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献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灵魂。文章从三个维度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特色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多元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道路,现代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2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F323 文章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农的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历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应该发展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因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赋予乡村振兴以灵魂。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讨乡村文化建设价值旨归,重点以特色化为基础、以多元化为发展道路、以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特色化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1.1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是指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全面了解乡村的区位地貌、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基础上,遵循“突出个性,彰显差异”理念,从多样性、共性中寻找差异性、个性,延续乡村自身的历史传统与历史积淀,契合乡村的现实状况与现实基础,挖掘乡村特有的资源,彰显乡村的独特魅力,深刻把握乡村的独特优势,突出“特”字,形成亮点。乡村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乡土气息、人际关系、乡村建筑等方面,这为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奠定了天然的资源基础[2]。
1.2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設的必要性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关键与突破口。只有利用本地乡村自身特有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找准特色、包装特色、彰显特色,注入特色内涵,乡村文化才具有独特品位以及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3]。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加速演变期,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特色和生机可言,而农耕文明能够填补这部分空白。因此,乡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正是由于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会出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建筑风格、风俗传统、节日服饰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这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所不具备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我国丰厚的资源能够为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提供滋养。第一,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4]。我国地域辽阔,挖掘不同的地域文化能够助力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第二,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为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不同的地貌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挖掘区域特色,例如,甘肃省庆阳市利用窑洞来发展区域特色,推出系列文化产品。第三,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由于历史积淀和生产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3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举措
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需在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上下功夫。在价值层面上,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不能抛弃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文化活动的监管。二是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而出现低俗的视频或场景,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学会甄别不同的文化,坚决抵制迷信和腐朽文化,促使乡村文化特色化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在实践层面,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效应。经济的增长为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例如,淄博烧烤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正向互动、良性循环。二是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借助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创新内容、树立品牌文化、融入时代元素,结合乡村实际进行文艺创作,以歌曲、相声或小品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
2 多元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道路
2.1 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的内涵
从宏观角度而言,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要走不同的道路,形成各有特色的多元乡村文化景观;从微观角度而言,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是指就某一特定乡村范围内,要建设多样的文化,不能过于单一片面。
2.2 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的必要性
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里创造的农耕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5]。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主要蕴含着两层含义:从宏观角度而言,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农业文化,我国的农耕文化是基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时间跨度所衍生的一套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目的、生产方式、生产意义、生活伦理、生存价值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价值模式。这体现了中国乡村农耕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乡村文化体系。从微观角度来看,乡村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人们生存的内部空间,我国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地势地貌等都呈现出巨大差异。同时,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所构成的,不同民族在特定生产、生存、生活区域又衍生出多样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共同的生存空间,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要实现多元化,就要调整原有的乡村结构,丰富乡村文化建设功能,这就需要打破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耕文化,与乡村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从城乡融合发展等高度进行文化的判断,逐渐丰富乡村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活方式、城乡融合发展等功能,进而孕育出多元的乡村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功能凸显化,打造乡村精神文化地标,以精神家园的性质定位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功能,让乡村文化建设担负起构建全民精神家园的重任。
2.3 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的举措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最鲜亮的底色,凸显乡村生态文明既是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丰富美丽乡村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界,人与自然需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6]。因此,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景观。与城市文明相比,乡村的发展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在此自然条件下,劳作的人民与天地、自然、山水、植物形成了特定的依存关系,这为乡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文化下,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人类不仅依赖自然界,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文化情怀,这为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情感基础。乡村振兴的过程是文化与生态共同振兴的过程。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了解乡村发展规律,结合自然环境,保存乡村原貌是进行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的基础。其次,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必须繁荣乡村文化经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挖掘乡村独特的资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力度,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设施,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如建设更多文化活动场馆。最后,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还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农民的文化兴趣,增强文化自信;组织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承乡土文化,增强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乡村文化的包容性和承载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多元化建设。
3 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
3.1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是指,在保留本地乡村原有优秀文化的前提下,抛弃封建文化遗留的陋习陋俗,添加现代化元素,与现代社会接轨,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依托多种文化传播载体,不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水平[7]。
3.2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明确方向[8]。一方面,在发展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现代化和传统化是相辅相成的,要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在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保护、传承、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搞文化建设,这也是乡村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精神最突出、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全体中华儿女在文化层面共同的价值追求[8]。乡村文化建设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基本要求,乡村文化建设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乡村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和轨道,才会在文化振兴过程中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3.3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要持续推动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实践,并不是一味“守旧”,而是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的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切实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这本身就是继承和发展相融合的辩证过程[9]。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我国乡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另一方面,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激发其在新的发展条件下的活力[10]。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是文化不断继承、发展和延续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新时代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借助新的传播媒介、平台和资源,对乡村文化不断进行创新,结合村民具体生活实际,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氛围。
4 结束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系统性工程,而文化振兴是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要以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为价值旨归,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马红艳.乡村特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06):6-20.
[3]刘祖云,刘传俊.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8(05):2-13.
[4]崔华前.“特色小镇”建设关键在体现特色[N].安徽日报,2019-02-19(2).
[5]杨梅,郝华勇.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机理研究[J].开放导报,2018,4(02):72-7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曹萍,李艳,王彬彬.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精神家园构建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06):19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09):46-52.
[10]刘剑,姚雪洁.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基于铜仁学院的实践与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3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