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4-06-05 13:58文超蒋昕
关键词:新文科资源整合课程改革

文超 蒋昕

摘 要:在我国大力推进新文科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也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制定新财经改革战略。基于课程思政研究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相关政策追踪和文献研究,分析课程思政与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相互关系。然后,从教师素质提升与课程资源整合、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新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度与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路径。最后,以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要点提炼与升华、教学内容遴选与重构、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实践要点。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资源整合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1GA038);湖北经济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旅游消费者行为”(202304)

作者简介:文超(1984- ),男,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旅游消费与环境经济;蒋昕(1977- ),女,重庆人,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发展与会展节事。

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在天津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大会[1],旨在全面推进面向科技革命、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学科产业变革、促进新经济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改革[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及“新文科”建设,强调文科教育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建设新文科,引领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3]。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文科改革的背景下,以山东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4]、湖北经济学院为首的财经类高校也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提出了“新财经”改革的理念与战略,旨在对传统财经类学科教育进行一系列变革和创新[5]。传统的财经类学科教育主要侧重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新财经”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种更加综合、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6]。财经院校新文科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财经人才[7]。

一、课程思政与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

(一)课程思政

2004年,教育部提出了“大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鼓励高校通过开设综合性思想政治课程,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8]。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明确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专业课程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10],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1]。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2]。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13]。

(二)財经院校新文科改革

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旨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财经教育进行改造和升级,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财经人才[14]。

新理念指引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财经院校新文科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发挥学生在财经教育中的能动性,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更加重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的财经人才,以满足新兴关键领域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更加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开创性精神,能够应对经济形势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财经人才。

新技术促进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正在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新方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生态。以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录播技术、3D打印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传统教学的方式与情景,也为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提供了多样的技术支撑[15]。

新模式驱动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财经院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更加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同时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财经人才[16];更加强调结合新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更加强调联合产业界、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开展多方协同的教育模式,以使新财经人才对产业现实需求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的方式,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

(三)课程思政与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的关系

课程思政是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的思想保障与价值引领。课程思政通过传授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将财经院校新文科教育中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公民意识等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財经院校新文科改革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培育环境与传导载体。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倡导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财经类课程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这些课程与知识无形中也成了课程思政的传导载体与培育环境,培养着学生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将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经济学领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背后的经济现象和社会背景,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和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可以相互促进和融合。在财经院校新文科教育中,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程思政则通过各类课程的设置,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课程思政和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路径

(一)教师素质提升与课程资源整合

1. 教师政治素质提升

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要能够掌握新文科改革的理念、技术、模式及流程,且能够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新文科课程教育中。为此,教师需要接受相关课程思政方法培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接受新文科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培训,提高自身对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教学的掌控与驾驭能力。

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选择性地将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录播技术、3D打印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等新技术运用到新文科课程教学中,运用新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财经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师们还需要掌握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跨学科教师团队建设

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提倡新工科、新文科、新财经等多学科交叉融合[17]。为此,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团队,由工科、文科和财经专业教师以及思政教育教师共同组成。他们相互协作,通过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实现新工科、新文科、新财经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点传授及综合运用,还能够将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4. 教材编写和资源整合

为了适应课程思政和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编写符合课程要求的新文科教材,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与财经专业课程资源[18]。教材内容应全面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财经领域的实际案例和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5. 提供教育资源支持

为了保障课程思政和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组织教师培训、提供教学设备和教育科研基金等。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支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为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6. 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

为了加速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步伐,需要建成集约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数据融合平台和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数字化转型,高水准系统集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教改资源。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构建数字化教与学的环境,打造一体化教育教学综合管理平台,赋能教学管理和决策。

(二)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1. 发掘学科群共同的政治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内容应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内容应涵盖当前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及其思想政治背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讨论,学生可以提高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培养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财经领域的政治思维

即使是财经专业,也不能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政治、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政治思维分析和解决财经领域的问题,用更高的觉悟和立场,分析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课程内容应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培养,财经专业的学生需要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泛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课程内容应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课程内容应强调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需要结合新形势、新环境、新政策、新问题,深刻理解财经行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自己在职业中的社会责任,并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应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和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制定新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1.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实操和论文,还应包括平时表现、课程参与、教学反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

2.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基于课程思政的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评价标准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外,还应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需要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评价标准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实习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在财经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要能够反映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增加課程思政成效评价

评价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课程思想成效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通过动态评价检测,及时发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做到及时干预与纠正。

4. 尝试个性化评价

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评价标准应该灵活多样,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评价过程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与新文科改革的接受度与积极性

1. 理论与实践结合

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案例、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 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个性化辅导与指导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服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鼓励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5. 倡导对外交流

建立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建立“项目、人才、平台”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模式。继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提高师生国际交流项目质量。加强校地合作,出台校地合作管理办法,健全校地合作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现有地市州合作内容,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人才培养项目、优质生源基地落地,争取地市州战略合作协议全面铺开,打开校地合作新局面。

三、新文科改革背景下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思政提炼

1.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讲解和讨论旅游行业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行为对当地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鼓励他们通过合理的消费和行为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弘扬文化自信

在课程中强调旅游与文化的紧密关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介绍和传承。通过展示成功的旅游文化案例,激发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并引导他们尊重和保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

3. 培养环保意识

介绍旅游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理解旅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选择环保的旅游方式和产品。

4. 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介绍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培养学生的消费者意识,让他们理性对待旅游消费和信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推崇诚信和道德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强调旅游从业者和消费者应具备的诚信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以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观,提倡公平、公正、诚实和守信的旅游行为。

(二)新文科改革背景下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内容遴选与重构

1. 旅游市场与消费趋势

介绍旅游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行为的特点。探讨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态度,使学生对旅游市场的运作有全面了解。

2. 旅游消费决策过程

解析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与评估、购买行为和后续评价等阶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旅游决策。

3. 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

探讨旅游产品的分类、特点和创新。介绍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与评价

分析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因素和决策过程,包括景点特色、交通便利性、安全性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旅游目的地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培养他们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能力。

5. 旅游体验与满意度

探讨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包括旅游产品的感官、情感、认知和行为体验。教授学生如何评估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并提供改善旅游体验的建议。

6.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

介绍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和相关政策,培养学生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意识和应对策略。

7.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旅游

强调旅游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行为对当地社区、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旅游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计应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旅游消费活动。同时,还可以邀请业界专家举办讲座和指导,增加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新文科改革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组织与实施

1. 课程目标的制定

制定符合财经院校新文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的消费者行为,掌握旅游消费者心理和决策机制、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财经院校新文科发展事实的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并且掌握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课程思政和财经院校新文科教学要求综合选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调研报告、课程论文、展示汇报等形式都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就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旅游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调研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并通过汇报、探讨、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实践教学的组织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创造环境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参加竞赛、演讲汇报等活动,还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和实操技巧。

总之,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需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的消费者行为,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事实证明,通过在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社会调研、理论探讨等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塑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探索与实验,教学团队在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背景下实践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财经院校新文科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旅游从业人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财经院校新文科改革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马陆亭.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从教育理念到范式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9-11.

[2] 刘兵,刘培琪.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与路径探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3):5-10.

[3] 刘思婷,周永.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3,23(4):49-52.

[4] 李鸿敏,杨雪美,吕秀萍,等.“新财经”改革背景下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2(3):57-59.

[5] 孙大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22(3):81-85.

[6] 张倩.新财经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22(7):92-95.

[7] 王重润.新文科背景下新财经教育改革路径及案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57-62.

[8] 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9] 陈庆.高校行政管理权与学生私权冲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0] 张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和实施策略——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分析[J].辽宁教育,2023(10):85-87.

[11] 潘雅琴.试论高职教材编写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3):98-102.

[12] 俞学伟.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J].试题与研究,2020(31):170-171.

[13] 周鉴,王文韬,严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三维路径研究[J].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學报,2022,21(1):80-84.

[14] 种佳琦,马知秋.加快培养新时代金融人才[J].经济,2021(7):108-109.

[15] 廖春华,李永强,魏华.智能时代“新财经”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学家,2023(4):119-128.

[16] 肖倩,张冬琪.新财经人才培养战略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以线性代数为例[J].统计与管理,2023,38(4):110-114.

[17] 韩作生,林培光.新文科背景下面向财经类高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69-74.

[18] 张永杰,李建英.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22(2):45-49.

猜你喜欢
新文科资源整合课程改革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