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桃 李凌慧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育人价值;实践策略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有助于实现阅读力和学习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明确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丰富精神世界。
一、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国内最早提出要读整本书的观点。此后,提倡整本书阅读的呼声从未间断过。义教新课标背景下,抓实、落细整本书阅读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有力抓手,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育人价值。
时代需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急需培养能担当未来使命的新时代接班人。阅读已不仅仅是继承家风文脉的个人行为,更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积极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公民。
教育需要。从200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读整本的书”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再次强调要“读整本的书”,再到义教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提出,整本书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发展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人生方向,获得成长的力量。
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
有专家指出,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型的书,比如长篇小说、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著作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提供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讀视野,使其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基于此,笔者认为推进整本书阅读可重点关注以下策略。
1.把握选书原则,培养阅读兴趣
面对浩瀚书海,优选阅读的图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开启阅读之路的重要任务。挑选书目时应遵循规律性、经典性和丰富性等原则。
规律性。挑选图书时,教师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挑选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书籍,激发其阅读兴趣。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作了相应的图书推荐:一年级阅读童谣和儿歌,二年级阅读童话故事,三年级阅读经典童话和寓言故事,四年级阅读神话故事和科普读物,五年级阅读民间故事和古典名著,六年级阅读儿童小说和世界名著。
经典性。读者可以从经典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统编语文教材中除“快乐读书吧”有推荐书目以外,还有课文后推荐的书目。如课文后推荐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义教新课标的附录《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都有指导性较强的选书建议。
丰富性。学生应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扩大阅读面。如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类读物、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展现的是不同的世界,教师都可以推荐。
2.注重阅读过程的指导,学习阅读方法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读,常用的策略有概括、联结、预测等。整本书阅读历时相对较长,意志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坚持读完整本书。
(1)读前启动
阅读前,教师需要根据整本书的字数、情节难易度、学生阅读速度等制订阅读计划,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首先,导语激趣,引发期待。统编语文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板块都精心设计了导语。如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设计了总导语“诸葛亮足智多谋,李逵鲁莽刚猛,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多愁善感……”对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另有精彩导语“漫漫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有刀山火海,也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这些导语都可以直接运用。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及其他课外推荐的书目,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导语。
其次,设置悬念,驱动预测。如在启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位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的男孩汤姆和他的好朋友哈克来到荒凉的墓地,目睹了一场凶杀案,真凶会放过他们吗”的悬念,学生在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后再开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
最后,精彩赏析,引起共情。如在启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时,教师可以范读鲁滨逊第四次出海时船触礁,全船唯有他一人幸存的片段。学生从教师时而恐惧得令人窒息,时而因看到海岸线又充满胜利喜悦的语气语调中,可以与鲁滨逊产生共鸣,从而迫不及待地想开启整本书阅读。
(2)读中推进
阅读推进课是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驿站”,主要以学生已有的阅读收获为基础,注重在阅读行动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写批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字精彩处作批注,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思考,边读边摘录精彩语句,在具体的思考、感悟和鉴赏中提高阅读水平。
制作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面临文字多、信息量大、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曲折等问题,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在启动《西游记》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师徒取经途中遇到的困难分别列出来;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将鲁滨逊四次出海的经历用图表或鱼骨图呈现出来;阅读《丑小鸭》时,可以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用情节绳呈现出来等。
赏析与交流。聚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等精彩片段进行赏析,与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进行对比,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探讨等,集思广益,提升阅读水平。
(3)读后分享
与他人分享阅读收获和体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
课堂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学到的新鲜词语或精彩语句,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与同伴阅读的故事,还可以是自己或小组合作制作的好书推荐单。
书面展示。可以在班级文化墙张贴学生制作的好书推介、撰写的阅读感悟、设计的主题手抄报、摘抄的好词好句等内容,还可以开辟学生阅读反馈表张贴专区,也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展示学生的阅读作品等阅读成果。
线上分享。學生可以在班级群或学校阅读平台发布自己的读书心得,还可以将纸质成果拍照分享,也可以将好书推介或故事讲述录制成小视频并发布。
3.发挥阅读评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评价有多种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用好这三种评价,可以有效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助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多在阅读前进行,其作用是明确评价对象阅读前的准备情况,以便制订个性化指导方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或编制特殊试卷等方式形成诊断性评价,比如,测算一定时间内学生阅读的文字数量,检测学生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否准确解答阅读理解题等。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其作用是分析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比如,通过检查阅读反馈表、读书笔记、图书批注等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进行评价,在自制手抄报、好书推荐海报、思维导图与概述故事等过程中评价学生读写绘的能力,在创编故事、创作绘本、诵读表演等系列活动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多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是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鉴定,为甄别和选拔服务,主要是以预先设定的阅读目标为基准,对阅读作业、问卷调查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4.家校联动共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实践证明,家校联动共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学校层面
营造悦读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空间,可以在楼梯拐角处或其他公用场所设置开放性书吧,在校内宣传橱窗和各班级门前走廊阅读反馈区域展示学生的阅读作品或阅读之星的证书。
强化师资力量。针对部分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能力不强的问题,学校可以外派教师参加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教研组和备课组学习研讨等;开展校内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阅读指导课评比等活动;以赛代训,积极承办各级阅读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开发特色课程。以跨学科为主线,开发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分年级校本融合课程;以素养提升为导向,采用“学科+阅读”的方式开发多主题、全学科、分年级的拓展延伸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管理好碎片时间,提倡早上和中午提前到校的学生进校就进班,进班就读书;晚上亲子共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语言艺术节、师生共读、群星讲堂、亲子诵读表演、跳蚤书市等;每学期开展系列阅读评比活动,如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小作家、阅读之星评选等。
(2)家庭层面
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为孩子创设专属于个人的书吧,购置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优质图书,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区域放置其感兴趣的图书。
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合适的时间、场合,家长可以让孩子谈谈书中的人物、讲讲故事情节、分享读书感悟,陪伴孩子赏读好词好句,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度和阅读状态等。
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获奖的家庭可以为其他孩子分享读书故事;家长协助孩子准备“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提升孩子的言语表达力和自信心。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用阅读成就梦想,用书香浸润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