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

2024-05-29 09:37韩乐平
南北桥 2024年8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国企预算管理

韩乐平

[摘 要]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国有企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预算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总结了经济新常态下优化国企预算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国企;预算管理;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国有企业要注重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增强预算管理效果。在风险评估和资金利用等多个方面,提高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

1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实施预算管理,具体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要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规划,联系各部门,将规划和市场联系起来,制定预算方案。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业务目标,因为预算管理工作是以国有企业的战略方向作为行动的切入点展开的,也就是在明确业务目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国有企业的预算指标,对国有企业战略进行量化。对国有企业的详细工作加强指导,建立总体框架,明确业务目标,使国有企业的战略和实际的行为之间形成目标上的一致性,将战略决策付诸实践行动。预算管理协助国有企业提高了运营效率,因为在预算管理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安排、合理运用,各部门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获取了理想的条件和资源支持,在不同层面预算信息的共享性强,在沟通协调中,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有序运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综合发展实力。尤其是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预算管理不仅要实现预算的目标,还需要对企业目标进行量化,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保持资源环境和战略目标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在动态平衡的管理下,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治能力和经营水平。另外,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都是由各地区国资委进行管控,内部权属关系也较为复杂,在经营决策期间的注意事项较多。同时,国有企业在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多层级关系,一般都是子公司拥有自主经营权利,这也导致集团整体无法实现管控,最终影响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无法获得理想效果。而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可视化与具体化,子公司也能充分了解预算管理方向,集团整体发展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1]。

2 国企预算管理现状

2.1 预算意识薄弱

部分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经济新常态下,缺少对预算管理理念的高度重视,没有熟悉预算管理理念的内涵,因此没有与预算管理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使其未能符合标准要求;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只是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的财务报告,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深化,详细地填充内容,致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另外,基层的职工缺少对财务预算工作的了解,这对预算的执行造成了直接阻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水平低,出现了经费利用率不足,铺张浪费的问题,财务部门缺少预算意识,在发现资金利用率不足的問题后,会削减其他部分的经费,财务部门与企业预算相脱节,导致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2]。

2.2 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

预算编制工作在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是重点环节,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数的预算人员归属于财务部门,其他部门的人员会因此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人员的职责,将其归类为纯粹的财务行为,在预算中参与性不足。每位员工都应该参与预算管理,但是由于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分工不清的问题,员工互相推诿,导致了预算问责机制的缺失,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作的效果产生了影响。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目的性不明确,国有企业最关心的是成本支出、企业收入,在预算管理中以短期的发展目标为主,忽视了战略目标的长期规划。因此,对于预算目标的影响因素缺乏综合化的考虑,预算编制的目的性不足,例如,国有企业没有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并购的需求,对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人才培育等预算工作没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预算编制的目的性不足,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企业的内部职能发挥形成了不利影响。

2.3 预算考核有待完善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预算考核工作中存在形式化问题,导致预算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性质的影响下,虽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但并没有将其与员工薪资待遇关联在一起,缺少强有力的规范作用,导致考核制度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例如,部分企业在预算考核期间只是围绕员工实际工作态度展开,并没有将员工绩效客观地呈现出来,最终的考核结果也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降低了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3 经济新常态下优化国企预算管理的策略

3.1 强化预算意识

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要注重强化预算意识,基层人员、管理层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整体素养,全面了解财务预算的意义,重视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方法。国有企业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落实培训工作,针对管理层的领导干部和基层的员工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领导干部参与预算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推动国有企业的预算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

国企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探索市场形势,融入新常态环境中,各级领导要转变思想,主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进行学习,充分了解预算管理的程序,在培训中,使职工能够认识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强化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进行充分的了解,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预算的方向,推动财政预算的改革进程,将财政预算改革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3.2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考虑到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缺乏目的性的问题,要进行有力的整改,结合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的意义,注重对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的调整,确保预算编制符合实际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目的性,用适合国有企业当前状况的模式进行预算管理。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制度内容各有不同,因此预算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不同的国有企业当中,预算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有着较高的工作效率,但是预算管理功能性不足;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正好相反,主动性较强,可以调动下级部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接近现实需求,进行预算管理,但却无法从全面视角掌控全局;第三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管理模式的结合,该模式兼顾了两种模式的优势,又可以有效地解利益冲突的问题,降低能耗和资源浪费的风险,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具体采取何种预算管理模式,需要从综合视角进行充分的考量,对编制预算的模式进行优化,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实力、实际的特点,调整预算编制的模式,使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相符,强调国有企业的预算执行具有明显目的性。在执行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不断的反馈,各部门各层级的人员要互相配合,分解财务预算的指标,国有企业要设定分阶段的预算目标,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细分,确认企业的预算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根据企业处于的时期、详细情况,以及理想的预算目标,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季度目标、月度目标,传达给各级人员,要求各级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达到理想的月度、季度小目标。

3.3 优化预算管理方式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实现发展和改革的目标,需要在预算管理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详细、合理的预算管理方式,优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预算管理的方法,匹配国有企业的进展目标。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做好财务工作的同时,收集国有企业的财务资料,而不是单纯完成审批财务报表等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需要注重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在人力资源、设备方案、生产条件、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化的考量,增强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持续改进预算中的问题。在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可变的影响因素,注重对内外部环境的把控,选择可行的预算管理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精准的协调,提高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对于无法迎合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宏观要求的预算管理模式,要进行改进,突破落后、单一的形式,用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模式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收集各部门的资料数据、业务信息,如机械生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从动态角度分析市场,预测国家政策,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的敏锐性。与各层部门领导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归纳、整理、分析各部门提交的预算目标,再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全面审核,制定可行决策。对于领导决策进行分析,确定预算的目标,注意进行分解,并向各个部门下放,再由各单位或各部门基于目标进行预算编制活动,制定完善的预算方案,由部门进行审批推进,最大限度地体现预算管理优势。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落实下去,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引入规范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定期更新、升级传统的预算管理策略,保证预算管理目标和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一致性。

3.4 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

国有企业要有效地执行预算管理活动,推进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要设立独立的机构进行预算管理,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的掌握,按照要求推进各部门的工作,打造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增强预算和核算的独立性,保证财政预算和财政核算能够分离开来,并相互配合,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降低内部冲突风险,提高会计的可信度、公正性。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估等工作,明确该目标,专业人员要专心做好预算管理,提高工作的专业性,预算管理部门应独立负责预算的编制工作,不受其他部門干扰,在专业的财务分析和市场研究中,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制定有效的监测机制,定期进行报告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防止信息的串通和数据的篡改,推动整个企业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倡导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紧密联系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打造协作工作的模式,提高国企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3]。将财务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的功能结合起来,拓宽审计范围,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激励员工改善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更多的力量,充实国有企业发展的队伍。将有奉献精神的人员纳入人才队伍当中,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发挥带头作用,提高预算管理的独立性、有效性,有效地执行预算,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如果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方面力度不足,预算管理工作将难以有效地推进,预算管理的综合效果将受到不利影响,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对预算的执行,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水平。要求部门的各个人员与预算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增进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序地推进预算管理活动展开。明确目标和责任,每个部门和责任单位在预算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明确各项任务的执行人员和责任主体。制定激励措施,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奖励出色的执行者,同时对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适当的惩罚,以促使团队更积极地完成预算任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协同工作,组织和开展定期的会议、报告,拓展沟通渠道,促进各个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保障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建立科学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建立实时监测系统,高效地收集和分析执行数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随时根据市场和经济变化,灵活调整预算方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国有企业对不确定性的快速应变能力[4]。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求内部成员直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保持监督部门具有权威性、独立性,消除其他的干扰因素,提高预算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落实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奖罚体系、评估体系,实现科学的预算管理,定期进行评估、考核,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总结员工的工作成绩,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调动员工的热情,处罚态度不端正的员工,防止出现相似的漏洞问题,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4 结语

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实现国企的稳定经营,有必要在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实践中,注重对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熟悉财务预算,追求财务预算的均衡性、稳定性。在预算管理实践中,为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马骏骋. 国企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探究[J]. 企业界,2021(12):103-104.

[2]邓云. 我国地方国企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首席财务官,2021(17):76-77.

[3]李馨然.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与完善措施[J]. 当代会计,2022(15):30-33.

[4]刘美荣.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J]. 品牌研究,2022(18):201-204.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国企预算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