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炬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按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服务要求,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能力本位视角出发,衔接好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专业、产业、岗位有效融合。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成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1]。这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在以往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较为薄弱,因而,从能力提升视角出发优化培养方案,探索更有效地培养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能力本位视域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职院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既符合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能力本位作为核心要义加以落实。
(一)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新时期,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我国产业发展变化,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就业环境变化,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方面,要将适应性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之一,主动地围绕能力本位建设,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围绕当前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需求,将社会适应性纳入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明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点,给予技术技能人才社会性培养足够支持。
(二)体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和规格的高端性
能力本位视域下,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瞄向高端,将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高端产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高端阵地建设对师资团队进行升级,主动地引进行业产业领军人物、教学名师、能工巧匠、技术大师融入师资团队之中,通过名师带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端产业发展输送能工巧匠。另一方面,在培养人才规格质量方面也要体现出高端性。要按照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具备一定信息素养要求,将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符合当前高端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就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秀人才短缺问题,高职院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影响因素,应主动地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2]。高职院校要立足能力本位,坚持就业导向,对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按照“双高计划”要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短缺领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政府与学校联动,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诉求,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限制因素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对也将能力本位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重要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同时,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的现实问题,严重地限制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
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应与区域产业相挂钩,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養质量,也会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前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及时调整自身专业结构,更加契合当前市场和企业对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虽然具备自主权,但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在专业调整方面限制条件过多,相应地在专业建设方面很难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所输送的人才很难满足产业结构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就业。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更新较为滞后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这就需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并围绕人才高质量培养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看,部分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过多,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半知半解,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难以提升能力和素质。加之现有的教材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与当前市场需要和企业用人出现了不匹配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既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要从人才培养高质量角度出发,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主动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出发,从市场需要和企业用人要求出发,对人才培养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构建更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和企业岗位有机融合。
(一)专业、产业、岗位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自身专业建设,也要从产业细化和岗位需求出发,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联动。一是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要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主要方向,加强校企合作,了解当前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进而以此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沟通互动,了解当前市场变化情况,对专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契合产业发展要求。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作为当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只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才能够“名师出高徒”,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二)更新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应突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对当前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广泛征求高职院校学生意见建议,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3]。新形势下,无论是变化,还是产业细化对技术技能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跟产业变化,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主动借助网络平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现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要围绕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具体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贯穿人才培养整个流程,对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流程[4]。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还要将用人单位、领域专家、政府部门都纳入评价主体之中,通过多个视角进一步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四、高职院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多方协力,共同构建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是推动各项改革的源动力。人才培养事关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高职院校领导层应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学校的重要战略之一。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人才在行业发展与创新中的现实作用。为此,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高职院校领导要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形成完善的培养计划,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推动高专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构建具备深厚技术素养与卓越教育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对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主动地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专家和技术骨干在实践教学中的特殊优势,真正将行业动态和问题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既能够使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为系统,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这一现实问题,形成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并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将其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唯有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机制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時就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对此项工作加以引领。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建立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都指派专门导师,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学业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实现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高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路径,同时也可以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的优秀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一步调动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新时期,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应积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节奏,围绕当前市场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按照高质量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实践环节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更有针对性的育人措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优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光飞.新职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智能化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1):144-149.
[2]王亚鹏,王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职教论坛,2022,(12):38-46.
[3]韩燕霞.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与重构[J].江苏高教,2022,(12):122-127.
[4]程兆宇,段颖.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2):144-14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