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沉浸式普法教育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探微

2024-06-03 22:49:04鲍晓萍
成才之路 2024年13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中学

鲍晓萍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强调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动法治实践教学,借助基层法庭或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普法教育体验。文章结合实施沉浸式普法教育的现状,通过从课堂到法庭感受法律权威、从旁听到参与学习法律精神、从出去到进来维护法律尊严、从理论到实践践行法律原则等方面对实施沉浸式普法教育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法治教育在中学阶段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学;沉浸式普法教育;法治素养;法律精神;法律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3-0141-04

青少年法治教育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未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特别强调,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1]。思政课是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法治启蒙的主阵地,其教学实践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结合当下时代背景,灵活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沉浸”一词,原本指“浸泡”,后来引申为“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2]。沉浸式普法教育正是基于此意,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模拟或真实的法律环境,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并学习法律知识。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提升其法治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从课堂到法庭,感受法律权威———尊法

思政课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方面。这门课程不仅传授法律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教师在这里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思想,为学生的成长播撒智慧的种子。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政课为青少年法治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法治教育的基础作用在于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条文、分析法律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法律体系的初步认识。课堂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学习法律,学生可以深刻認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起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仅仅依赖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育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往往缺乏实际情境的体验。法律条文和原则在没有具体情境支撑的情况下,显得抽象而难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动指南。因此,为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法庭实践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等活动,他们得以亲身感受法庭的庄严氛围和法律的威严。在法庭上,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法律程序的实际运作,以及法律如何在实际案件中发挥作用。这种实践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实际应用,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可见,从课堂到法庭的转变,对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种转变,学生得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法庭实践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法律认知。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责任感。在未来的生活中,这些学生将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作出积极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把最近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入真实的法律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基本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使得“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题变得生动而具体。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后果,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法治素养,他们开始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预防犯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等同于实际行动的转化,极少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可能因为一时冲动或缺乏法治意识而犯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和违法的后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旁听一场真实的庭审,从中体会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庭审现场,学生能够目睹法官如何公正无私地主持正义,检察官如何严谨地举证,以及辩护律师如何为当事人进行有力的辩护。每一个法律程序的细节,都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法治的严谨和公正。庭审结束后,学生还有机会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进行互动,向他们提问并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这些法律专业人士的解答,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法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法律职业的向往。这种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比课堂上的任何讲解都更有说服力。从课堂到法庭的转变,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和力量,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实际应用。

二、从旁听到参与,学习法律精神———学法

在法律学习的过程中,从旁听者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一跨越对于深入理解法律精神至关重要[3]。通过单纯的旁听,学生可以初步领略法律程序和案件审理的概况,但这仅仅触及法律学习的表层。为了真正领悟法律的精髓,学生需要成为法律实践中的一员。模拟法庭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并体验庭审的各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别承担起法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对案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4]。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更能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庄严、公正与严谨。因此,在旁听了一场真实而精彩的庭审之后,学生提议利用学校新建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教室,开展一次身临其境的模拟法庭活动。这个提议得到积极响应,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在南平市司法局、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等单位的支持下,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得以有序展开。

1.精心准备剧本,贴近学生实际

一个成功的模拟法庭活动,首先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剧本。为了确保剧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以学校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冲突作为撰写剧本的起点,融入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现象,同时选择中学生群体中的打架事件作为剧情核心。在法律层面,为了确保剧本的法律准确性和教育意义,教师要积极与指导法官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取宝贵的法律建议。在法官的协助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知识卡片,内容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2)法庭现场的纪律要求。(3)完整的庭审流程。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法律知识卡片,深入研究“案情”,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精准认定,并尝试进行合理的量刑,从而初步完成剧本的撰写。为确保法律层面的严谨性,最终剧本必须经过指导法官的严格审核方可使用。通过剧本的讨论和撰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官和公诉人的工作内容,还能进一步巩固对我国司法机关的认识。

2.完备设备,增强学生代入感

模拟法庭活动中,完备的设备对于增强学生角色代入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各自的角色里,精心的设备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的法庭设备,如庄严的法袍和精致的法槌,都要被细致地复制,以真实还原法庭环境。当学生穿上正式的法庭制服,踏入装饰一新的模拟法庭教室,他们仿佛真正置身于一个法庭审判现场。这种切身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威严和法庭审判的严谨性。此外,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设备,模拟法庭的庭审过程可以进行直播,使得更多学生在不同场所都能观看和参与讨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所扮演角色的认同感和代入感。

3.正式开庭,体验法律威严

为了模拟法庭的顺利开庭,学校和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教师和指导法官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确保每个参与庭审的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在模拟法庭正式开庭的那一刻,伴随着法槌的清脆敲击声,庭审正式开始。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全情投入到模拟的校园故意伤人刑事案件的审理中。整个庭审过程严格按照真实的法律程序进行,从宣布开庭到庭审调查,再到法庭辩论和宣判,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真实还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法律的威严和司法的公正,也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同时,旁听的学生也通过这一活动,近距离了解法院的工作和审判流程,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交流感悟,深化法治教育

在生动而真实的法治教育“课堂”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法庭场景和审判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得以“沉浸式”地学习、理解和遵守法律。模拟法庭的活动虽已落幕,但对学生的普法教育仍在继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归纳与总结,并探讨以下问题。(1)通过这次活动,你掌握了哪些法律知识?(2)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3)如何看待庭审中被告未穿黄马甲、未佩戴戒具的现象?(4)你对我国的司法机关有何新的认识?(5)此次活动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经过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学生得出以下深刻的认识。(1)面对校园欺凌,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以暴制暴,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2)打架行为虽看似相似,但后果不同则责任有异。青少年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用暴力解决矛盾。(3)被告在正式宣判前不穿黄马甲、不佩戴戒具,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和司法公正,彰显我国法治的文明与进步。(4)学生对司法机关有了初步了解,对司法工作有了浅显认识,部分学生甚至萌生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愿望。

三、从出去到进来,维护法律尊严———守法

为了切实推进法治教育,许多学校采取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策略[5]。这种策略旨在引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深入社会实践,亲身参与各种法治活动。同时,学校要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如邀请法律专家和工作者进校园,进行法治宣传,从而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例如,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法律体验,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建阳区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旁听,同时法官被邀请到校园内,在学校模拟法庭教室公开审理一起贩卖“笑气”的案件。这一举措与2023年6月的禁毒宣传月活动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法治教育。“笑气”,即一氧化二氮,常被不法分子以“快速上头、不上瘾、无害”为幌子向青少年推销。由于青少年缺乏足够的法治意识和判断力,因此容易受骗。此次“寓教于审”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笑气”的危害,还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这无疑为学生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意识到法律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6]。只有当每个人都自觉遵守法律时,社会才能保持稳定有序,每个人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康。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件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法治教育,并详细讲解禁毒知识。这种“特殊课堂”,让学生对“笑气”和毒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学校积极利用这种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的作用以及对待法律的态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策略,学校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法治学习环境,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从理论到实践,践行法律原则———用法

在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7]。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法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首先,普法教育的理论深化。在法治教育初始阶段,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教材阅读以及法律讲座等途径,系统地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条文,分析相关的法律案例。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法律体系的整体认识,还能为他们后续参与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学生会接触到“法治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等核心概念,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其次,提升法治实践能力。法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法治能力[8]。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社区服务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律原则。例如,在遇到纠纷时,学生能够冷静思考,寻求合法合规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采取冲动或暴力的手段。最后,法治精神的日常践行。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法治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他们行为的自觉准则。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律原则,不仅自觉遵守法律,还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主动监督身边环境,远离不良场所和行为,对违法行为说“不”。当家人或朋友涉及违法时,学生能现身说法,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劝告。这种法治精神的日常践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也能为推动社会的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結语

综上所述,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法治少年,这已成为众多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传统的课堂法治教育虽然有其基础性作用,但效果相对有限,而沉浸式普法教育以其新颖且成效显著的特点,已经在实践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权威,深入学习法治精神,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践行法律原则,以此不断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进程,从而持续提升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欧阳晨曦,项彦.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经验考察[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03):86.

[2]赵爱玲.核心素养视域的“四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6):45-48.

[3]汤晓凤.落实法治教育理念培育学生法治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6):45-47.

[4]陈华.情景模拟在中学生法治教育中的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1):53-55.

[5]曹淑霞.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中学生法治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1):49-50.

[6]孟凡镇.新媒体视角下青少年法治教育优化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3(06):24-27.

[7]李贵忠.新媒体背景下高中生法治精神的树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45.

[8]刘小甫.情境模拟:思想政治课法治育人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3(05):31-34.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mersive Leg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Legal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o Xiaoping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No.1 Middle School, Nanping 3542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increasing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actively promote leg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immersive legal education experience through platforms such as grassroots courts or youth mock court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immersive leg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legal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experiencing legal authority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court, participating in learning legal spirit from the sidelines, maintaining legal dignity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and practicing legal principl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leg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middleschool;immersivelegaleducation; legalliteracy; legalspirit; legalprinciple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科教导刊(2017年5期)2017-03-28 20:10:25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学理论·下(2017年2期)2017-03-17 18:17:04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 18:29:47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45:27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1:01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孩子从玩中学会了什么
人生十六七(2015年5期)2015-02-28 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