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4-06-04 15:22妥福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妥福龙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对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学生心灵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将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学生的思想中,以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认知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知识点,忽略应用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对教材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传授知识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答题能力,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导致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没有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改革时,要着重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强调教师在讲课时,要将知识巧妙融入传统文化中。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古人云“学以致用”,意思是学生在学习了某个知识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不是将知识封存在大脑中,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学校坚持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懂得应试教育,那么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理解欠深,缺乏师生互动

当今,许多教师授课时,教学方式单一,都是直接念课本或者课件内容,没有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无法激起学生听课的欲望。而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熟知课本内容,还需要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但许多小学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在讲课过程中,以自身为主体,不能跟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充分接受知识并理解。同时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对其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够重视,这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历经历史长河浓缩的精华,是我国的时代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当今,我国许多的政治理论和政策,都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教师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将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的思想正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学习其中优秀的礼仪、道德以及民俗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持续传承下来,就是先人们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和改进,使文化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了解我国的风俗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化存在的疑问,学生能够自觉寻找答案,这样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加深了教师教授内容的内涵与深度,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一)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教学内容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处理好量和质之间的关系,树立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教师应注重典型性、趣味性和代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促使学生理解,而且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朋友》和《当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同我国的传统礼仪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明白与人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解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设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增强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业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并学到知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自觉开动脑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可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说话要算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构思一个故事,让学生上台表演,再引出古人对说话要算数的理解以及古人的做法,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使学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了诚信意识。

(二)深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课堂教学实际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强调了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贴合学生的生活。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社会的时事热点,不要将教学内容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应用生活实际丰富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时,应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的相关事件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时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适度拓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和民居,让学生观赏。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周围的所闻所见,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传统民俗和民居等。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能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学校和教研组织针对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贯彻新时代教育改革新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同时学校要结合国家教育政策进行教学教研改革,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入发掘学生潜能,丰富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持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晓. 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22.

[2]李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J]. 新课程,2022(33):22-24.

[3]林燕.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2(22):166-168.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