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4-06-03 05:01鲍小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双减小学数学

鲍小燕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双减”政策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活动,既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和概念,更加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为了使“双减”教学发挥出应有作用,文章从教学优化视角出发,阐述了教师通过创建微课导学、动画教学、游戏互动、生活探知、分层认知等活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引 言

“双减”政策旨在通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辅导课程,压缩各学科作业的任务数量等方式,减轻学生课程学习的压力,同时,满足其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学校各学科的教育服务水平,提升课程的最终教育质量.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唯成绩论”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式教育方法,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合理调整和优化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另外,教师需要利用趣味性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效率,降低他们的课程学习压力.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一)以生为本的原则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科教学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真实的数学知识求知需求.教师所设计的授课活动,其难易程度应当符合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能有效减轻学生自主探知和知识理解的压力,又能借助探知活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数学教师围绕“双减”政策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实际学情,利用授课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认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单元重难点知识,还要对其进行多维思维启发和多种能力培养,要遵循各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培养他们的关联思维、逻辑思维、迁移思维等,提高其自主探知、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在各阶段的数学认知效果.

(三)灵活有趣的原则

数学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课程学习的负担,需要遵循灵活有趣的原则,创建丰富多样的趣味化授课活动,如动态情境探知、趣味游戏探知、生活体验认知等,以此来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看法,使其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减轻其知识理解与认知的压力.

二、小学数学基于“双减”优化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根據“双减”政策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展动态导学探知、趣味动画探知等授课活动,以此来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刻板印象,使其产生浓厚的自主探知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课堂认知效率.

1.创建微课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导学环节发挥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其课程认知效果的重要作用.对此,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可以巧妙运用微课教学视频,利用直观的动态画面快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他们对视频内容的好奇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视频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对单元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为他们积极参与深度探知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课程为例.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生动的微课视频创建导学自主探知活动,利用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探索图形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其导学学习的效率.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单元知识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初步了解基本的图形知识.例如,在视频中,学生能够看到各种美丽的事物,如古风门窗、罗马柱建筑、彩色皮球、卡通铅笔盒、趣味魔方等.针对上述画面,教师可以提出深度观察问题,如:细致观察视频画面,说出各种事物中包含了哪些立体图形.对此,学生能够找到门窗上的长方体、魔方上的正方体、罗马柱上的圆柱体、皮球球体等.然后,教师让学生继续观看导学微课,引导他们找寻画面中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激发其探寻立体图形特点的兴趣.比如,长方体铅笔盒一共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罗马柱这一圆柱体上下粗细是一样的,侧面呈圆弧状;魔方中的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完全相同,给人一种方方正正的感觉.学生通过描述视频中的立体图形的特点,能够对单元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强烈的深入研究的欲望.而后,教师可以对导学视频进行教学延伸,使课堂进入正式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导学教学,能够借助生动的画面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有效引导使其产生较强的知识探索的愿望,从而有效提升导学探知的效率.

2.开展动画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直观的、具象的画面或场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建动画视频教学活动,利用有趣的动态画面调动学生主动认知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运用具象思维分析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视频降低复杂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课程为例.对于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算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特别是稍微复杂的退位减法、进位加法、有余数除法等知识.对此,教师为了降低此单元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的认知难度,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算式运算动画视频,了解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知道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运算逻辑,进而提升其除法运算的能力.例如,教师先根据单元知识点制作趣味动画视频.比如:把14朵鲜花以同等的数量分别插入3个花瓶中,最后留出2朵剩余的鲜花;把19个小皮球以相同的数量分别放入3个盒子中,最后剩余1个小皮球.教师让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思考有余数除法的运算逻辑,梳理算式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总结其中的运算要点,如“有余数除法的商不能再被除数所除,剩余的数则为余数”.之后,教师结合单元知识提出思考问题,如把22条小鱼以每缸四条的分配方式进行分装,让学生根据在动画视频中推理出的运算逻辑,计算22条小鱼分装一共需要几个鱼缸以及会剩余几条小鱼,以此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数学教师创建动画探知活动,既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又能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自主认知的质量.

(二)构建多元情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为了让数学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灵活,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多元化探知情境,同时创建各种形式的知识探究活动,如游戏互动探知、生活情境探知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自由、更加广阔的数学探知空间,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启发学生的多维思维,提升其数学认知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改善其课程学习效果.

1.设计游戏互动学习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其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知兴趣,可以创建小组合作游戏比拼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需要先把班级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原则分成多个合作认知小组,让各组内部成员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相互辅助、相互促进,并且每组之间的综合学习水平相近,以此来增强组间比拼的公平性.然后,教师需要围绕单元教学内容提出合作探知问题,鼓励各小组以协同互助的方式探索相关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再根据各组的问题解答情况和任务完成时间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

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课程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此图形的特征,使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图形制作比拼活动.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多个比拼小组,每组的学习水平相近.然后,教师向各组提供纸盒、剪刀、胶布、量尺等实操工具,让各小组以协同互助的方式,制作由不同图形拼接而成的平行四边形.比如,有的小组裁剪了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拼接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裁剪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组合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小组制作了两个相同的梯形,通过翻转其中一个梯形的方式拼接成了平行四边形.与此同时,各组需要在所拼图形上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之后,教师需要对各组的合作成果与合作探知过程进行客观评分,最后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教师构建互动游戏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合作探知的积极性,提升其互助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2.设计现实生活探知情境

数学教师若想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体验感,可以利用真实事物构建生活化探知情境,引导学生找寻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实物操作或实景体验过程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升其生活化认知的效果.

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课程为例.此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1000克”的概念,能够用质量单位正确描述物体的质量.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物体创建生活情境探知活动.首先,教师提供黄豆、鸡蛋、苹果、柚子、一袋盐、一袋洗衣粉、半袋大米等常见的生活事物,让班级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对上述事物进行实际测量,指导他们用正确的质量单位进行描述,使其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比上述事物的轻重,将其转化为同一个质量单位,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之后,教师再拿出其他物品,如粉笔盒、水杯、计算器、书包等,让学生以1克的两粒黄豆和1千克的柚子为基础,对比上述事物的轻重,估测它们的质量.教师开展生活情境学习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化学习的质量.

(三)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课程学习的压力,可以创建分层认知、分层练习授课活动,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活动,使其通过完成相应任务,提高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改善数学学习的质量.

分层教学是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数学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等,对其进行合理分层,然后依据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水平布置相应的探知任务.这样既可以降低基础层级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此层级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又能满足班级学优生拓展性探知的需求,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另外,在知识巩固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不同层级学生设计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复习任务,使其通过完成相应任务,提升个人综合学习水平,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程为例.此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算式的步骤和方法,知道有小括号、无小括号、有中括号、无中括号四则混合算式的运算规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先分清单元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然后给每层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针对基础层级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探索没有中括号、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找寻简单加、减、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比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没有乘除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针对较高层级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探知任务,让他们总结只有小括号或只有中括号的算式运算规律,以及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规律.比如,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先计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计算中括号里的算式,最后计算括号外的算式,此过程依旧要注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然后,两个层级的学生可以派一两名代表分享各自的探知成果,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四则混合算式的运算规律与步骤,从而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明白此单元的重难点知识.

在分层巩固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基础层级和较高层级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知识复习任务.比如,基础层级学生需要運用单元知识点,计算三四道含有括号和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写出运算过程;较高层级学生需要根据文字提示信息列出四则混合算式,并写出算式计算过程,得出最终结果.教师开展分层教学与复习活动,既可以减轻学困生课程学习的压力,又能提高班级整体的探知效率,从而使课程教学真正起到“减负提质”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程认知的压力,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质量,需要创建多种生动的、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借助趣味元素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提升其主动探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高效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同时,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提高其课程认知的效率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翊锦.“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36):1-3.

[2]俞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提质增效[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40-42.

[3]王红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2(43):9-11.

[4]李泽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J].小学生(上旬刊),2022(12):28-30.

[5]朱亚丽.“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学园,2022,15(34):57-59.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