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威 丁丽娟 常鹏宇 姜新 董丽华
摘要: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作为提高放疗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水平的研究生教学模式,符合高等教育深度发展专业型人才培育的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当前學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对临床现象背后科学规律掌握不到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以临床现象为问题来源,结合学术前沿痛点,通过培养模式的制度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实施群体和实施平台建设,培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
关键词:临床现象;临床科研;放疗科;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向纵深推进,研究能力和研究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临床医学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水平提升有赖于对临床现象的深度认识、探究总结,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但是,现行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生教育过度关注学生应用技能的训练,存在对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和学术前沿问题关注不到位、认识不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临床实践到基础科研的转化,进而影响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放疗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应从临床现象出发,通过群体拓展、制度迁移、体系创新,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临床成果的科研转化。
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是指,在临床放疗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从学生主体出发,以临床现象为问题来源,结合学术前沿痛点,通过制度规定,从临床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深化临床认识、提升临床技能,把握临床问题促进临床现象转化为临床研究,进而为学生开展基础科研提供灵感来源。
一、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符合专业型人才培育的国家战略需求。当代重大战略、关键领域要求高水平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培育质量提升。尤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作为一项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日益激增,专业型研究生培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台了系列专业研究生培育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1],提出了明确的五年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其中将“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首要目标予以推进。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生培养要求,符合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2]。
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满足专业型人才培育的教研现实需要。“三部曲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源于PBL教学法,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有能力解决学习过程的实际问题,或通过解决实践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升华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以提升职业技能为导向,注重培养具有熟练应用能力的人才,在临床上拥有大量观察住院患者病情、与导师出门诊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由于疾病发生发展个体化和多样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具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模式,为学生深化临床认识、总结临床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临床科研的项目化转化提供了广泛的现实素材和灵感来源。这一教学法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中早已提出,但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更倾向于由老师提出问题或从教科书中发现[3]。现有的培养模式对引导临床专硕研究生把握临床问题的教学效果十分欠缺,未能充分发挥他们临床专业优势,难以挖掘临床研究课题。因此,引导学生以充分把握临床问题和深入纵向研究为目的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充分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
以学生本位为培养原则,培育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部曲培养模式”从学生本位出发,克服原有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作为教学主导,以学生个体临床实践、学生群体间讨论交流、学生自主科研探究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着力点。教师只是发挥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以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需求驱动代替完成临床任务的外在强制要求,推动学生深化病例的认识、讨论,强化学生临床思考,提高病情判断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育。这一模式要求学生群体间进行临床现象的交流分享,开展学生群体间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分享临床过程,交流临床经验,对群体看法进行整合和分析,积累临床病例为形成集体临床科研成果打下认识基础。同时,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提升临床技能的同时,在病程发展全过程中根据临床现象,思考潜在临床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对肿瘤科学的学科认识,为开展基础科研提供基本知识技能和临床实践基础。
以临床现象为问题来源,优化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熟练应用能力。“三部曲培养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将临床现象作为这一培养模式的有力支撑,能够培养出具有熟练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优秀医生。“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紧扣创新和转化两个主题。”其中,依托临床现象的创新,是实现科研转化的基础[4]。临床教学从临床现象的问题出现,首先要求学生关注单一病例及其病程发展,在过程出发挖掘潜在的问题,形成单一瘤种的临床经验总结和技能提升。其次,定期开展临床现象交流实践,开展群体交流,通过瘤种流转、病例报告、组会等形式,在碰撞中取长补短,形成对各瘤种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从而上升为个体临床经验和对放疗科学认识,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学科素养。第三,鼓励学生在临床现象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开展临床实验,寻求临床问题的合理解答的同时,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临床经验的同时符合病人的现实关切。
以前沿痛点为转化关键,发掘潜在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转化能力。在科学研究领域,抓住现在前沿领域的痛点是能够在初步的选题研究阶段就出招制胜的关键。现行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下,一方面,现有培養模式下,临床专业研究生难以独立开展主题化科研,缺乏将临床研究转化为基础科研的能力。而临床医生要想抓住学术痛点必须对于临床现象做到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5]。另一方面,临床专业硕士缺乏十分强烈的科研意愿和熟练的科研培育,导致现行教育模式往往止步于对于现象的描述,缺乏对诱导现象发生的机制和影响现象发生发展因素的探索[6]。临床转化的实现,通过制度规定和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对潜在临床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由带教老师提供专业指导,保证临床现象到研究转化的顺利实现。
三、临床现象-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三部曲培养模式”的实践讨论
为了确保“三部曲培养模式”有效运行,需要在运行实践中不断对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持续完善优化该模式的制度体系、内容体系,丰富培养实施群体和方法路径,优化培养平台,使培养模式参与放疗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模式运行的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完善“三部曲培养模式”制度体系
完善构建包括每日晨时病例汇报制度、科室内的病例修改制度、定期轮转学习制度、定期组会制度在内的培养制度。由学生每天进行收治患者的病程记录并陈述疾病治疗原则和适应原因,交代教育老师补充并由带组教授确定收治方案,高年资教授对已完成病例进行审阅和全面评估。定期进行瘤种的轮转学习,规定时间内进行固定瘤种的学习,将不同分期的治疗原则及靶区勾画原则充分掌握。以轮转学习时间为单位,基于临床实践对所学瘤种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总结学习,以临床发现为引导形成对固定瘤种的临床研究。每月定期召开组会,基于文献整理汇报疾病治疗原则、前沿争议及相关临床发现,鼓励学生开展多瘤种的交流学习,形成广泛性认识,探索基础科研领域。
(二)优化“三部曲培养模式”内容体系
构建包括全瘤种、全过程的临床放疗专业研究生培养内容体系,通过对个体病例的临床跟踪,帮助研究生明确单一瘤种的学科知识、前沿争议,以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多瘤种轮转的临床实践,帮助专业研究生熟练掌握放疗专业相关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深入理解放射、介入、化学治疗等临床方法的治疗原理,拓展学生对肿瘤内外科学、流行病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将对各瘤种的临床治疗经验上升为专业化、对象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体系和研究内涵。
(三)拓展“三部曲培养模式”实施群体
关注参与培养的各个群体,形成放疗专业研究生、带教老师、带组教授、同专业学生等多主体在内的培养群体,通过临床PBL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临床病例积累、查阅文献、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和高年资教授请教学习等方式,深化对瘤种的认识,提升临床医学生的学科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同时,对学生利用临床研究成果开展基础研究思路予以启发,鼓励同专业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实现对临床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四)丰富“三部曲培养模式”方法路径
尽可能多地拓展模式实践的专业、场域,实现放疗专业与其他专业临床医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广泛性的专业分享和专业学习,促进学生更系统、全面地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和前沿问题,有条件的形成跨专业的科研合作。通过考核标准和保障制度建设完善,面向临床专业研究生推进专题化、项目化基础科研建设,为学生提供项目申报、研究、发表的有利条件,在入学准入、评奖评优、毕业求职、日常保障等方面提高科研的条件待遇,将科研成果纳入专业型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五)搭建“三部曲培养模式”教研平台
目前基于临床发现的待攻克的难题包括:放疗引起不良反应的防治、放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时机、不同瘤种放疗分割方式的选择、复发肿瘤的二次放疗等。基于临床实践平台,尽可能多地引导临床医学研究生通过个体治疗选择,明确单一病例或瘤种的特殊性;将各种不同疾病进行对比,形成普适性的诊治思路。根据临床研究成果,总结技巧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术前沿问题探讨和理论学习,挖掘临床现象和临床意义,促进临床成果向基础科研转化。
结语
虽然PBL教学法的实践已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仍然需要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落实和创新,相关实践路径和模式的完善依然需要从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临床医学专业型人才培育恰当地适应这一研究法,并具备成为这一理论的实践基地。“三部曲培养模式”符合专业型人才培育的国家战略需求、符合当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的现实条件和水平,其坚持学生本位、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符合教育教学、基础科研的时代呼唤,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现实需求和特征予以改良和创新。
本文系1.2022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临床现象到基础科研:新型培养模式提高放疗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JGY007);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基于卓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项目编号:Yjs2022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汶汐,何行思,程静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医学生考研意向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5):137-140.
[2]邵正隆,邹向荣.教育管理信息化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06):98-103.
[3]李谧,向平,孙简帆等.本科生及住培生临床实践教学问题导向设计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07):1236-1239+1260.
[4]易伟阳,刘惠君,向阳等.在基础医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7):1245-1246.
[5]赵一鸣.正确选择临床研究方法: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4):338-340.
[6]孙莉,曾常茜,张庆镐等.基于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01):54-58.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放射治疗学教研室 2.吉林省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重点实验室 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卫健委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