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伦理视角下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伦理困境与实践反思

2024-06-01 16:09:29陈晓敏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高职学生

陈晓敏

摘要:为了保证贫困学生能平等接受教育,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助制度运行过程中面临一些伦理困境,如贫困学生受身份困扰、资助内容单一、资助认定不够公平,资助实施不均衡等。基于此,文章从责任伦理视角出发,从资助保护、资助内容、资助认定、资助均衡四个方面,研究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实践路径,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以期为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责任伦理视角;高职学生;资助制度;伦理困境

一、高职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伦理困境分析

(一)被资助学生受贫困身份困扰和污名化影响

学生资助制度关系到家庭困难学生能否公平的获得教育机会,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国家在制定资助制度时比较谨慎,设定了各种认定贫困学生的标准,以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家庭困难的高职学生要想获得资助,需要提供各类贫困证明,例如,当地村镇或社区开具的贫困证明、民政部门的低保认定等,学生获得资助资格后,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称为贫困生或特困生。然而,在被赋予这样的身份或称谓后,被资助的学生在无形中被打上了一种标签,使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关注和评判,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受到伦理方面的审视,给很多被资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学生资助制度内容单一,有悖育人初衷

我国高职学生资助制度设立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教育经费,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必需的资金支持,避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丧失教育机会,尽可能保证教育公平,进而促进学生获得长远发展。在这种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资助通常是经济方面的,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贷款等形式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对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心理层面、思想层面上的帮助不多,学生资助制度存在内容目标单一的问题。而资助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因此从责任伦理视角来看,单一的资助制度内容不符合教书育人的初衷和目标。

(三)资助资格认定不合理,导致教育公平受到质疑

在高职学生资助制度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想获得资助,进行资助资格认定是首要环节,通过一定的流程和审核方法确定贫困学生的身份,可以有效提升资助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给他们提供精准资助。但是,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资助资格认定的核心依据,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家庭收入和财产披露制度,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准确了解,只能依靠学生提交的各种家庭经济证明作为主要的认定依据,以及通过日常观察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侧面了解,然后由政府或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最后发放资助。在部分资格认定方法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合理或不公平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资助制度的平等性和公平性产生怀疑。如部分高职院校认定资助资格需要经过班级评议和投票,从伦理角度来看,这就是将学生的家庭状况暴露在同学面前,给申请资助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自尊、自信受到伤害,导致很多学生放弃申请资助,资助认定陷入伦理困境。

(四)学生资助制度发展不均衡,加剧教育失衡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享受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也获得长足发展,学生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教育发展的地域差距逐渐凸显,同时各地高职学生资助制度发展也有明显不均衡、不公平的状态。以助学贷款为例,政府需要为在当地就读、家庭困难需要贷款的学生支付在读期间的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这些资金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来说是较为沉重的负担,但是這些付出通常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因为很大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会留在当地就业,而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一些经济落后的省份对学生资助的积极性不高,教育失衡不断加剧。

二、责任伦理视角下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实践策略

(一)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建立资助工作信息化系统

贫困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见识、能力等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差距,因此在心理和性格方面容易存在自卑倾向。从责任伦理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不应只把他们看作资助申请表上的一个名字,而应认识到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要更加注重他们在获取资助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保护他们的自尊和隐私。

基于此,在学生资助制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各个环节中体现人文关怀,充分保护被资助学生的个人隐私,消除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构建了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信息、挖掘分析数据、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取得了较好效果。高职院校会通过信息系统全方位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学生在食堂、学业上的消费数据、学习情况等,然后利用数据分析评估学生的经济状况,作为审核学生资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生申请资助时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无需公开申请和公示,消除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

又如,部分高职院校正在探索“隐形资助”模式,借助数据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和现实调查,直接给予学生资助,省略了申请和公示环节,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学生被打上贫困生的标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构建多元化学生资助内容

在责任伦理视角下,高职学生资助制度负有帮助和扶持贫困学生的责任,所以高职要通过资助制度保证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尽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贫困学生最核心的问题是家庭收入较少,经济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匮乏,而是由此带来的多个维度资源缺乏和能力不足,如兴趣爱好、特长技能、性格、交际能力等可能都存在欠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实践学生资助制度时,高职院校不能局限于给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还要构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给学生提供精神、文化、心理、技能方面的资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方面的机会,如社会志愿服务、校内勤工俭学、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使他们可以通过更多机会和平台来学习各种实用技能,提高交际能力,弥补成长过程中缺失的能力,为未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辅导等资助,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等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并积极调整,增强自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最后,高职学生资助中还要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内容,帮助学生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消除他们的迷茫和消沉情绪,用积极的心态生活学习。同时,高职院校构建多元化学生资助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大有裨益,能使资助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坚持平等公正原则,科学开展资助认定工作

贫困学生认定是高职学生资助制度实施的首要前提,学生资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而建立的制度,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只有科学、平等、公正地确定贫困学生名单,才能确保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获得资助,也才能充分发挥资助制度的优势和功能。贫困学生认定不只是简单的资料提交、审核、认定等技术问题,它更涉及一定的伦理问题,如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披露、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现象、学生受到的舆论影响等。从责任伦理视角来说,平等公正的开展资助认证工作是避免出现伦理问题最重要的环节,能有效促进资助制度的顺利实施。

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认定资助资格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流程和制度,保证资格认定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同时,在认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和工作人员要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如高职院校在审核学生提交的家庭收入情况和贫困证明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如对于农村学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联系村委会、当地基层政府等确认真实性;对于城市学生,高职院校可以联系社区、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等核实信息,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必须给予严厉惩罚。

(四)推进地区合作交流,促进区域资助的均衡发展

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也发达,能吸引更多生源,进而获取更多资助,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生源少,获得的资助也少,从源头上产生了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提供资助后获得人才、经济等方面的收益差距较大,进一步加剧了不同地区间资助的发展差距。基于此,国家要采取措施,科学调整资助资源分配的问题,促进不同地区间资助资源的均衡发展。

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资助资金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例如,政府可以帮助经济落后地区支付助学贷款的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指标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尽可能弥补经济落后地区因人才外流带来的损失。省级地方政府也要将财政补贴向贫困学生较多的高职院校倾斜,使更多学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资助制度。

其次,政府要推动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更为公平的资助制度。

最后,高职院校在实践学生资助制度过程中,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等资助资源的申请及获得,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自立自强教育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热爱祖国、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国家建设和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制度,以保障贫困学生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资助制度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性。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受到资助主客体的责任伦理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责任伦理视角出发,通过保护资助信息、丰富资助内容、科学开展资助认定、促进资助均衡发展等方法,促进我国高职学生资助制度的顺利实践,为学生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俊,赵建梅.德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的体系、特点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2).

[2]吴加权.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回应性监管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行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3).

[3]王莉华,贺静.基于DEA模型的高校学生资助分配效率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2(5).

[4]陈博旺,晋家洪,冯力.高校学生贫困资助的政策逻辑、实践困境及其突破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0).

[5]韩丽丽,李廷洲.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8(6).

[6]马浚锋,罗志敏.历史追溯与时代转换: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0(1).

基金項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关怀理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753。

(作者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高职学生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癌症患者知情权引发的伦理困境及对策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1:17:02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19:5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