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探究

2024-06-04 03:28许相媛王玥张明颜
公关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许相媛 王玥 张明颜

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高等学府亦在积极发展壮大,日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其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即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本文基于此理念,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预警防控措施,以构建完善的心理防护体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五育并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预警防控体系

引言

当今时代,生活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学生们在应对学业压力的同时,还需面对诸多繁琐事务以及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无论大小,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得他们难以承受,从而提高了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1]。本文将从五育并举实现的视角,对高校后续措施进行分析,期望高校能够构建完善的预警防控体系,以便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时能游刃有余。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并举的关系内涵

(一)德育是心育的价值导向,心育促进德育内化并转化为外显的亲社会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品德教育,它与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关系密切,对于推动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和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优良的价值观引导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关注心理健康是德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此途径,学生能对社会主义道德观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良好素质,使自身行为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深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智育是心育的前提条件,心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性内在条件

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于智育,只有通过智育的学习,学生才能提升自身的智力,进而改善心理品质。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有序解决,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情感问题,妥善解决,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此外,它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情绪,明确自身需求,提升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

(三)体育是心育的体质基础,心育为体育提供了心理保障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对个体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参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育实践使学生在面对运动过程中的困难时,保持冷静与专注,寻求解决之道,进而增强自信心。

(四)美育是心育的基本内涵,心育为美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体验

提升學生自信,并增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这是美育的重要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丰富情感表达,以及充实精神世界。心育则为这一目标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情感管理学习过程中,对艺术的理解得以增进,感知艺术之美,提高鉴赏能力。此外,心育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对作品的独立见解,深入领悟内涵,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五)劳育是心育的重要途径,心育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和内涵

心育的重要途径为劳育,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及能力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明确个人目标,不断探索人生意义,增强社会认同感。同时,心育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心育丰富了劳育的内涵,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学会生活技能,对人生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心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心育满足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问题解决,缺少发展视角

2011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高度重视其创新与发展,致力于培育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大学校园内的自杀事件频发,因此各方关注力度加大,对心理问题学生给予特殊关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这部分同学,而应全面覆盖,使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提高幸福感,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2]。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师资力量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要求,各教育机构应确保拥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学校未能满足此要求。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咨询需求的不断上升,名额限制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获得咨询机会,从而使潜在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重要责任,但多数辅导员未接受专业培训,因此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不高

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纲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普及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法[3]。《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高校核心课程,其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部分专业课程的解答过程中,我们期待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互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同时辅导员的准备工作也存在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难以实现课程目标。

(四)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全程、全方位的动态关注

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个体所面临的问题各具特点,大学生也不例外。如大一新生需适应新环境,大二和大三学生需应对学业的压力,而大四学生则面临着毕业、论文撰写等诸多挑战,对未来前景充满困惑。现阶段,学校对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多,但对其他阶段的学生则相对忽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负责者多为教师等专业人员,然而他们因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

(五)家校协作发挥作用有局限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乎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对于存在自杀倾向的学生,紧急干预至关重要。一旦学校发现学生有自杀倾向,应立即通知家长,并期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专业机构的措施。然而,家校合作可能因学生的抵触情绪而遭遇阻碍,此时,各方需保持耐心,尊重学生,并尝试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咨询服务,以助于识别和干预。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定期座谈,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制定干预策略。家校协同对于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探寻有效干预手段具有重大意义。

三、构建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策略

(一)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以“正能量”预防心理危机发生

育心与育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于个体承受过多负面因素,通过调整心理状态可以缓解这种危机。因此,抗抑郁以及心理知识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世界产生更为客观的认识[4]。设定远大的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为了预防心理危机,高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能找到更多解决办法,学会在生活中调整自己,积极面对。此外,应丰富心理知识的传播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吸引力。通过这些普及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设定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二)高校心育资源优化及校本特色体系构筑

五育并举的倡导推动高校资源得以持续优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课程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其重要性时常被忽视,伴随而来的是诸如师资短缺等问题。因此,提升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应将其列入必修课程,加大关注度,并实施更为严格的考核标准。此外,授课方式应力求多元化,通过各类型课堂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完善教育体系,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依托可靠的体系,最终构建完整的教育链条。另外,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因地制宜,使品牌影响力得以拓展。尊重每位大学生的想法,引导其参与继续教育。构建的体系应紧密联系社会资源,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持续创新教育体系,确保学习发展目标与总体方向保持一致。

(三)坚持育心与管理相结合,以平台保障预警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其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心理健康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显得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设和知识宣传,为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在心理健康工作中,预警环节具有关键地位。它涵盖预防与干预两大方面,旨在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样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适应性,使他们能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困境时,具备相应的心理应对策略。另一方面,针对已出现心理危机的人群,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返美好生活。在教育领域,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心理预警机制,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组织建设。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其实际可行性。此外,在进行心理预警工作时,高校还需提前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以增强他们在群体中的心理辅导信心,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服务。总之,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注重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强化协作配合,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四)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历程

对于那些当前面临困境的学生,辅导员应予以密切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谈话,采取干预措施。此外,针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辅导员及学院也应给予更多关心,因为他们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内心相对脆弱敏感,易于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对这些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予以高度重视,常态关怀,如遇学生困难,应尽力支持;在进行心理疏导时,给予实质性帮助,协助学生减轻负担,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当大一新生踏入学校之际,学校应充分关注学生档案,深入了解学生的过往经历,并在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下足功夫。在每个学期末,均可开展相关调查,发布心理问卷,以清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辅导员与教师应共同努力,积极解答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心理档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通过查阅档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过去的病史及心理历程。针对学生群体的差异,学校需多角度研究评估,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鉴于档案的隐私性,相关部门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完善档案信息,扩大其影响力。总之,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师与辅导员要通力合作,积极解答学生问题,营造一个关爱与支持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有望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五)完善“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将心理危机预警防控工作做牢做实

“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包含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寝室等各级防控工作。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了促进心理危机的转化,我们需要确保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向上级汇报,并且各个层级都要对心理健康负责,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以便迅速解决问题。学校应强化管理力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预防并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相关社团,举办多样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在新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家校合作需更加紧密,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以便在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反馈给家长,更好地进行全方位沟通,将风险降至最低,共同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核心,携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结语

为提升特定受众群体在面对问题时的适应能力,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应对,我们必须持续优化相关机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尤其对特殊学生群体,务必做到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预警防控体系,确保核心工作任务得以落实,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得到有效应对和支持。在五育并举的指导下,我们相信众多大学生将能更为从容地应对问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因此,各高校应深入落实五育并举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优良学习环境,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系2023年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探究》(项目编号:JJSZY202307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悦.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融合和优化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06):61-65.

[2] 刘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9):22-24.

[3] 柳艳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4):54-56.

[4] 张小钢,李琳,孔嘉昊.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1):97-102.

(作者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