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兵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会知识,而是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单项灌输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生活为载体,带领学生在追本溯源、质疑问难中,发展高阶思维.文章聚焦于此,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中的具体实践路径展开了探究,旨在探索一套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三会”.纵观“三会”教学目标,其落脚点都指向“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积极寻求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连接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问题中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思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认知不够深刻、不够精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使得生活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开启者、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应深层剖析生活化教学理念,系统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使得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组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文章结合以往学者研究结论,总结得出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现阶段特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并构建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或者从中提出数学问题,最终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获得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性”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特色.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说,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关注数学理论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二,课堂教学应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数学教学的方向,即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说,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并非为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聚焦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注重生活式的师生交往.教师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时,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全面整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的问题,使得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通过手动、脑动、耳动、眼动等活动,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
二、指向高阶思维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尚未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具体的事物进行支撑.鉴于此,在传统灌输式课堂中,学生受到特定思维的束缚,在习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而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依托生活素材中的具体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
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高阶思维的发展.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这一过程可使学生在生活情境、生活素材中,通过思考探究、逻辑推理等过程,发展数学高阶思维.另外,数学生活化教学可逐渐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内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数学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指向高阶思维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一)基于生活观察,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观察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探知数学世界的窗口.同时,观察是思维发展的起点,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重要方面.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学内容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原型,使得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物观察中,通过对比与感知,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以“观察物体(一)”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了解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因此教师在基于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时,可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领学生在直接观察与感知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了解.具体来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借助“盲人摸象”的故事,引领学生结合每一个盲人所讲述的大象样子展开讨论,并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可拿出提前准备的储蓄罐、玩具小熊等物品,引领学生从前面、侧面、后面、上面、下面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生活素材具体形象的支撑下,可对立体图形形成深层次的认知,并在观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进而促进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生活情境,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聚焦教学内容,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有生命力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其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和问题引入课堂当中,使学生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数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促进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以“乘法分配律”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时,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周末,你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在一个摊位面前,妈妈买了3斤排骨、4斤西红柿、5斤豆角.假设1斤排骨的价格是15元,1斤西红柿的价格为4元,1斤豆角的价格为4元.那么,妈妈要购买这些食物,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究,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具体来说,在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当中,有的学生提出了3×15+4×4+4×5的计算方式,即分别将三种物品的价格计算出来,再相加;还有的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探究中产生了合并同类项的想法,从西红柿和豆角单价相同的角度出发,将两者归到一起进行计算,即4×(5+4),最终综合到一起,形成了4×(5+4)+3×15这一计算方式.如此一来,在生活情境的驱动下,学生不仅可掌握这一知识点,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可实现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基于生活化问题,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必须立足于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设计生活化问题,使得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引领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互动过程,内化数学知识,促进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聚焦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问题,并以此搭建起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桥梁,使得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关联思考,并在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以“1亿有多大”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大数感受能力,并借助小数对大数进行估算,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高阶思维时应立足于本节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水浒传》中李逵强行当官为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李逵当官之后办理的几个案例深得百姓之心,但由于其属于强行当官,朝廷不会为其发放俸禄.此时,当地百姓决定为其筹集1亿粒大米作为酬谢.那么,你知道1亿粒大米有多少吗?百姓筹集到1亿粒大米之后需要数多久?1亿粒大米的质量为多少?李逵如果收了百姓收集的1亿粒大米需要准备多大的储存空间?”在生活化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究活动,并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四)基于生活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精准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向,即走向实践,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内化和应用的过程,还是发展数学高阶思维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公园、学校和家庭等,使学生在模拟化的场景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模拟的超市环境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佳的购物方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校展开调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数据分析的应用;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开展测量活动,使其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高阶思维.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课堂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教师应立足于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设计一项实践活动:学校打算给长方形的花坛围起来,需要多长的篱笆?接着,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计算篱笆的周长.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学校中长方形的花坛进行实际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其周长.随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测量,最终完成了对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进行拓展与延伸,指导学生围绕蛋糕盒的边框、长方形房间的踢脚线进行计算,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在绘制图形、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内化其计算方法.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实现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五)布置生活化题目,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进行课后探索学习的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针对传统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基于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构建生活化数学作业,不仅可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作业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同时可促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折线统计图”课后作业设计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引领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对家庭生活中的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家庭支出为调查对象,对家庭中每日的开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运用折线统计图将这些数据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走势观察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进行预测,由此做出针对性的理财规划.再如,教师可引领学生聚焦父母的投资方式,指导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对银行存款利率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银行中不同的存款方式进行对比.如此,学生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实现从数学走向生活的学习要求,还可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高阶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观察、生活情境、生活问题、生活实践、生活题目中,内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高阶思维,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秋娟.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J].第二课堂(D),2023(10):49.
[2]张正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05-107.
[3]陈淼.高阶思维视域下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探究[J].读写算,2022(23):25-27.
[4]巨筱芳.小学数学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2(3):91-92.
[5]林建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3,9(11):54-57.
[6]张元.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3(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