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2024-05-29 14:23张红萍
关键词:道德教育礼仪德育

张红萍

(山丹县南关学校,甘肃 张掖 734100)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小学德育过度依赖品德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改之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小学德育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一)传统的道德教育

我国儒家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修身”,也就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道德观正确,才能在家庭中维持家庭和睦,而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修身教育关系着社会稳定。修身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包括诚信、礼貌待人、高度自律、勤劳、勇敢等个人品德,总结起来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思想。修身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公民都具备社会责任感,使国家强盛、社会稳定。

我国传统教育将识字、文化学习都建立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教材是儒家经典中的《诗经》《论语》《孟子》《左传》等,这些著作中都包含着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观,即使是幼儿启蒙教材,内容也以道德教育为主,例如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尊老、尊师、勤劳等道德教育内容。

我国传统教学中,对礼仪、品德的掌握,胜过对文化知识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只要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有良好的生活礼仪,无论举止还是言谈,都具有谦恭文雅的特征。

(二)现代教育中的德育

20 世纪初,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也随之结束,教学模式转为现代教育,在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但传统的礼仪教学、道德教育也随之被忽视。在当代的教学体系中,文化教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脱节,道德教育要通过专门的品德课开展。

道德教育需要从生活、文化教育多方面进行,仅依靠品德课,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中小学教育大多只重视文化课教育,忽视了品德、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的结果,就是有些学生空有较高的学历,缺乏道德修养,容易成为自私自利、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是语文教学,也只重视知识掌握,忽视了语文中的德育。

(三)现代德育不足的形成原因

第一是现代教学体系的原因。传统的教育将识字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识字开始就接受道德教育,并且将德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家庭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监督和强化,即使父母没有经过学校教育,也懂得在家庭中进行生活方面的道德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与家庭观念、家庭教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但现代教育将识字与德育剥离后,不仅在德育方式上进行了改变,也影响了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没有形成新的德育体系。20 世纪,家庭教育还能弥补德育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和熟悉传统道德的人越来越少,家庭教育缺乏生活礼仪教育。例如:现在很少有家庭教育孩子吃饭的礼仪、做客的礼仪,因为很多家长自己也没有接受过礼仪教育,无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这也是我国近几年大量出现“熊孩子”的原因。

第二是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道德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践,但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多子家庭变成少子化,孩子成为家庭核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传统的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等观念逐渐消失,没有尊老,也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由于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劳动,孩子生活方面都是家长代劳。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忽视了道德观培养,唯恐孩子在社会上吃亏,教育孩子要强势,对孩子天性中的自私不加以纠正,任其发展,无节制地满足孩子。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道德养成,还会影响孩子在学校接受道德教育。

第三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小学教育都开始为高考打基础,学习具有功利性,将考上大学当成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为了这个目标,中小学在教学中重视高考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且在语文教学中,也只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四是德育内容存在不足。德育应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不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如一年级德育,要求学生爱人民、爱国。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国家观念,他们接触的是老师、同学、家长,因此对德育内容感到陌生。而中学德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意味浓重,与生活脱节,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生活礼仪、家庭观念、尊师观念,教材上涉及得反而不多,这样就导致德育形式化严重,学生道德素养无法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

德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不同年龄段要进行不同的道德教育,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逐步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都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安排的,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又蕴含着生活哲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快速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方便接受。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中的拼音部分,有首儿歌表现的是两只羊在桥上相遇,互不相让,最后双双落水。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互不相让的严重后果,无形中就接受了道德教育。

(二)弥补德育的不足

德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但目前小学教学中,道德教育仅依靠品德课开展,远远不足。语文教学伴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可以弥补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不足。德育需要从培养礼仪开始,让学生在具备优雅举止谈吐的同时,还能在生活中懂得谦让、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律己的习惯,而礼仪教育目前还没有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具备礼仪教学的内容,如一年级开篇就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等基本礼仪,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还有如何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等内容,都是德育方面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关于尊老、谦让、劳动光荣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活跃语文课堂教学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讲解、朗读、书写组成,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刻板,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深层次思考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谈论教学内容,甚至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由此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

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小学语文中的德育资源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不需要说教,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

例如:二年级语文中的《寒号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寒号鸟为什么被冻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寒号鸟在冬天来临之前,为什么不垒窝?喜鹊是怎么劝告的,寒号鸟是怎么想的?再让学生总结寒号鸟的悲剧原因,就是犯了拖延症,不抓紧时间干活,最后遇到灾难无法应对。让学生理解拖延症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自律的品德。

又如:三年级语文中《去年的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树被砍伐到变成火柴彻底消失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人为破坏森林造成的后果,还要从小鸟坚持不懈寻找树的行为中,使学生感受小鸟的诚信品质,它答应了树,要给树唱歌,所以它不怕困难、不怕麻烦,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哪怕大树已经变成一根火柴,它也要对着火柴唱歌。这种讲信用的品质才是最可贵的。

小学语文中还有很多关于劳动的道德教育,如古诗《所见》《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村晚》,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从小帮助父母干活,放牛、采莲蓬、学大人种庄稼,这些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一起劳动,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孩子的勤劳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进行深层次探索,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接受德育。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渗透德育理念,还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采用深层思考的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二)立足语文,利用实践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有很多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就是生活中的礼仪,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声音进行对话,让学生知道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修养。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与此一脉相承,都是通过语言交流培养生活礼仪。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演示,使学生学会用礼貌用语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的活动之一,通过邀请、融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礼貌、宽容等生活礼仪,教导学生做游戏要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己的情绪。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通过动手培养劳动观念的内容,如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部分,有一首儿歌是关于洗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儿歌内容学会正确洗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做手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勤动手、爱劳动的品德。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掌握语文教学内容,并且从实践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实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语文教学与美术相融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手工、剪纸、泥塑,让学生感受动手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

(三)利用写作,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挖掘语文资源的方式,通过实践进行德育渗透;面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渗透德育。

例如四年级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是在学习与动物相关的课文之后要求的。学生可以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激发对动物的感情,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仁爱思想;五年级的习作“我想对您说”是表达对父母的情感的,通过前几篇关于父母之爱的课文学习,学生会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父母之爱,产生感恩之心;六年级的习作“有你真好”是关于友情的抒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关于友情的文章后,写一写生活中自己的朋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友情的重要性及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利用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该在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生活,营造情感氛围,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就容易联想到自身,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仁爱之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通过日常学习及在生活中的感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道德培养。利用语文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教育经验,通过一篇文章、一首诗歌,解读其中的德育内涵,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礼仪德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