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国?羊自力?郑丹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如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江津区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教育部教材中心专家的引领下,努力推动区域及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电在我家”作为江津中学初中物理拓展课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促进实践活动与物理教学的真正有效融合,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效达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素养导向,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电在我家”校本课程的实践开发与研究,立足西南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基于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内容横向统整,将电磁学部分设置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大挑战。将挑战拆分为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大概念为纽带,开展多样化的特色项目活动,促进教育生态的多元包容。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电在我家”校本课程是将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与学的过程,设置为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大挑战——设计未来节能房的电力系统。即为节能房发电、设计家庭电路、开发各种用电器,来满足在节能房中生活的需要,并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专家引领,保障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践,应依托国家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课程的创新,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理论的指导。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项目化学习团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专家引领下,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电在我家”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经历课程基础分析、课程顶层设计、课程项目实施、课程效果检验四个环节。针对每一个项目,提出驱动问题,引出活动线索,课程的实施过程是项目完成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
江津中学的物理实验基地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实验基地,“电在我家”课程在物理实验基地行课,基地设有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VR教学、乐高教学等设备,为课程提供硬件基礎。
构建策略,实现区域推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江津中学建构“电在我家”课程体系,在近四年的课程实践研究中确立了项目七大流程:项目挑战册—任务进程表—问题驱动链—实践应用坊—成果展示台—能力进阶梯—评价跟进体。
学校开发了以素养为导向,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为驱动的“一核双驱”项目教学策略。创设了开放式项目课堂,课堂微讲座、社团小实践、生活大讲堂等实施路径,打破了空间壁垒,创新延伸了项目宽度。建构了沉浸式“电在我家”项目体验文化,将学科知识、5C核心素养等能力的培养包容在问题的解决之中。提炼了与“电在我家”项目相匹配的学习设计基本要素;开发了项目化校本课程主题、生活化情境资源库;制定了项目式学习指南、“2+2”等特色实施方案;建立了从学习评价、实践评价到成果评价的全程多维评价体系。形成了基于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任务为线索,生活化问题为驱动,能力提升为阶梯,评价为导向的“电在我家”项目学习样态。
“电在我家”课程以江津中学为核心,为江津区各个学校开发与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了范本。
从教育部重点项目的培育到“电在我家”项目的形成,从区域示范引领到跨区域交流研讨,是从优质到均衡的全面践行。江津中学致力于让更多的孩子勇敢自信、表达自我、拥抱世界,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3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革命传统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立项编号:K23YG1140098)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