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校“环境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4-06-03 04:18:21刘璐邓斌刘奕祯袁宁辉
成才之路 2024年1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校

刘璐 邓斌 刘奕祯 袁宁辉

摘要:BOPPPS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能达到显著的师生互动效果,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校“环境学”课程教学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互动教学,在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和课后复习阶段融合思政元素,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的引领三者的有机统一,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环境学;高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3-0017-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BOPPPS教学模式助推‘软硬实力培养的‘环境学课程教学探索”(HNJG-2022-1081);湘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竞赛驱动的‘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校发(2020)78号-18);郴州市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郴州市有色金属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及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中心”(郴科发[2021]57号序号4)

“环境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该课程是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水、大气、土壤、生物圈、固体废弃物等要素,课程培养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对环境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包括德育目标,即让学生形成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弘扬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主动传播生态文明,提升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环境素养。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环境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的引领三者的有机统一,可融合BOPPPS教学模式,探索“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环保人才。本文对基于BOPPS教学模式的高校“环境学”课程思政设计思想和实施策略进行论述,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校“环境学”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环境学课程的设置本身要求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把所学理论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同时兼顾课程思政元素,这对本教学团队在教学设计层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并且有利于学生的“三有”教学模式,即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1]。现代的教学改革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结合该课程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目前,BOPPPS教学模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模式,该模式是最早兴起于北美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教学模式由以下六部分组成:导言(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2]。BOPPPS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一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度调整。该模式能够解决此课程的知识点不清、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本教学团队在BOPPPS教学模式下将课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在不同教学阶段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

1.课程前期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该阶段,教师需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认知变化、可持续发展、正能量的新闻热点、历史名人名言等相关背景知识,梳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脉络。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生态文化思想的领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道家文化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和儒家文化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明确表达了效法自然、遵循自然、与自然相统一的理念[3]。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面对环境问题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体现我国的大国担当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像保護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结合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意识,引导学生立志为我国环保事业作贡献[4]。

2.课程中期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例如,教师可用“绿水青山的守护人———丁伟林”的事迹,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主动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教师还应把科研融入教学中,突出创新理念和理想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专业品格、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黄大年》,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黄大年心系家国、为祖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科研领域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3.课程后期培养实践创新意识

教师可结合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融合实践,鼓励学生多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教师可适当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鼓励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例如,湖南郴州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然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安全。教师可以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的影响,把粮食安全、双碳计划、污染场地的修复等内容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考,使学生了解污染会给粮食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引导学生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为保护环境安全作贡献[6]。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大赛,如“节能减排大赛”“生态文明创建大赛”“保护母亲河”等,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校“环境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本课程分三步设计,分别为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和课后复习,并在不同阶段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按照BOPPPS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环节,笔者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相应的参考资料,如阅读教材、观看在线视频教学资源、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等。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课为例,教师可在班级微信群向学生推送有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慕课资源、官方网站、电子课件及相应的参考教材供学生预习,并在推送的资料中标注学习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的重点,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作铺垫。教师可向学生推送“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资讯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用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视野,也能够使学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师也可向学生推送Science发表的文章New technology of starch synthesis by CO2,向学生介绍该技术拓宽了碳排放的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2.课堂参与

(1)导入。课程导入可以起到引导和铺垫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程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学习热情,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课程导入可以采用视频、音频、问题、三维动画等形式,通过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或话题展开,如利用热门话题“碳达峰”“碳中和”导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让学生深入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教师也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意义。导入不是生搬硬套,要保证与后续内容有关联性[8]。

(2)目标。学习目标是向学生提出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和应取得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学习这节课后能够知晓哪些知识,这些原理和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当中,并解决什么问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并掌握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熟悉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了解并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和途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感悟生态文明的理念。

(3)前测。前测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测试和摸底,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线上提出问题,题量不宜过多,如本节测试题目可设计为:总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以及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可采取哪些措施和技术手段应对环境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答题的情况安排教学,适当调整授课节奏和教学深度,以提高教学效率。设置该环节的目的是提醒学生环境无小事,从身边做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4)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BOPPPS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9]。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多是“00后”,他们对各种新鲜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线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授课期间,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塞罕坝精神”进行学习,利用线上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投身于绿色发展建设的行动觉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正确的自然观、系统观、发展观和法治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互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10]。

(5)后测。后测与前测呼应,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渠道。后测与总结有所区别,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检测,并非像总结一样是对本章节的总结和概括。教师可用小测验、汇报演示、回答问题、课后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学完“环境问题”后,教师可出示思考题“海洋中船只石油泄露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对海洋污染的共性问题是什么”,以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总结。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過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悟生态文明是环境治理的目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时刻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

3.课后复习

“环境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包含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兼具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除了课堂学习外,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实践,以便对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不断挖掘新话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完美融合,还应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生活垃圾的分类宣传活动、走进中小学开展与环境主题相关的科普教育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除开展环境认知实践训练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并学习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实践反思

实践发现,BOPPPS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师生互动显著增加,活跃了课堂氛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下,通过适时、适度地将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弘扬科学发展观。课程思政不应生搬硬套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应通过每一个案例,让学生感悟和体会榜样的力量、时代的使命、大国工匠精神、科学发展观等,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在实践中也发现BOPPPS教学模式更适合小班制教学,当学生人数超过30人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缺乏自律性的学生实践参与度较低,依赖性强,存在等靠思想,而部分学生出现的“吃不饱”的现象,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其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艺璇,滕洪辉,汤茜,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1):125-128.

[2]武艳,吴敏珏,卞钰,等.线上线下混合优化的BOPPPS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學评价探索[J].思政教育研究,2023(02):108-110.

[3]张蓉,夏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与学:基于BOPPPS模型的指导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81-97.

[4]姜晶,丁静,程媛媛,等.“环境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40):81-84.

[5]松柏,马文明,赵志刚.关于新时代开展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汇,2021(02):52-53.

[6]曾平,陶红成,陈立民,等.BOPPPS教学模式下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思政实施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6(03):66-69.

[7]李华,朱宇恩.土壤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N].山西科技报,2023-06-15(B06).

[8]牛耀岚,刘纯玉.生态文明建设和课程思政背景下公修课课程改革探索———以“环境学概论”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3(06):28-30.

[9]金明,郑晓庆.“互联网+”时代下基于BOPPS模式的高校网络教学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3):31-33.

[10]王丽婷,马羚,吕晓峰,等.基于任务驱动和BOPPPS模型的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以“航空弹药转运实操”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3,46(01):96-100.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l

Liu Lu1,2, Deng Bin1,2, Liu Yizhen1,2, Yuan Ninghui1,2*(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China; 2.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are and Precious Metal Comp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with significant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applying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urses, fully utilizing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ffline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e class preview ,in class participation,and post class review stage, can increase student participation, promot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t i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BOPPPS teaching mo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