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辉
职业教育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关键,教学内容的变革与深化是主线,教师队伍的打造是保障。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从尊重学生多元需求出发,坚持适产、适学、适技的“适性教育”办学理念,以中职、高职、企业一体化培养为思路,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教学组织形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重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一是多元协同,“三阶”管理一体化。学校长学制培养分为中职、高职阶段和已就业学生的“在岗”培训阶段,进行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政府、科研评估机构、合作办学的高校、合作企业和中职学校“五方协同”,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网络安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理事会机制为治校基础,以协商共治、创新驱动、利益共赢为原则,升级网络安全專业人才培养质量。长学制一体化管理有效促进了中职高职“两张皮隔断”向“一体化贯通”转化。二是多维培养,“三阶”课程共生化。长学制课程设置,按照素养、课程、能力三个维度,可分为低阶、中阶和高阶。根据产业需求打造技能驱动、任务驱动以及综合能力驱动为一体的阶段性递进课程体系。通过结合相应的职业标准、真实案例、业务场景、实战项目等资源,培养学生Web网站漏洞加固能力、操作系统漏洞分析能力、恶意代码纠正修改能力、移动端数据泄露防护能力、网络嗅探探针驾驭能力和数据丢失恢复能力“六维能力”,使学校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三是靶场实战,“三阶”项目真实化。根据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引入企业现场工程师靶场项目,按照能力梯度要求将其分为单兵靶场项目、混战靶场项目和综合靶场项目,在各种攻击场景、平台和技术操作上解决网络攻击问题。通过训练生成的行为数据和技能图谱进行自我验证与调整,经过实战演练、战术推演、纠错验证,达到快速提升自身综合作战能力和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目的。真实化的企业项目引入,能够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专业技能,具备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金师”打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保障。教学内容重构、产教深度融合,需要通过教师来落地。学校通过“四航”举措,致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敬业乐业的高素质双师型“金师”队伍,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三工程”助力,设定教师发展“航标”。学校持续推进“雏鹰工程”“青蓝工程”“领雁工程”,对师资队伍开展渐进阶梯式培养。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建立校级考核评审机制,积极促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建立企业工程师流动站,实现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双向互聘。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挂职锻炼、校内实践锻炼等项目课题,深入企业,将企业实践真实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开发系列技能实训模块,将企业标准、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其中。
二是搭内外平台,开辟教师发展“航道”。学校成立“鹅掌楸教师发展联盟”,强化名特优骨干引领,每年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将教研活动主题化、常规化,推行集体备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研促教。
三是以赛促教,提升教师发展“航力”。对接市、省、国家级各类比赛,建立覆盖全体教师的校级比赛平台。近年来,学校持续推出聚焦课堂系列比赛,涵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校级优质课评比、专业教师实操比武、名特优教师示范课等,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
四是凝正气、崇清廉,把牢教师发展“航向”。学校通过“楸木清杏”廉政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通过签订责任状,实现同部署、同考评。同时,通过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弘扬教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