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我的10+N”建构与思考

2024-05-23 08:31:49张年华常建文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德育

张年华 常建文

【摘要】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家校社联合的建设原则,结合德育课程的共性和特性、学生的当下需要与长远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指向,新时代培智学校开展“我的10+N”德育校本课程研发,涵盖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阶段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肯定,推动培智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张年华,江苏省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泰兴,225400);常建文,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泰兴,225400)。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指出,“保障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并要求“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智学校必须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体现德育“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引导智障学生“埋好信仰种子,扣好人生扣子”,“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培智学校德育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一、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家庭、学校、社区合力

培智学校德育工作应实施“开放式”教育策略,强调“家校社”联动,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悟、体验、实践。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落实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鼓励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邀请关工委相关人士、“五老”成员、杰出校友、“心育”专家、自强模范等到校兼职兼课。用好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校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外出学习,开展“红色研学”、走访革命英雄、慰问孤残老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

(二)“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统一

要充分发挥“以智育人”“以体育人”“以劳育人”“以美育人”的综合功效,强调“大思政课”的集群教育功能,优化“全面育人”“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措施,将校本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跨学科教学,整合课程资源,多学科协同,加强主题单元教育,挖掘单元教育内涵。借助学科教学的情境、场景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体验式、浸润式、情景式课堂,增强德育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盲区,时时都育人”。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以境育人”的潜在作用,让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形成多维度的立体德育场域。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需要培智学校“全员参与”,从校长到教师,每个人都要明晰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心育”作用,实行“全员导师制”,通过“润心”活动引导智障学生管控不良情绪、合理应对变化和调整、矫正和规范自我行为,减少不良情绪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共性和特性、当下需要与长远需求结合

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既要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也要依据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既“面向全体”,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把握智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未来发展区”,高效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二、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要求

“我的10+N”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基于德育课程建设理念——“一个也不能少”,重点体现以下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我认同和肯定

“我的10+N”课程立足于培智学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切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强调智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我的”各个方面展开课程建设。一是学生熟悉的相关学习内容,利于学生认知和理解;二是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和场景,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三是督促、评估条件便捷,学生可反复练习并能及时反馈,激发学生自我认同和肯定。

(二)以“方案”为纲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的10+N”课程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思路,从“生活”入手,以“我的……”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让智障学生更好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同时指向较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使学生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连续递进和螺旋上升的德育要求(见图1)。

三、培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我的10+N”内容框架

(一)“我的”系列

“我的10+N”校本德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我的”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肯定。首先,从生理角度看,让学生了解“我是一个人”,关注“我的身体”,要求残障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初步的认识,认识性别,知道自己属于何种残疾、残疾程度怎样;强调卫生、健康的重要性,并辅之以生命教育。其次,从心理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我的姓名、属相、出生年月以及身份确定;我的兴趣、爱好,我的脾气性格、我的情绪掌控;我和同伴、同学、同事、老师、长辈相处怎样,关系如何等,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眼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再次,从生活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我的”自理能力怎样,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我还能为他人做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我怎么过节日等。最后,从学习和教育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信念,我的“三观”怎样,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偶像是谁,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

(二)10个德育模块

“我的10+N”课程从“我的理想与信念”等10个子目标入手,涵盖了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阶段的德育内容。

1.“理想和信念”部分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从“理想、信仰、追求和堅持”4个维度,结合“入队”“入团”仪式以及“四仪”教育,结合“国际儿童节”“青年节”节日教育,爱护红领巾,认识队旗、党旗、国旗,赓续红色基因,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项教育内容贯穿在智障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至职高三年级的整个学习阶段。

2.“三观与生活”部分要求智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体现,懂规则,讲秩序,尽可能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到九年级。

3.“规划与实践”部分将智障学生的阶段转衔、生涯规划与平时生活结合起来,立足于“目标、榜样、规划、经历”4个方面,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接近“目标和榜样”,学习英雄模范,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过一种“有追求的生活”。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小学四年级至职高三年级。

4.“环境与归属”部分从“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不断扩展和提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植智障学生的家国情怀。内容有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适应社区、融入社区等。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小学一年级至职高三年级。

5.“角色与交际”部分则从关系较近的人开始,教育学生明晰与“老师、同学、朋友、长辈”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尊敬老师、如何善待朋友、如何孝敬长辈等。结合“八礼”教育,与人为善,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到九年级。

6.“自身与休闲”部分通过对“学习、身份、身体、爱好”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乃至特长;学会欣赏,做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四到九年级。

7.“个性与隐私”部分则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管控自己的情绪,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主张等,从“性格、主张、情绪、秘密”4个方面要求智障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至职高三年级。

8.“职业与工作”部分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入职基本要求。通过“职业、工作、单位、同事”的认知,让学生熟悉就业的相关流程和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九年级至职高三年级。

9.“网络与信息”部分教育学生掌握网络交际常识和技能,规范上网要求,不沉湎于网络游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网络诈骗等。学会使用“QQ、微信、电子信箱”等现代网络通信工具,感知高科技带来的便捷。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至职高三年级。

10.“权利与义务”部分从法治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知识,熟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职高阶段。

(三)“N”的补充和扩展

“N”部分的课程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中小学学生守则等普特共需德育内容有机融合,与“进校园”项目和其他专项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形式,让智障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培智学校要将相关要求融入德育校本课程中,并及时补充、扩容新时代的相關德育内容,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规则等,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责任编辑:叶 萍)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5:51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5:11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8: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