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歌唱的政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政治学分析”(KYCX23_3925)。
[作者简介]杜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硕士研究生,210009。
[摘 要]1943年,在国共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舆论博弈下,我党的文艺工作者曹火星创作出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存在多个歌词版本,经历了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演变,传唱至今。作为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挥着政党形象塑造、政治记忆建构、政治认同提升的功能。
[关键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D239;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24)02-0072-0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2021年6月28日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 的结尾,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这首歌曲的创作历程,早在1943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已经诞生。
歌曲作者曹火星曾说:“为什么这首歌久唱不衰呢?主要是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伟大真理。”[1]12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研究多数聚焦于歌曲的诞生[2][3],探讨歌曲的创作始末[4]。然而,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本形成的历史,学术界研究尚且不多,缺乏完整历史版本的梳理与分析。笔者以现存的党报、歌曲集等相关资料为来源,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多个历史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在厘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本形成的基础上,研究其政治功能。
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背景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音乐界爱国人士以歌曲为武器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日,号召救亡图存的歌曲应运而生。一大批我党的文艺工作者与进步人士投身到抗日救亡中来,广泛组织各地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精神的力量。
然而,在全民族抗战的局势下,国民党的反共活动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除了军事上的冲突与摩擦,国民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反共浪潮更甚。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其核心是宣扬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主、自由和共产主义,为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独裁统治提供理论根据,书中宣称“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5]426428。面对国民党的舆论攻势,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巨大的宣传反攻,批判《中国之命运》。在舆论宣传方面,中共以延安《解放日报》为主要阵地展开反击,发表如《评<中国之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等一系列文章,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以驳斥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宣传。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一社论,对国民党污蔑共产党为“新式封建”和“变相军阀”的言论进行批驳,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万万取消不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该社论最后模仿《中国之命运》的论调,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7]570576
报纸、刊物、書籍是我党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武器[6]430。毛泽东对此专门进行指示,并特别强调了以上几篇《解放日报》所刊文章的重要性,他指出,“陈伯达《评〈中国之命运〉》及最近发表之《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与《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及某些最重要文章,应各印成单行本,向我区、敌区人民广为散发。华北应向平津等地散发,华中应向上海、武汉等地散发”,同时,毛泽东也指出要加强在党内外的宣传,扩大宣传渠道,“为彻底消灭党内党外对于国民党及蒋介石的各种错误思想,应根据《解放日报》发表的各种文章、文件,专门进行两个月党内及民众中的阅读、讨论、演讲、座谈,深入党员群众及工农兵群众,并争取各中间阶层,将各重要文章、文件、新闻印成总集,发干部阅读”[7]569。中共各根据地随即组织人员对《解放日报》刊登的相关文章进行专门学习,以达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阅的效果,扩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影响力。
面对国共两党的舆论博弈,曹火星深刻地认识到:“是共产党在领导抗战,而不是国民党在领导抗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而不是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8]4142作为中共文艺战线上的一员,曹火星有着丰富的革命经验。在剧社期间,结合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形势,曹火星除了参与演出、教唱抗日歌曲外,还深入群众做实际工作,如动员民众参军、减租减息、土改复查、搞政治攻势、办文艺训练班、辅导村剧社。在反扫荡时,他跟随剧社发动群众支前、动员坚壁清野等[9]654。为反击国民党的不实言论,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共的政治理念,曹火星以《解放日报》的社论为题,创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一歌,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初版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应时代而生,并在国共两党的舆论博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文本形成
1943年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此后,该歌曲的文本经历了不同版本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文本的创作、发展与最终形成三个重要的阶段,形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正式版本。
(一) 文本创作与雏形
1943年,曹火星以《解放日报》的社论为题,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该手稿现存放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内。“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土改,发动群众建设民主政权,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8]4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文本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抗战形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引导着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六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通观歌曲手稿,一二两句为叠句,开门见山唱出歌曲主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从第三句起为一系列的排比句,在音调与节奏上层层递进,逐步把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着中国走向光明”这四句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存亡与指引国家前途中的重要作用,“他坚持抗战六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这四句立足于抗日战争的形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政权建设的丰富成果。最后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再次点明歌曲主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二) 文本的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传唱范围日益扩大,在不同的革命语境下,文本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区党报之一[10]1。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在第三版刊登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曲全文,也是这首歌首次发表在我党重要的报刊上,从此这首歌响彻晋察冀边区,歌词如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它一心救中国
它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它引导中国走向光明
它坚持抗战八年多
它改善人民生活
它建设敌后根据地
它实行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晋察冀日报》版与曹火星最初的歌曲手稿相比,保留住了原有的精神内涵与创作风格,主要的文本改动是其中一句的抗战时间,从“坚持抗战六年多”改为“坚持抗战八年多”,考虑到此时全面抗战已历经八年,这一改动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1945年以后,各边区歌曲集纷纷刊载了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如《解放歌声》《群众歌曲选》《中原歌声》等[11]191。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为吕骥主编的《群众歌曲选》,他认为:“中国新的群众歌曲,从来就是以人民反帝反封建为其主要内容,是作为群众革命斗争的武器。”[12]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这一时期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因此入选此歌曲集。
吕骥基本遵循了《晋察冀日报》版的文本,但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如将人称代词“它”改为“他”。根据现代汉语的书写规范,“他”指的是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在歌曲的具体语境中,“他”即是“共产党”,此处改动除了书写更规范外,将我们党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具体生动,歌词如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中共解放全国的步伐,中共文艺宣传队将这首歌带到了广大解放区。如,1949年6月19日,《胶东日报》第4版刊登了歌曲全文,歌词如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人民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广大解放区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胶东日报》原名《大众报》,是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的报纸。这一版本的歌曲,比较大的改动有三处:一是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是“共产党辛劳为民族”改为“共产党辛劳为人民”;三是“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改为“他建设了广大解放区”。立足于解放战争的背景,结合广大解放区的建设,对歌词的改动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形,也易为解放区的民众所接受。然而,最重要的变化还是其中首尾四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表述。从歌词变化中可以看出民众对于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景,这也是首次完整出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版本。
(三) 文本的最终形成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不同的歌曲版本都有一定范围的传播,如1949年11月22日《国华报》在第二版刊登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也已经使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歌词表述了[13]。1949年12月《北碚日报》在报道重庆解放区的情景时仍然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样的歌词内容,“在人声鼎沸和鞭炮声、口号声和几声交谈中,船上的解放军同志们也应声着唱起军歌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4]。由于不同地区传播渠道的差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文本始终没有得到规范统一,直到1950年毛泽东改词之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终版本才得以確认。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著名党史专家逄先知以及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李家骥等人,关于毛泽东对歌曲改词这一事件,都提到过以下细节: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听到女儿李讷在唱这首歌时给予了纠正,他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5]409与毛泽东纠正女儿李讷的说法有所不同,《叶子龙回忆录》中记载的是“毛泽东在听到叶子龙的女儿叶燕在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遂将其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6]192194。综合以上两种说法,可以看出,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修改确实是出自毛泽东之口,正如曹火星在传记中所述:由于在战争年代,修改结果不可能通知全国,然而在演唱这首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与毛主席与其他领导同志过问此事是分不开的[9]45。
基于新中国成立的社会背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逻辑也更加严谨。至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确定了其最终版本,而歌曲中传递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理念也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正式版本,便是在毛泽东改词之后所形成的,歌词如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曲的创作总是与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文本不断发展,走向规范。综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各个版本来看,歌曲整体的结构并无改变,仅在歌词上做出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修改。尤其是“新中国”一词的重大改动,既符合新中国成立的社会事实,也表现出民众对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景。
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功能
梅里亚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中将音乐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十种,分别是情感表达、审美愉悦、娱乐、沟通、象征、身体反应、社会规范、确认社会制度与宗教仪式、促进文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促进社会融合[17]227235。现代政治学理论认为,音乐来源于政治,并依赖政治而成长[18]31。作为音乐的一种,歌曲将政治信息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与表达,并通过在民众中传播,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功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亦是如此。自诞生以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挥着政党形象塑造、政治记忆建构、政治认同提升的功能。
(一) 政党形象塑造
政党形象是人们基于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行为、制度机制、精神状态、组织面貌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主观判断、总体评价和认知反映[19]。归根结底,政党形象有赖于民众的认知。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一直是中共重要的政治议题。而歌曲在塑造政党形象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本文则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本与传唱这一视角,管窥歌曲对政党形象的塑造。
革命战争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了中共的政治理念与革命实践,展现了中共革命到底的决心与担当,塑造了一个团结带领人民英勇抗敌、走向光明的革命政党形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真实图景,正如歌词所述“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抗战胜利后,在中共的推动下,国共双方颁布停战命令。大街小巷充满孩子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欢乐歌声,孩子们说到:“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今天得到和平,也是共产党的功劳,我们心里欢喜。”[20]从晋察冀边区到全国各大解放区,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一个解放区不唱,兵也唱,工人也唱,学生也唱[21]195196。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注入了建设新中国的内涵,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形象。1950年,毛泽东在苏联期间,苏联拥有最大发行量的《火星》杂志专门出版了《新中国》专辑,并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半身彩色照片作为封面,同时在封二五星红旗下,首次正式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俄文译文[22]2162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重要的国际场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革命歌曲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战斗号角。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举行群众歌曲音乐会,号召各界音乐爱好者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用革命的歌声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23]。农村里也经常通过演电影、请剧团、举办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村民小组、企业、学校之间开展歌咏比赛,大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24]272,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和热情。
进入新时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塑造了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党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8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时至今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
(二) 政治记忆建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记忆的载体,随着革命的发展深入,其传唱范围与受众规模也不斷扩大。
正是在革命的背景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中植入了抗战、民主、根据地建设等革命话语,使中共的政治理念融入歌曲之中,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记忆。革命战争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要依靠民众口口相传扩大传唱范围。在广大农村,农民参加生产也不忘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头子虽然年纪老了,精神可不老,一出门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小调。”[26]农忙的归途上到处洋溢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27]。进步人士纷纷感叹,“可以说没有共产党,中国就没有前途,没有共产党,世界就得黑暗”“要是没有共产党能有民主事业的实现吗?恐怕民主的字样都不能看见的”。[2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逐渐成为承载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记忆符号。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遍大江南北。1951年11月,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出版了《一九五〇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跻身于这一新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风云榜。此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入选了多个歌曲集,传唱度与影响力在民众中不断扩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2006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在词曲诞生地北京房山区堂上村落成开馆。纪念馆广场上陈列着毛泽东为歌曲改词的场景雕像。列斐伏尔曾言:“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29]83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歌曲是情感的载体[30]9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的建立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记忆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情感表达的重要空间。
新时代以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庆典的开场或落幕歌曲,反复出现在国家重大的仪式现场,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国家仪式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歌曲的进一步传唱,对于记忆的塑造与延续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记忆也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演唱中得到升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既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也是基于“视听融合”的传播模式下政治记忆延续的考虑。在百年党史的视角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记忆。
(三) 政治认同提升
政治认同强调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歌曲以情动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情感滋养作用,是提升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提升政治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传唱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政党竞争的背景下,由于歌曲独特的感染力与革命热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被用于各种集体活动中。在纪念五四青年节等诸多大会以及爱国运动游行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必唱曲目。1948年,石家庄七千人青年集会在军乐队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声中宣布开始[31]。为纪念五四青年节,青年歌咏队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我们是民主青年》《进攻的号声响》等歌曲[32]。就连东北第一所青年干部学校哈尔滨青干学校也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雄壮歌声中举行开学典礼[3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攻河北正定县城,部队包围了县城之后,战士们便高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城内国民党守军的军官却将歌曲的头一句歌词改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他们要士兵们与解放军对着唱,还用枪逼着老百姓跟他们一起唱。可是老百姓一唱就唱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8]45。许多放下武器的军官除对解放区的光明与建设倍加赞扬,均愤慨地讲述蒋管区的黑暗腐化情形,并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34]。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愈加强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逐渐成为提升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重要媒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开国大典采用什么样的举办形式,选用什么歌曲困扰着当时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在阅兵曲目方案上批示“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奠定了开国大典选用歌曲的政治属性。除了阅兵式与分列式演奏的歌曲之外,在群众游行奏《新民主主义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民主青年进行曲》《向胜利挺进》[35]29-3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开国大典上演奏的歌曲之一,得到了新中国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举行群众歌咏活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唱祖国》等革命歌曲,差不多人人都会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对于党、对于毛主席、对于祖国的由衷热爱[36]。
新时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持续发挥着政治认同的功能。2015年,数十万网民评选出“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得票数位列第二,仅次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3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得到了人民的喜爱,人民群众借唱此歌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歌曲传播广泛,一些外国友人也深受感染,2022年冬奥会期间,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途中,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用中文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的流行热度始终高涨,神州大地上不斷回响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
结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广泛的传唱过程中,塑造了政党形象、建构了政治记忆、提升了政治认同,实现了其重要的政治功能。时至今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各种政治仪式上的演奏、合唱,仍然在通过各种形式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
一般而言,歌曲是“被特定的文化权力关注、审核、调配与征召的意识形态载体”[39]104-107。对歌曲的分析与讨论从单纯的音乐史扩展到政治领域,拓宽了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其实,在政治学领域,不乏对政治音乐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中红色歌曲的研究。红色歌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发挥了政治文化领域下意识形态塑造的作用。作为政治文化的一种,红色歌曲强调国家、政权、政党等高度具有政治学意蕴的话语。在现代政治学理论中,红色歌曲研究综合运用象征、符号、记忆等理论,在多种维度上剖析歌曲的政治意蕴与时代价值。然而,如何构建起红色歌曲研究的理论框架,仍然是今后研究需要着力之处。
参考文献:
[1]文艺战士话当年:第九卷[M].晋察冀文艺研究会,2002.
[2]梁天韵.霞云岭响起的礼赞(光辉历程)——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记[N].人民日报,2016-07-08(09).
[3]文乙.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前后[J].党史纵横,2016(12):60-61.
[4]陈建强.颂歌一曲动九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始末[N].光明日报,2011-06-02(09).
[5]张同新.中国国民党史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穆秀玲.火星,依然闪烁——曹火星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9]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三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10]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晋察冀日报史(1937—194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谢太浩.《义勇军进行曲》8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吕骥.群众歌曲选[M].哈尔滨:光华书店,1948.
[1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N].国华报,1949-11-22(02).
[1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N].北碚日报,1949-12-06(04).
[15]杨庆旺.领袖身边十三年:毛泽东卫士李家骥访谈录: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6]温卫东.叶子龙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7] [美] 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18] [德] 约翰·欣里希·克劳森.教堂音乐的历史[M].王泰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19] 汤志华.《中国文摘》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形象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3):86-94.
[20] 察省人民要求国民党立即停攻取信天下[N].晋察冀日报,1946-01-16(01).
[21] 朱德发,蒋心焕,李宗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运动资料汇编: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8.
[22] 谢太浩.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光辉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3] 用革命的歌声鼓舞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北京上海举行革命歌曲音乐会[N].人民日报,1963-04-15(02).
[24] 俞家宝.农村合作经济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6] 翻身农民种地很上心[N].冀中导报,1948-08-01(03).
[27] 龙东塔哈村突击竞赛[N].东北日报,1947-06-18(02).
[28] 车向忱.没有共产党那能有今天[N].东北日报,1946-08-15(04).
[29]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0] 罗宇维.歌声中的祖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
[31] 石市各界集会七千青年学生火炬游行致书蒋区学生支援爱国运动[N].晋察冀日报,1948-05-09(02).
[32] 右江.本报青年职工筹备纪念“五四”[N].新华日报(太行版),1949-05-04(04).
[33] 培养建设人才哈市青开校开学[N].东北日报,1947-06-04(02).
[34] 放下武器蒋军军官参观哈市电话局[N].东北日报,1947-02-16(01).
[35] 涂學能.中国国庆大阅兵(1949—1999)[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36] 歌颂伟大时代鼓舞革命斗志,北京青年引吭高唱革命歌[N].人民日报,1964-02-10(03).
[37] “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名单发布[N].人民日报,2015-08-27(09).
[38] 郝薇薇,刘华,杨依军,等.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国际社会眼中的新时代中国非凡十年[N].人民日报,2022-07-26(08).
[39] [英] 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责任编辑:青 衣)
(校 对: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