈,紧贴实际,注重成效,实现目标。其次,各校要利用各地代表性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特色,凸显优势,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办学目标一致,与高校发展面向相符合。要用足政策,提供保障,深入研究、贯彻相关文件、深挖政策,才能够为学校长线发展创造适合的生态环境。
6.2 聚焦人才培养,协调内外要素
对于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来说,缺少一流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是掣肘。因此,应用型高校应将成果运用于实际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校际交流合作,互赏互鉴互补互助。高校要认清融合趋势,保持开放的原则,坚持有选择地“请进来”,坚持有章法地 “走出去”内外要素协同发展。要充分调动各高校内部发展要素,将管理者办学理念、特色资源建设和师资培养相互交融、各尽其能,形成合力;外部要抱团作战,共享互助,资源共建,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地处“四区一群”的独特优势,将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做到高校资源共享、优势相辅相成,院校之间积极开展校际合作、调研交流、联合培训、师资互聘、合作创新,推动应用型教育内涵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鑫. 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联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媛媛.基于河南省高校联盟模式的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2(5):94-96.
[3] 李德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进路[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1):1-4.
[4] 刘珊珊.区域高校联盟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高校联盟的实证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5(4):87-93.
[5] 刘湘萍. 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4):517-523.
[6] 谢康,张廷龙.从长三角地区实践看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的发展与嬗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2):83-91.
[7] 刘欣.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类型逻辑与生态走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66-67.
[8] 龐海燕.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87.
[9] 朱以财.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23(1):31-36,5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河南省高校联盟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GWYJYJJ10A105)的成果;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立项项目子项目“基于河南省高校联盟模式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发展研究”(jg2257)的成果
作者简介:陈媛媛(1982— ),女,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