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作业的性质和亟待改善的问题

2024-06-03 09:31郝毅贺卫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预习作业认识误区创新设计

郝毅?贺卫东

摘 要 初中语文预习作业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据笔者调查,不少教师对预习作业设计的认识普遍有误区,缺乏差异化和深度评价,更是存在将“布置”与“设计”混淆、用“对错”简化“评价”、以“数量”牺牲“质量”、以“统一”覆盖“个性”等认识误区。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预习作业  认识误区  创新设计

语文预习作业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评价等环节。预习作业的设计与反馈一直是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对此,笔者根据语文预习作业的特性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设计16题,收到930份有效问卷,涉及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高级中学、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西安大兴初级中学、铜川第二中学等学校,探访语文教师30余人,调查结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语文预习作业的特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这说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在预习中记录自身所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提问。具体来说,教师设计课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预习作业的丰富性

好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水平和拓展性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作业中,字词处理、文章理解、流畅诵读等基础性内容仅用于考核关键性指标,而非全部内容。预习作业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科识记和理解的知识性作业,还应包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实践性、项目式的活动性作业。教师设计预习作业时,要丰富形式,探索实施单元类作业、专题类作业、体验式作业、自主式作业、合作类作业、创智类作业、游戏式作业、实践类作业、探究类作业、跨学科作业、想象类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和分层作业,探索有效作业设计,提升育人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善用预习作业的评价性

“评价不仅是对有效作业设计的保障,也是评判学生表现和发现学生问题的主要依据”[2]。预习作业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评价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适当性考核,建立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提升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考核情况梳理出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点拨和释疑,而不是只给出对错和等级的评定; 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给予学生激励性反馈,发挥预习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强烈的震惊,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3.强调预习作业的指导性

预习作业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完成,教师也应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确预习的目标和任务,提供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地开展预习活动。根据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强化预习作业的指导性,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突出预习作业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學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也应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预习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内容和方式,让预习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部分。通过突出预习作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5.注重预习作业的拓展性

预习作业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但更具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如课外阅读、资料搜集、社会调查等。这些拓展性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拓展性的预习作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总之,注重预习作业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现状及优化建议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前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字词抄写、课文朗读、学案或练习册完成等传统形式上,而更具创意和实践性的小练笔、探索问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则鲜少出现。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01%的教师会布置分层作业,39.46%的教师则从未尝试过。这反映了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受传统束缚,对预习作业的重要性和特性认识不足,导致其设计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深度。接下来,笔者将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预习作业设计为例,阐述如何深化语文预习作业设计,让语文预习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不仅是初中语文学习的起点,更是他们适应新环境、培养新习惯的关键时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格外重视这一阶段的作业设计,通过精心策划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观念,为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设计”取代“布置”

笔者调查发现,语文预习作业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和针对性等普遍性问题。部分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缺少对于文章个体的精确化考核指标和更具引导性的文章预习题目;部分教师则将作业重点放在生字词的记忆和细节性操练上。这些设计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语文本身和课文本身产生进阶性的认知,而且会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积极性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难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有实质性的认知提升。《春》作为初中语文的经典之作,在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讲授方面有着高标准。为确保学生能在字顺文从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教师需精细设计预习计划。对于文中的生动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勾画与积累,例如,挑选课后“读读写写”中的五个词语编写150字的语段。此举旨在让学生理解字义后,再创设情境准确运用。相较于孤立的字词学习,如此更能引导学生分享对优美词句的感悟,并针对性地解答疑难字词。整个过程约20分钟,既符合“双减”政策,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强化情感共鸣,提升语文素养。教学《雨的四季》时,教师可设计生字词的自主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分组竞赛考核。这种团队竞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避免对个体造成过大压力。此外,对于文本诵读和文章主旨的考核,教师同样可采用小组竞赛和课堂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字词掌握和文章理解程度。这种集体化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效率。

2.以“评价”取代“对错”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预习作业的评价反馈并不重视,仅仅是粗略审阅,多采用学生批改及集体讲评的形式。语文教师有必要对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投入更多的关注与热情,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评价,有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4]。教师应利用各种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以七年级第一单元为例,学生在学习该单元的课文时,应着重品读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之情。文本阅读要着眼审美意识提升,改善审美认知与判断[5]。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朗读、诵读等方法学习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诵读课文的作业,并创新诵读形式:利用互联网资源,要求学生进行配乐诵读录音,并将音频发布在班级或个人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央视云听等平台上;在课堂教学中设立“朗读者”环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配乐朗读成果,并进行多元评价。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3.以“质量”取代“数量”

作业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完成的一种智力或技能活动。笔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仅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重复性抄写字词和诵读文本,忽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基于自我思辨能力对教学的正向反馈。这样的语文预习作业设计没有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没有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和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6]。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多元化的学习主题,精心构建阅读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涵盖“壮丽山河”的颂歌、“春夏秋冬”的轮回,乃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根据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开展文学思辨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能激励学生结合阅读内容与生活体验,积极参与讨论,大胆阐发个人见解。以《春》的作业设计为例,在第二课时的预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回顾比喻修辭,并选取文中片段创作独特的比喻句,再设计朗读方式以展现意境。课堂上,学生将展示作品并接受同伴在创意和表现力两方面的评价。此举旨在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素养,鼓励他们在阅读和表达中积极投入,挖掘并表达个性化的文学感悟,进而提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

4.以“个性”取代“统一”

在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中,部分教师为了批改和评价的便利,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预习作业,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能阻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分类指导,设计多元的作业形式和层次。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熟悉的季节进行创作,运用修辞手法表现季节特点,并鼓励他们查找相关背景信息,丰富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作品,互相提出修改建议。这样的设计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2022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初中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YJBYB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4 、26.

[2] 罗建河、谌舒山.“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理据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2(4):52-60.

[3] 赵光福.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19(2):8.

[4] 谭 霞.走向“促进学习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的教师评价观[J],语文建设,2022(10):8-12.

[5] 贺卫东、朱慧颖.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建构[J],语文建设,2023(1):32-36.

[作者通联:郝 毅,西安爱知中学;

贺卫东,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预习作业认识误区创新设计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如何应用于课堂
几何直观,不只是直观
论小学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对策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