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云 高丽萍
摘 要: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针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指导意见,高校美育工作必须贯彻国家指导政策,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建立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美育方向、建立五育协同的美育机制、兼顾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推崇内外兼修的美育理念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美育的概念为研究的切入口,对高校美育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高效开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路径,旨为有效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高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4-0081-0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美育工作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工作的高效開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不坚定,这也对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质量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与影响。本文从美育方向、机制、价值、功能、理念、方针六个角度着手,结合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以期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同时,能有效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
一、美育的概念
我国专家学者结合西方美学和美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将美育定义为美学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基于美学原理和方法,旨在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近年来我国美育教育实现了多维度的发展和创新,教育工作者也对美育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态度等多种表现形式,而美育功能不但能培养受教育者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还能培养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文明素养[2]。
二、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审美能力下降
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如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某些非主流的审美现象,在各类审美活动中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例如,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中兴起的网络红人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追捧和推崇,但其传达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并不符合正确的审美价值标准,并且这部分大学生不具备辨别审美价值的能力,盲目推崇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内容[3]。而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大学生被自身或外界环境所影响,无法辨别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特点。与此同时,尽管部分大学生可以辨别某些错误的价值观点,但在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很难抵制这种错误的审美现象和活动,无法保持理性的思维辨别各项事物的审美特点和取向[4]。最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体验生活之美的意识和习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大学生创造美的难度。
(二)美育实践活动缺失
高校美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维度也是高校美育工作最常规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意识。高校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辨别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热烈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正确理解高校渗透的审美知识。但大部分高校在美育实践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5],缺失了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审美作用和价值,审美观念也愈发趋于专业化,部分学生认为美育工作属于艺术类学科的教育内容,而非艺术生无需掌握美育理论。在高校美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这种两极化的思想偏差,特别是艺术类课程涉及多种分科,而非艺术类的专业并未设置美育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未融合美育教学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缺失基本的美育功能。
(三)美育教育内涵不明确
在高校美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未明确设置美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只将美育课程作为教学体系的另一种补充和完善内容,严重影响了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部分高校也并未对美育教学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美育教师缺乏专业的美学素养和教学能力[6],其不仅不了解美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还错误地将美育与德育或艺术教育混为一谈,而其他专业的教师同样存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实际上德育与美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德育更侧重于道德理性和能力教育方面的培养工作,而美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能力。另一方面,德育需要举证一个具体的实例作为证据并说服他人,但美育更注重学生本身的思想感悟和自觉意识,因此美育教育可以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此外,美育与艺术教育也存在明显差异,艺术教育主要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角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美育的教育范围更广,其中涉及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可以将艺术教育视为美育的一部分[7],这也是直观体现美育教育形式的重要载体。最后,美育并不属于美学知识教学范畴,其需要以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受教育者探索自然规律和审美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内容。
三、新时代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意义
(一)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队伍
高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本着求新、求变、求异的原则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新时代为背景鼓励大学生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鼓励当代大学生自觉塑造健康积极的审美判断[8],勇于打破陈旧的审美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新鲜事物。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审美标准、精神品质等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其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高校不断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从思想层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审美境界和格局,指导学生将审美教育成果转化为审美情绪,站在感性教育的角度指导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审美情绪,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情趣、素质、精神等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
(二)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组织活动。运动会、文化周、艺术节、读书会等活动都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在高校审美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展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多种美的表现形式,其中艺术美综合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有助于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参加艺术社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或者直接走向校外,在大自然中寻找美的事物[9],以自然生活为背景提高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可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广义层面的校园环境指有形的客观生存环境,如每个学校特有的主观人文环境,而狭义层面的校园环境指具体的客观生存的环境。高校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科研场所,还是落实美育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早已配备了完善的基础教学设施,还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发展了不同的功能分区,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美、欣赏美的重要场所。最重要的是,在历代文人学子的传承下,高校内部还形成了包含人文传统和素养等具有特色的软环境,因此高校开展美育教育实践活动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10]。在美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去装扮校园、美化校园,以此为全校师生提供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使高校师生感受校园环境建设中蕴含的审美情操,进一步传承、发展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尽管每一所高校及学生的审美层次、审美品格不同,但这并不影响高校及学生个体对美及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路径
(一)贯彻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全程贯彻到美育工作中,带领全校师生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其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进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熏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品格,这也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11]。由此可见,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以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为出发点培养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要求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此外,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还需要强调政治性和阶级性,以免偏离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方向。在高校美育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为指引,确保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下能正确辨别真善美。在高校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自觉传承中华美学精神,鼓励学生积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身力量。
(二)建立五育协同机制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以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其對外部世界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形成崇高的审美追求和人格修养。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中的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资源相融合,建立五育协同的新机制。首先,强调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秩序美、艺术美等具有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的资源[12],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美育工作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基础,本着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的发展观念,站在五育协同的角度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其次,建立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美育在五育协同中的软性促进作用。例如,在美育和德育融合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感受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内涵,利用德育教育为学生带来直观清晰的审美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政治意识。
(三)知情意行合一
在高校美育课程学习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感知艺术美、欣赏美,还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美的价值,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觉思考美的观念和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心,围绕着认知、情感、意识、实践等多个角度做好衔接工作,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美育课程与创新理念进行有机结合,结合当下的时事背景,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影响。最后,在高校美育课程创新过程中,应深入挖掘美育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艺术表现和创新创造的机会。
(四)融入中华传统美学
目前美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新时代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美育工作,是教育决策者以及教育实施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如果高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偏离。所以高校美育课程应避免过多地向学生传达西方美学价值观念,而是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积极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基于此,在高校美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融合具有代表性的中华美学经典文化,开发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国经典影片赏析、中国民族音乐鉴赏等高品质的美育课程,利用这些课程强化学生的美育素养和文化自信。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美育工作,也已成为高校必须坚持的重要任务。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将美育理念渗透到方方面面,将美育作为丰富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通过全程贯彻美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举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在此基础上,高校必须对传统美育工作的开展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围绕着审美意识、人文素养这两个指标全面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落实。
——————————
参考文献:
〔1〕高群.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现状及实施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22(21):166-168.
〔2〕滕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2(09):58-62.
〔3〕朱池凤.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创新路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4):120-128.
〔4〕吴慧凤,王舵.新时代高校“以美育人”工作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高校“美育”实践为例[J].大众文艺,2022(11):185-187.
〔5〕李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22.
〔6〕杨宏志.关于新时代高校美育实施的几个策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2(05):19-21.
〔7〕郑秀英,崔艳娇,苏海佳等.高校美育:站在新时代的思考与前行[J].北京教育(高教),2021(11):32-34.
〔8〕咸国军.新时代高校美育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0(04):7-12.
〔9〕张颖超.以美化人,以德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德育的双向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122-123.
〔10〕李晓艳.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路径探索[J].时代报告(奔流),2021(06):118-119.
〔11〕张维维.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实践路径探析[J].大学,2021(12):154-156.
〔12〕杨奕.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政策论析与问题反思[J].艺术教育,2021(03):247-25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Study on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ANG Suyun1, GAO Liping2
(1. Academy of Fine Arts, Chifeng Universiry, Chifeng 024000, China;
2.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lhot 010000, China)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China has put forward new guiding opinions for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ust implement national guiding policies, establish a sound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lways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aesthetic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the five educations, balance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 needs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ltivation. Therefore, the article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takes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entry point. It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proposes a path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im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ra; University; Aesthetic Education; Work; Efficient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4-01-05
作者簡介:王素云(1976-),赤峰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教育。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把握美育内涵推进美育研究和实践”(NGJGH2022351);思想政治教育(团队)(ZSZXTD2101);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培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