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写作素养蓝图?指引写作教学实践

2024-06-03 08:40张占营张朦丹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

张占营?张朦丹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正确、深入解读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及学段目标,以新课标描绘的写作育人蓝图指引写作教学实践。本文从“写作教学”的视角阐述新课标“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解读第四学段的写作要求,并对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写作评价作了梳理与分析,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在综合性语文实践中提升写作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写作目标  写作内容  写作评价

新课标的前言明确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时代使命,遵循初中生写作学习实际,准确理解“目标要求”和“写作内容”,以课堂实践描绘写作育人的蓝图。

一、对新课标写作教学“目标要求”的阐释

初中写作教学要有精准的目标、适切的要求。有了标杆,写作指导就有了方向和着力点。新课标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两大角度阐述“总目标”,共9条。下面从写作视角进行阐释,以便将其落实到写作教学中。

1.对总目标进行阐释

(1)在写作中建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新课标提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写作中,学生要规范书写每一个汉字,并用语言文字传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记载文化、弘扬文化、交流多样文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要从热爱家乡、关心亲人做起;以身边的人、事、物架构宏大的文化。新课标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在感受家乡文化、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入了解,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大大激发作为写作者的言语生命意识。

(2)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写作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发、生产合宜的写作内容。新课标提出“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目标。阅读需要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更需要积累语言材料。语言经验可以从阅读、网络学习、参观访问中获得。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习惯意义重大,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建构语言运用的表达规律,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关于写作教学,最关键的是第5条目标:“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根据需要”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写作,充分考虑写作目的,明确读者对象,确定写作角色以及言说方式,让写作与真实生活发生关联。“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是在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可见写作内容丰富。

(3)提高写作思维能力

新课标第6条目标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是写作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新课标强调通过观察、感知生活等途径形成具象思维,培养语言直觉,达到“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写作学习规律。

新课标第7条目标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这条目标表述指向思维方法。在“观察”“联想和想象”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推理”,是对写作内容的梳理,可以生发、筛选、组合、排列素材。“辩证地思考问题”,即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指向深度思维,要求培养思辨能力。

这两条目标在凸显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同时,也包含了写作态度的目标,如“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乐于探索”“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写作指导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写作学习,并且要让学生敬畏语言文字,秉持真诚、负责的态度进行写作。

(4)在写作中培育审美情趣

“审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之一,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也要凸显对“审美创造”素养的培育。具体可参考以下过程:首先是建构审美经验,其途径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把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其次是创意写作,其途径是完成读写转化,通过借鉴已有审美经验,把自己发现的美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表现即言语生命的存在形式,乐于表现、善于表现,使人走向高雅,走向真善,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最后是在写作成果展示中彰显美育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写作成果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展示,也可以以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呈现。学生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可以大大激发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写作的交流与共享价值,做到欣赏美、评鉴美。

2.对学段要求进行阐释

新课标总目标下为学段要求,即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针对各学段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初中学段(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共7条,其中前3条属于口语表达方面,即2011年版课程标准称为“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了凸显课程整合意识,新课标把“口语交际”与“写作”整合为“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的第4—7条为书面写作要求,下面分别加以阐释。

第4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新课标凸显写作素材积累与开发意识,故点明“为写作奠定基础”。观察、发现与提炼是生成写作内容的重要途径,其中思维的参与很重要,“多角度”“抓特征”“力求有创意”均是强调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多角度发现生活,并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从多个视角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生成写作立意,在写作中感受“创意”之乐。“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達,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写作的基本态度是“自由忠诚地表达自己”,这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求真”是育人、核心素养的至高追求,也是培育学生自觉的“言语生命”。写作指导的首要工作是回归写作的本质,促进学生的作文“不做作,去粉饰,有真意”,引导学生拥抱生活,走向自然,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生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由此催生感受、体验和思考。

第5条: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即强调写作目的和读者意识,诠释了写作的意义是情境交流。“根据表达的需要”要求学生关注表达目的,要有良好的判断筛选能力,重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是技巧层面的能力,要求避免追求文采而忽视交际需要。“安排”则为谋篇布局的能力。“条理清晰地表达”即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联想与想象”是丰富写作内容的重要方法,指向激活创意表达的思维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正确表情达意的要求,又是书写规范的要求;既表现了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又体现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第6条: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首先,这一条目对初中文体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初中写作指导要重视对不同文体的练习,包括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以及常见应用文等文体。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树立“文体思维”意识,调用特定的写作知识指导具体文体的写作,注重文体规范。记叙性文章要做到内容具体充实,说明性文章要做到明白清楚,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常见应用文要根据生活需要,意在强调“写作目的”意识,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語言,学习写作。

其次,这条对改编式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仿写”“缩写”“扩写”“改写”均是以原作为基础的“再创作”,凸显“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理念。这几类改编式写作各有侧重。仿写重在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缩写重在提取主要信息;扩写重在铺展细节内容;改写重在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这类写作都服务于特定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原作,提高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这条提出了创意写作要求。“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为新课标新增的要求,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课程育人、培育“审美创造”素养的必然要求。诗歌、小小说的写作符合青少年的兴趣需求,在创意写作中,其身心得到熏陶,性情得到濡染,也是有“温度”的文学教育。统编教材的选文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有“尝试诗歌、小小说写作”的内容安排,这是可喜的。新课标一改2011年版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写作要求的空白,设置创意写作内容,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7条: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第7条写作要求是对2011年版课程标准第3、7、8条表述的合并,意在凸显“作文程式学习”的理念。下面从三个方面解读这条要求。

其一,强调写作学习的过程性。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注重过程、写作程序性知识及细节的指导,才能够确保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写作质量。新课标加强对写作基本环节的要求,注重对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交流分享、公开发表等环节的指导,反映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征。当然,针对写作训练,教师应根据学情选取关键写作知识,就某一环节做重点指导。写作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更体现学生的“自主”,以提高学生独立写作能力。

其二,凸显“借鉴学用”和“语境交际”意识。于此需体认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借鉴学用”意识,即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积累语感,习得写作范式,并在写作中灵活借鉴,体现关键写作知识的价值;二是语境交际意识。写作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初中生写作不只是为了当前的考试,还为了与人交流、表现自我,为了未来的生存与生活。从写作过程看,运思、起草、修改、分享等写作环节都需要伙伴的参与,学生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交流与互动、合作与探究中获得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三,对写作数量和速度提出了要求。数量上,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写作,是个大致规定,对“上限”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其他练笔”包括读书笔记、随笔、总结等,是“大作文”的鲜活补充。速度上,要求学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书写表达能力,让写作素养得以呈现与落实。

二、对学习任务群写作内容、写作评价的梳理与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写作教学也被纳入主题情境中,与阅读、跨学科学习共同构成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彰显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下面就第四学段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进行阐释。

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

该学习任务群紧扣“实用性”,要求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开展写作学习。从文体上讲,该任务群主要指向叙事性、说明性、时事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因此,在写作指导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探访青山绿水”“美好共富生活”“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民俗探究”等主题开展写作;还可倡导开展跨媒介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发现和感受。

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三点:①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应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进行评价;②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整体评价,切实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考查学生把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经验的能力;③注重实用性文本的特质,注意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

该学习任务群在写作方面的总体内容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其写作内容分为三个方面:①表达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感人事迹和理想信念的感悟;②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③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对于该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师可以创设“光辉历程”“精忠报国”“走进小说天地”等主题情境,进而开展创意表达活动,在听说读写的统整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展示寫作成果,可以是书面创作,也可以是口头交流,以充分表现学生的创造才华。诗歌、小小说的文学创作,体现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在实用方面,还在文学活动方面。

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体现写作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从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等方面评价创意表达能力。

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

该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主要是议论性文章,要求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阐述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哲理思考;②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③尝试对书画、诗作、文章等作品进行赏析,写简短的赏析文;④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该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师可以创设“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主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遵循“猜想、验证、推理、结论”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提出问题—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

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三个方面:①重点从表达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进行评价,关注学生能否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②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对所援引资料注明出处;③注重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草图、表格、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4.“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

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丰富其精神世界,本任务群的写作是为了促进阅读,即“以写促读”,表现为阅读整本书之后的“输出”。写作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以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②撰写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阅读心得;③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④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三个方面:①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包括读书态度、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并且读书方法要符合名著的体式与类型特点;②能够结合阅读体验,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表达阅读感受,分享对名著的理解与赏析,整体提高认知能力;③改编的名著片段在忠实于原作主题、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体现一定的文学审美水平。

5.“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与评价

该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指向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要求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活动。写作的重点是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写作内容非常丰富,新课标提供了广泛的写作话题:①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过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②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③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④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品质,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⑤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并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①表现性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写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策划书、海报、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学习成果为依据;②多元主体评价,即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定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③进阶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能运用实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能通过梳理、分析材料提炼自己的看法;④反思性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本文系杭州市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七步一品:基于交际语境的初中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编号:2023XK08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张占营,杭州市文海中学;

张朦丹,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