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君
在安徽省阜阳市的西南部,有一所小型乡村民办学校——安徽省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学校始建于2007年,秉承“办亲情学校、育时代新人”的初心使命,本着“让农村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的办学宗旨,迄今已培养了数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成人成才。
近年来,当社会热议“县中再无‘清北生”时,一场教育实验正在这所偏远的农村中学悄然展开:学校自2017年开始引入智慧课堂教育模式,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智慧课堂的落地,为亲情学校带来了亮眼的成绩,自2020年至今,亲情学校已培养出数百名学生进入双一流大学就读。
一根网线、一个平板电脑,他们真的走通了从农村到重点大学的路。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的智慧课堂教育实验是一份新时代农村中学“突围”的样本,这份样本抚平了教育资源分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褶皱。它告诉我们,当科技赋能教育,农村中学不仅现在能走出名校生,未来,还会走出更多。
“不抛弃、不放弃”
阜南曾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王店孜乡更是传统农业人口较多的乡镇。20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开放,本地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现象出现。留守儿童跟祖父母一起生活,隔代教育只能解决孩子们的衣食问题,却解决不了教育问题。《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迷茫,对未来没有信心和方向感。一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上缺乏及时、正确的指导,开始出现辍学、旷课、偷盗、打架和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当地高中学校都集中在县城,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农村孩子在县城上学只能租房住。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有些甚至误入歧途,能考上本科院校者寥寥无几。王店孜乡的很多群众多次找到当时的中心学校校长,希望能在本乡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也多次找中心学校校长商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007年初,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学校多方奔走,细访本乡在外地工作的同乡,终于引资1000余万元,筹办起了亲情学校。建校多年来,学校采取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2023年,为了使教学力量更集中,学校停办了小学和初中部,只保留了高中部。
“亲情”是学校创校的初衷,也是发展的根本。在亲情学校,有80%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为了弥补孩子们的亲情缺失,学校格外注重情感教育,以唤醒人性当中最美好、善良的一面。由于是寄宿制管理,学生近一个月放一次假,老师们就扮演着学生的亲人角色。师生同吃同住,学生在校,老师就在校,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有老师的地方就有亲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留守学生固然存在一些隐性问题,但他们一旦领悟和觉醒,会更加懂得感恩生活,进而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邓旭旭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孩子,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快便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半夜翻墙去集市网吧上网。父母担心孩子三更半夜跑去外面危险,就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家里。然而充值游戏需要费用,孩子就撬开隔壁邻居家的门,把别人家的锅和自行车当废铁卖掉。
由于学习成绩太差,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这个“刺儿头”。在了解邓旭旭的情况后,亲情学校的邓玉梅老师决心救救这个迷途中的孩子。一次在校園里,邓老师发现邓旭旭一直呆呆地坐在操场边,走近一看,孩子在地上画了两个小人,是想父母了。邓老师将他带到办公室开导了许久,后来还安排了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同学和他“结对子”,带动他融入学校集体生活。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关心和帮助,孩子不仅回到了正轨,学习还变得格外刻苦,于2019年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
在亲情学校,像邓旭旭这样的学生并不罕见。对于许多农村家庭而言,孩子的成才只能“望天收”。但对亲情学校的老师而言,每一名学生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绝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孩子,也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丝成才的可能,既要守护他们安全长大,还要托举他们展翅高飞。
点亮屏幕,照亮前程
“智慧课堂是一座沟通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亲情学校现任校长杨天亮说,“它打破了山川河流的屏障,让农村学生也能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2017年,杨天亮放弃了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回国投入教育事业,成为亲情学校的第二任校长。彼时,学校正深陷发展瓶颈:因地处偏远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师很难留住;加之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学校费尽了力气在招生、师资和管理上做文章,升学率却始终停滞不前,优质生源也在向城区学校流失。不是在沉默中倒下,就是在变革中涅槃。2017年,亲情学校开始大胆试用智慧课堂。2021年底,又与国内互联网巨头合作,深度应用智能学习系统,为每位学生发放一个学习平板电脑,让每位学生都能有一个智能学习终端,按照自己的进度、难度学习合适的内容。
打破思想边界,是每一个创新的元起点,智慧课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智能学习系统包含有高中阶段所需的各科全部课程视频,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使用。并且每个知识点都配备有相应的题目练习,以个性化推送的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习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以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去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另外,这种模式也增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体现,让教师能够从以往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
“智慧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亲情学校执行校长刘东明介绍道。以前是通过人工来研判学生哪个知识点没有学会,老师出一个题目叫学生上台来做,不仅不准确,效率还不高。智慧课堂学习系统则通过大数据来自动研判学生“什么时候学”“学的什么”“掌握了多少”。它的学习内容共分为5档,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层次来推送不同档的题目,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案。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系统会少布置内容,将进度调慢些,保证打牢基础;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系统会利用算法自动推送更难的知识点与试题,让学生迅速提升,课堂效率非常高。
“在智慧课堂学习系统中,‘错题版块是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地方。”高二学生韩旭说。在智慧课堂学习系统中,学生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都需要作答题目。系统会及时反馈他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正确率是多少,学生能够立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老师通过后台数据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并在发现某位学生题目作答正确率异常时进行及时干预。“在传统课堂上老师讲的必须得及时记下来,要不然就只能等到课下问老师了。但在智慧课堂上,遇到难题我可以反复观看它的课程,直到学会。数学月考结束后,有的大题会做错,平板就会把它们分类归结在‘错题本上,经常提醒我去做错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似懂非懂的题目存在了。”
2023年考上中山大学的邓傲杰将智慧课堂形容为“一把火炬”:“用一个平板去打开一扇窗户,用一把火炬去点亮满天星辰。当理想点亮屏幕,也就照亮了农村学子追梦的道路。”邓傲杰的父母在上海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只能将他托付给亲情学校。当高考成绩传来时,父母乃至全村人都以为这是天方夜谭。除邓傲杰外,智慧课堂也照亮了无数农家子弟从乡间小道走向大学校门的路。2022年是亲情学校自主学习模式的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学校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提升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招生办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咨询电话,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决定将孩子送到亲情学校读书。因上一届的高分考生招到好生源,再出新的高分吸引优质生源,学校终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仰望更广阔的天空
用先进的教育科技助力农村学生拓宽视野和改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综合素养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是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在遥远的乡村,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刷题。乡镇孩子囿于现实,很多人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只有高考这一个目标,无法望见更远的内容。“智慧课堂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邓鑫梦说,“我尤其喜欢一位物理老师,他不仅讲课有趣,还会告诉我们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在互动答疑圈里还有不同学校的同龄人在相互交流、‘过招。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是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的,我也是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的。”化学教师武梦梦介绍说:“对于化学学科,很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但农村学校条件匮乏,学生无法亲身感受实验。幸好有了智慧课堂,里面有很多录制好的实验视频,为我们农村孩子打开了视野。”
“即便偏居一隅,也要开眼看世界。”平板電脑里传递出的新鲜信息,也激起了很多人想出去看看的愿望。2023年9月,亲情学校的16名学生去到成都的一所中学游学了21天。在这21天里,他们每周要进行1—1.5天的户外社会化学习。很多孩子是第一次到大城市,他们进行城市“荒野求生”,与本地人交流、砍价,学着选择交通工具和合理安排消费,探访历史古迹以及做集体复盘等。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更确定的远方,才能知道脚下的路怎么走,才能朝着更高、更远的未来进发。
科技的连接不仅帮助农村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也让农村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成长资源。刘东明表示,亲情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毕业不久的年轻老师,有理想、有冲劲,同样渴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智慧课堂学习系统上,有不少教育专家会在平台上分享新课改、新教研成果与教育心理学等前沿内容,逐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乡村教师群体。很多老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学专业水平,已是学校的中流砥柱,部分老师还成了“明星教师”,可以单独到其他院校做经验分享,成长进步非常快。
“提高学习成绩只是第一步,但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点亮灵性之光,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这是杨天亮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乡村教育不仅要走出地理意义上的闭塞,更要打破思想上的边界:“教育是为了让人进步、完整,而不是筛选。我们想做的教育其实并不是让学生单去考一个名校,我们想做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培养出完整、自由、热爱生活的人。”在亲情学校这座小小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自由的气息,学生们充满了活力。他们敢于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多元观点,敢于直接和老师讨论甚至是反驳老师的观点。“无论反驳的是对是错,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进步产生进化,自由产生自律,热爱产生内驱力。”杨天亮说道。
好的教育没有围墙。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或许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大的改善,但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的智慧课堂探索实验让我们看到了跨越鸿沟、通往教育公平的一个契机。以科技赋能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终有一天“智慧”将如阳光覆盖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