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碧文:视生如子,视校为家

2024-05-26 11:18:33陈婧
教育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小伟小华小男孩

陈婧

1991年,戚碧文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广州从化北部山区良口镇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这里一待就是32年。经常有人问她:“大家都往城里跑,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一直坚守在这里?”每次碰到这个问题,一种莫名的情感就会涌上心头。她知道是什么支撑着她:“家乡孩子们的成长一直是我的牵挂。看到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我很欣慰。”正是这份家乡情怀,让她一直视生如子,视校为家。

喜欢你,就会喜欢听你的课

初从教时,戚碧文发现有些孩子听课不认真,但并没有较好的应对办法。一次,小伟因为合班来到了她的班级。很多教过小伟的老师都跟她“打预防针”:“这个孩子很调皮,经常跟老师对着干。”戚碧文并不想给他贴上“差生”的标签,打算先“按兵不动”,观察观察再说。一次上课,戚碧文看到小伟打扰其他同学听课,并未直接批评,而只是看向他,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他“你做得不对哦”。又有一次上课,戚碧文发现小伟居然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马上抓住这个契机提问了他,等他答完问题,又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再后来,小伟在课堂上举手的频率越来越高,学习也越来越专注。戚碧文当时也觉得奇怪:“他怎么会转变得这样快?”一次下课后,小伟突然走到她面前说:“老师,我喜欢您,也喜欢听您的课。”小伟的这句话给了戚碧文很大启发。慢慢地,她发现:想要孩子喜欢听你的课,首先要孩子喜欢你。

孩子们学校里的“妈妈”

良口镇善施学校是十几个村的对口小学,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平时无人接送,便在学校寄宿。课后戚碧文经常询问他们晚上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盖好被子,有没有偷偷抹眼泪……“孩子们实在太小了,有的时候晚上会哭,喊着要回家。听到他们的哭声,我真的很心疼。我们做老师的,除了安慰以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去陪伴他们。”戚碧文与学校沟通,增设体育器械,播放教育影片,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有段时间,戚碧文发现小锋上课时经常走神,便找他谈心。这才知道,原来他母亲遭遇车祸伤到了脚,需要住院治疗两个多月,父亲需要去医院照顾母亲,这样一来,家里就只剩下年幼的他。戚碧文非常担心,便与他父母联系。小锋母亲很无奈:“如果这段时间学校能让小锋暂时寄宿的话就好了。”学校的寄宿资源有限,一般只有离家特别远的孩子才能寄宿。戚碧文向学校反映了小锋的特殊情况,小锋的寄宿申请被批准了。寄宿期间,戚碧文对他说:“你缺什么生活物品、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可以来找我。”小锋感受着来自戚碧文妈妈般的关怀,上课表现越来越好。因为在他心里,只有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老师的付出。

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

于戚碧文而言,“善为人师”不仅要善于教学,也要善于激励,引领孩子们更好成长。有一次,戚碧文在办公室备课,旁边的同事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一个体育很棒的小男孩突然跑过来申请竞选少先队干部。这时戚碧文也加入了他们的聊天:“你想做少先队干部的话,就要给同学们做好表率,学习成绩也不能落后哦。”这时,小男孩旁边的小伙伴说:“老师,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戚碧文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小然,便讲起了小然的故事:“小然踢足球很厉害,是学校的足球队成员,经常去广州参加足球比赛,拿到了很好的成绩。凭借着体育特长,小然被广州的一所体校看中,去了那里上学。如果你能再努力一点,数学成绩能多进步一点,像小然一样走出大山、去广州的学校上学也不是不可以呀。”小男孩眼睛一亮,充满了期待。有一天放学,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在方队中喊:“老师,老师!”戚碧文一看,原来是上次在办公室跟自己对话的小男孩。只见他兴奋地跑过来,向戚碧文讲述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成果。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他经常来找戚碧文汇报学习情况。“他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一定进步。”

教师们成长的指路人

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被身为教导主任的戚碧文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科研、教学和教务,是她传帮带的三个抓手。

在科研方面,很多新入校的教师遇到科研课题申请这样的机会都会“打退堂鼓”,戚碧文则为他们“擂鼓助威”:“不要怕困难,我们先申报区课题,即便申报不上,也可以先设为校本课题。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先将课题进行下去,明年完善一下继续申报区课题。”就这样,从课题立项到结束,戚碧文耐心地为他们讲解课题的申报流程、收集资料的渠道、开展研究的方法等。在手把手的“教学”下,她的“新学生们”经过一两年就申请到了区级以上课题。

在教学方面,“对年轻老师们而言,如何掌控课堂、让孩子们认真听讲是一个难题”。除了教课,戚碧文日常还承担着许多行政事务,但她总会抽出时间去他们的课堂上听几节课,从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到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轻人真的很厉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骨干教师。”

在教务方面,戚碧文带领的两位年轻教师能力出众,他们经常会被大家问:“为什么你们做得这么好?”这两位教师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有戚主任在。”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得扎实”的背后,是戚碧文想得长远:“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我必须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继续为家乡的孩子撑起一片天。”

温暖学生也温暖自己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艺术,教师在温暖学生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天,学校的保安跟戚碧文说有个学生要找她。去校门口的一路上她都很纳闷:“咦?是谁呢?”直到看到来人,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曾经的学生小华。上小学时,小华平时住在学校,戚碧文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他也特别喜欢上戚碧文的课。读高中时,小华报名参军并成功获得了入伍名额。他说:“戚老师,我即将成为一名军人,要去高原地区服役很久。那里离我们这儿非常远,在临行之前,我想见您一面。”戚碧文了解情况后,既激动又感动。后来,小华每逢回家都要去探望戚老师。或许,在小华心里,戚碧文已经不仅是自己的老师,还是自己很看重的亲人。“过了这么多年,他还记得我这个小学老师,在参军之前还特意来看我。他用奋斗的青春报效祖国,我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

校园里有很多大树,是戚碧文看着慢慢长大的。看着树木长大,就像守护着山区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戚碧文之前,已有許多人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戚碧文之后,还将会有许多人来这里播撒爱的种子。“我们山区有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一方天地,守护着这一方天地里的孩子们。我其实很平凡,我只是其中之一;但我很骄傲,因为我是其中之一。”

猜你喜欢
小伟小华小男孩
遇见小华妈妈
“聪明”的小男孩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一个劳动委员的心声
江苏教育(2020年88期)2020-01-03 08:23:44
小男孩
萌萌哒的小男孩
偶像与起床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小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6-08 08:57:25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
美丽糖纸
故事会(2013年9期)2013-05-14 15: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