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身”绘色,动情歌唱: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24-06-03 07:11:23施占霞
成才之路 2024年14期
关键词:创编体态律动热身

施占霞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缓解、释放、提升学生的情操、压力、焦虑情绪和情商等,教育价值显著。而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本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绘“身”绘色、动情歌唱的教学原则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以课前热身、情境导入、互动模唱实现寓情于境,以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用演绎感受歌曲内涵实现以情入身,并以创编实现升华。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热身;导入;节奏;内涵;创编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4-0141-04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感知和体验中逐渐挖掘自身的音乐潜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助于达成该目标,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近音乐,发展节奏感,并感知、体验音乐的旋律、氛围,发展自身的音乐素养。在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为重点,借助“律”和“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未关注兴趣培养

体态律动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但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如只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张开手臂、弯曲膝盖等简单的肢体舒展动作,并让学生模仿。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价值,难以通过体态律动理解、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和魅力,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阻碍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1]。

2.未重视教学转化

教学转化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相关音乐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部分教师误将音乐教学等同于乐理知识教学,如让学生学唱特定数量的歌曲,或灌输一些音乐知识,并未引入体态律动等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可快速记住这些知识,但难以形成长久记忆。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也不利于其充分转化学习内容。

3.未关注学生主体性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跟着音乐节奏舞动,积极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但部分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完全按照备课流程授课,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未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非预设性问题,这也因此失去最佳教学契机。另外,有的教师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只让学生简单地模仿统一动作,未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创新动作样式。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指出,学习者要利用好自己的身体乐器,创设能够表达音乐的动作。所以,在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时,教师不要以舞蹈動作表现为重点,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并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做出各种动作。而整体性、多元化的体态律动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激发本能,了解音乐形式

体态律动即利用身体运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和感受,驱动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主动表达和感知音乐。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动起来,展现音乐,并基于自然、放松的身体状态,最大化发挥自身表现力,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原始感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2]。

2.简化理解,便于学生吸收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跟随音乐做动作,让其随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性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音乐形象,使其客观地认知并理解音乐形式,更好地感受音乐旋律。

3.深入音乐,发展创新思维

体态律动教学法可鼓励学生走进音乐、大胆思考、勇敢表达,并主动、尽情地想象。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可借助相应平台表达和展示自我,也可主动想象音乐形象,感知作品的画面,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展示动作。这样,学生不仅可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可掌握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进一步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

4.积极鉴赏,发展音乐素养

教师组织学生在体态律动课堂开展音乐探究和理解活动,不仅可激发其探究积极性,还可进一步凸显其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运用自身感官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这样,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优势,学生可通过自主鉴赏,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加强体态律动教学,构建绘“身”绘色音乐课堂的策略

1.寓情于境

(1)课前热身。奥尔夫认为,音乐最初并非单纯的音乐,其要密切结合动作、语言和舞蹈。这是人类最初、最原始的状况,与人的心灵最接近。而学生也只有通过真实、正确的情感体验和聆听,才能形成律动,这是音乐聆听者最自然的积极参与音乐的表现行为[3]。为此,音乐教师可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引入一些热身运动,如蹲、跳、跑等,以此放松和调动学生的身体和情绪,为后续律动教学提供便利。因演唱音乐作品要调节好呼吸,教师也可引入一些呼吸训练,如打哈欠或口部操等,让学生借助这些无声训练在合唱中调整好气息,呈现出最佳状态。例如,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针对性热身运动,并用动感音乐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如在热身运动时,播放律动音乐《小小鼓号手》。借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学生会不自觉地摆动身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教师切勿制止学生的动作,而要引导学生随意发挥,跟着音乐活动四肢,以此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样,通过课前热身运动,学生不仅可充分激活自己的身体,还可保持自身的专注力,并形成较强的乐感,逐渐积累且准确把握合唱技巧和音乐节奏。热身运动对体态律动教学十分重要,但教师也要适当控制学生的热身运动,避免其过于兴奋,而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热身运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意愿,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合唱练习,正确表达情感。

(2)情境导入。行为设计理论基于人最基本的行为,得出人会与事物发生双向交互,其意识和行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体就是最佳的乐器,而学生也是具有无限可能的乐器,其可以发出最自然、最真实的声音,如利用身体本能发出拍手、捻指和打舌头等各种声音,这些声音虽然不能给学生带来奇特感觉,但若换个顺序或不经意集中到一起,则能达到特别效果[4]。为此,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并呈现出来。例如,在教学二分、四分、八分和切分四种节奏时,教师可分别将其比作爷爷奶奶走路、爸爸妈妈走路、小朋友走路以及小朋友向后转动,并展示相应图片,播放其脚步声,同时引导学生:大家快看,面带微笑的爷爷奶奶正走向我们。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身体动作展示相应节奏。当学生基本理解这些节奏特点后,教师可展示几组人物同时走出来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大家快看,所有人物都走出来了,正在跟我们问好,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其一边听节奏,一边做拍手动作、走路动作和跑步动作,组建一个专门运用这三种形式的节奏乐队,同时适时互换各组乐队成员。这样,借助游戏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不仅可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还可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3)互动模唱。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学不仅要以身体运动为重点,还要让学生内化运动和声音感觉。体态律动和视唱练耳等活动,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意义重大。为此,教师可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法重点教授学生演唱歌曲的方式,使其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形成相应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例如,《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结构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唱和表演歌曲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乐曲节奏,然后学唱歌曲,再与学生开展互动模唱。模唱,即让学生一句句地跟着教师学唱歌曲。通过此类互动活动,学生可在无形中掌握不同音高的唱法。该方法也适用于《春之声圆舞曲》。该作品是一首三拍子舞曲,其中融入了一些高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可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开展互动音准教学,在缓解学生高音学习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听唱、模唱等形式,不断校准学生的嗓音,使其树立歌唱自信。

2.以情入身

在综合性音乐表演中,学生不仅要用声音、语言来表现简单的节奏,还要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并与同学合作进行歌舞表演。为此,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情入身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及内涵。

(1)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培养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为此,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填鸭”的教学方式,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验等,自主创造表现形式。例如,在教学《春之声圆舞曲》时,教师可以弹唱、弹奏、动作等示范,引导学生借助声音和体态的变化与律动,了解、感知并形成音乐节奏,以此为接下来的视唱教学奠定基础。在教授歌曲节奏与旋律时,教师可创设音乐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中有关《春之声圆舞曲》的片段,并一边听节奏一边做动作,通过舞台表演感知作者,以及作品的演唱特点和主要内容。再如,3/4拍节奏包含强拍和弱拍,教师可让学生在听到强拍时双手向上拍,在听到弱拍时用双手拍打双腿。用拍手的动作衔接音调和节奏,便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节奏,进一步认识音乐风格,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即根据多样的音乐节奏变化,体会音乐风格的多样化特点。当学生掌握基本演唱技巧后,教师可组织其对歌曲进行加工处理,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表演活动,并自主安排组内角色分工。当选出跟随节奏拍手的小组成员后,其他学生则跟着节奏演唱,完成表演后,两组成员再互换角色,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视唱能力[5]。

(2)用演绎感受歌曲内涵。例如,《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叫作华尔兹,属于三拍子舞曲,乐曲具有优美旋律,艺术性较高,整个作品的起承转合十分流畅,因此常在集体舞蹈中作为背景音乐[6]。在体态律动教学中,为强化学生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即以演绎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快速融入作品情节中,深入感悟《春之声圆舞曲》的内涵,或采用彩带、花环等布置教室,营造出童话氛围。有的学生表示:“太神奇了,我仿佛置身于仙境。”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今天,你们每个人都是仙子,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芭蕾舞剧表演片段,并以《春之声圆舞曲》作为新的背景音乐,然后引导学生跟着自己做一些简单的芭蕾舞动作,如原地转圈、伸展双臂等,让其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快速进入动作场景中。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之后,教师可再次播放以《春之声圆舞曲》为背景音乐的舞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艺术家的表演,并规范、改进自己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目前主流的集体舞蹈“华尔兹”的三拍子音乐,并选择一名学生作为自己的舞伴,进行体态律动演示。当首节强音出现时,教师及舞伴要自然、放松地打开自己的身体和双臂,这也是舞蹈的准备动作。当听到两个弱拍后,要模仿芭蕾舞者,提起身体“踮脚”,然后逐渐下垂手臂,模仿天鹅收翅膀的动作。当听到第二小节强拍时,可慢慢向左右两边迈步,同时旋转、张开自身的身体和双臂,与舞伴一起用优美的舞姿换位。进入最后一节时,教师及舞伴不仅要站回起始位置,还要做一遍第一节动作,以此结束整个表演。在教师演示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择舞伴,两两组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感受教师的动作及音乐节拍,逐渐掌握舞蹈动作要领。这样的体态律动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提高学习效果。

3.创编升华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人这一学习因素,倡导将学习活动主体权归还受教育者,关注其实现意识及价值观。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人本原则,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即引导学生自主消化音乐知识,不断延伸、拓展现有学习内容[7]。在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为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重难点知识,学会演唱歌曲,会详细地讲解知识点。长时间如此,学生会产生惰性思维,失去思考积极性,十分依赖教师的答案,或以模仿学习为主。这不仅会限制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还不利于其创造力发挥。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快速掌握音调和节奏变化,同时自主探索和感知音乐,以此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我们的田野》采用了○×××○××××的节奏类型,在教学初期,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多媒体中播放的歌曲,观看相关视频,以强化其對田野风光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通过与组内成员的交流互动,完成歌曲舞蹈的创编,即借助肢体语言和不同表情等呈现音乐内容。之后,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本组创编的舞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歌曲演唱形式,还可有效激发、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创造力。再如,在《老爷爷赶鸭》的教学中,为便于学生进一步感知、掌握律动节奏及其中的快、中、慢节奏,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赶鸭”的趣味游戏,让学生聆听音乐,当听到“嘎”音时停止律动并做出一个任意姿势,等下一段音乐响起时继续做运动,循环往复。由于“嘎”音出现在这首歌曲中的次数不同,教师可让学生在两个“嘎”音同时出现时稍微减慢律动,在三个“嘎”音同时出现时稍微加快律动。这种趣味游戏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可充分激发其创造力,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为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关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功效和价值,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以特定、多样的音乐氛围和肢体摆动,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中,积极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8]。

四、結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教学法应于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形式,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音乐素养。为此,音乐教师可以寓情于境、以情入身、创编升华等策略,设计规范、科学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情感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诠释和演绎音乐,并激发出更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及强大的创作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雪飞.刍议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20-221.

[2]杨婧.打造灵动的音乐课堂———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104-106.

[3]张昀.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九年义务制音乐课程中体态律动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4):89-90.

[4]朱家欢.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活”化小学音乐课堂[J].学苑教育, 2023(15):32-33+36.

[5]于可.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运用[J].天津教育,2022(29):147-149.

[6]邓莉.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8,38(06):112-113.

[7]林君.音乐课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运用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2(27):71-73.

[8]李可.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8):134-135.

Drawing the "Body" and Colors, Singing Emo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Rhythm in Music Classroom

Shi Zhanxia

(Fujian Province Putian City Hanjiang District Wu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tian 351119, China)

Abstract: Music can cultivate, alleviate, release, and enhance students sentiment, stress, anxie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has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valu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osture and rhythm in music teaching help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stincts,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music literacy. Therefore, in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apply the body rhythm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painting"body", painting colors, and singing love songs. They can use warm-up before class, situational introduction, and interactive singing to achieve emot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can use their body to perceive the rhythm of music, use deduction to feel the connotation of song and achieve emotional integration. They can also use creative composition to achieve sublimation.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music;bodyrhythm;warmup;import;rhythm;connotation; composeor write

猜你喜欢
创编体态律动热身
运动前,先热身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2:08:59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 13:08:28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8:49:09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05:29
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28:49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42:43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6:50:51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