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创新”为主题的 “三公里文化圈”

2024-05-26 13:19邹权伟邹景华杨志鹏
教育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江津科教科技创新

邹权伟?邹景华?杨志鹏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基础教育作为培育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江津区滨江四牌坊小学校作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利用区域资源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珍视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毗邻区“五馆三中心”地域资源,区域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丰硕等优势,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校“三公里文化圈”,初步形成家校政社齐抓共管,推动做好科学教育做加法的工作新格局。

强化系统规划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任组长的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借助江津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平台,坚持“数智校园、科教高地”总体定位,突出“科学”与“教育”相融合,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校“三公里文化圈”,紧扣科学教育、科学实践“两大抓手”,突出科创课程建构、科创环境营造、科创教育品质提升“三大重点”,聚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大核心素养”,实施“校馆、家校、校地、校社、校企、校际”六促联动,在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服务作用。

建构课程体系

围绕面向未来科技、面向未来教育、面向未来生活“三个面向”,学校建构“三类四维”融和课程模型,縱向设置为“我的奠基课程”“我的个性课程”和“我的超越课程”,横向设置为“融心、融智、融身、融境”四个目标维度,开设科技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航天科技、科技小发明、园艺种植等科技课程,形成“融入、融汇、融新”的科学课堂文化。以课题为引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大教研、大研讨活动,定期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沙龙活动,营造了“人人谈科技,人人学科技”的良好氛围。

优化科教环境

学校打造“让科技触手可及”的校园文化,建设科技之光文化长廊,让校园空间会说话,让校园广播站等载体“都能讲科技故事”,“台、站、廊、室、人”等都能“弘扬科学精神”,“碑、墙、花、草、石、木、楼”等都能成为“科技作品”。以社团带动科技创新教育,设立了航模社团、3D编程社团等科技创新类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每年开展“四季课程”,每月搭建“四方舞台”,每天做好“五个坚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拓展科教空间

学校实施“高水平”校馆驱动,与区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五馆三中心”合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思维;组织学生到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实施“高标准”家校互动,坚持“生活即教育,家庭即课堂”理念,开展“亲子实验竞赛”“科技小达人”等系列活动,启动“家长进课堂”活动。实施“高质量”校地带动,与圣泉街道等合作,带领学生参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保坪村等劳动基地;邀请公安民警进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走进区气象站,开展气象科普讲座主题教育。实施“高品质”校社联动,协同团区委数字赋能浒溪社区治理实践课程,促进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施“高起点”校企促动,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科教共建”活动。实施“高规格”校际律动,加强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协会对接,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让孩子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 规划2023年度一般规划课题“素养立意下小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立项编号:K23YG114012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江津科教科技创新
《科教导刊》征稿函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