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育人水平提升研究

2024-05-22 20:02曹蓓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军事理论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军事理论课程存在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红色资源挖掘不深、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问题,在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以湖湘红色文化内涵引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创新、以湖湘红色文化元素衔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以湖湘红色文化基地服务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角度探索有效提升军事理论课程育人功能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湖湘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明确的育人目标

(一)军事理论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思想,即所谓的观念,是人一切行为的根本所在,是人的意识通过思考过程反映出来的客观存在[1]。军事理论的课程素材来自我国革命斗争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所需要的国家防务政策与军事斗争思想是不同的。学生们认识各个时期我国所面对的内外部条件以及学习所对应的军事理论知识,可以体会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进程,由此激发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信心、荣誉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略战术运用的介绍,进一步增强人民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新型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史,进一步认识那些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大业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人物。通过学习《孙子兵法》中的“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兵者,国之大事”等重大思想[2],教会大学生构建思维框架,形成清晰思路,学以致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军事理论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经过多年文化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特点[3],通过参与军事理论课程,可将其培养成为国家防务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与之相关的军事基础理论课程、国家法律制度以及公民军事权利义务的教学内容,是使大学生熟悉相关军事法律法规,了解公民必须遵守并需要承担的军事权力与义务,以便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三)军事理论课程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人员在研究我国的防务安全环境时,往往以全球的战略环境及其周围的地缘条件当作研究起点,从国家根本利益入手,对制约我国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以分析与梳理,并引发学生的自主思维[4]。在今天全球多极化持续发展,中国区域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需要思考,如果我国继续同各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更深入广泛的交往,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将引发全球战略布局产生怎样的重大改变,同时又会给国家防务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通过传授分析方法,建立思维框架,在广泛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大学生深刻认识当今时代。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育人功能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院校领导、教务人员、老师的国防观念不强,学校没有给予军事基础理论教育应有的重视,或者片面相信军事基础理论教学是军事院校的重要工作,觉得学校开展军事教学工作毫无必要性,学校在相关领域的教育资金和学科建设支持也不够,并没有放在和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一样重要的地位[5]。高校学生成长于和平时期,对学科理解不够深入,仅仅希望完成学业任务、获得成绩、成功毕业[4]。部分学生因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到了理论教育、专业课程上,觉得理论教材“背一背就过,看一看就行”。

(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軍事理论课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新大纲”也对军事理论课师资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的专业教师配置却严重缺乏,未能实现国家规定的教师比例[6]。由于国防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数量少之又少,军队军事基础理论学科教师的工作也难上加难,因此很少或者根本缺乏军事专门师资,授课教师一般由其他课程老师兼任,尽管这部分教师都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思想基础,但大都缺乏军队军事基础理论的教学经验,也没有高校国防教育的专业背景,教学效果一般[7]。

(三)红色资源挖掘不深

军事理论课有着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具有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特色优势。然而在教学实际中,部分军事理论课程老师并未完全认识到红色资源和军事理论课程之间天然的相互结合作用,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工作缺乏深度,对红色资源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掌握不足,导致知识引领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不能有机结合[8]。未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红色资源功能作用并不明显。

(四)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目前,部分院校的军队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手段落后,未能把国际军事热点新问题、时事政治新动向、国家关系新处理、军事战争新变革等知识点有效渗透到军事教育的全过程,许多老师并不善于利用新兴网络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慕课、超星、智慧树等新课程工具运用受限,效果不佳[9]。学校课堂仍以理论灌输、思想说课、照本宣科居多,“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个PPT念到底”的模式仍然流行,已不能满足学校军队理论课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湖湘红色文化内涵及其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育人水平提升的意义

(一)湖湘红色文化是学校军事基础理论教学的精神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党和国家走向成功的精神指引,是当代大学生需要铭记于心的历史传承。湖湘红色文化精神对我国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文化支撑[10]。不论我国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湖湘红色文化精神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就逐渐被遗忘,其传承一定是时代发展第一关注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新时期湖湘红色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新时代湖湘红色文化精神,也是湖湘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有机载体[11]。

(二)湖湘红色文化是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重要资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生活理念也同从前大不一样,快节奏生活导致如今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精神理解非常浅薄。尤其是当国家长时期处于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对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大学生并不重视[12]。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传承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也是强国强军策略的体现,需要高校及学生共同努力。随着时代的变迁,湖湘红色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而军事理论教育的稳固发展又能对湖湘红色文化起到保护作用。

(三)湖湘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军事理论教育主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未来生活的文化层次,因此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培养正确的三观,包括思想、生活方式等[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从根本上让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于比较高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湖湘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才能为我国的军事理论教育事业提供坚实保障。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浓厚的爱国意识,特别是关乎我国切身利益事情上,最能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些浓厚的爱国意识和情感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参与我国建设和发展。湖湘红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群众路线、社会民主思想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社会责任心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也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更坚强的思想毅力和理想信念。

四、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育人水平提升路径

(一)以湖湘红色文化内涵引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创新

以新时期习近平强军理念和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重大论断为指导遵循,围绕着“培育多少人、怎么培育人、为谁培育人”的根本性课题,探寻崭新的高校军队理论教育与湖湘文化融合道路,将湖湘文化内涵融入军队基础理论改革思路,制定专项任务实施方案,健全高校军队理论教学体系和知识系统,把湖湘红色文化内涵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教师“主体”、教材构建“主阵地”和教学“主平台”[14]。在课程选取和设置中将湖湘红色文化全面融为一体,深入发掘湖湘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学校军事基础理论教学有机融合的领域,强化课堂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把湖湘红色文化教育内涵整合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大纲补充、教案课件编制等各方面,贯通教学讲座、教育研究、作业论文等各环节。要不断创新课堂管理模式,找准教育视角,进一步提升湖湘红色文化渗透到课堂的程度,促进现代技术在彰显湖湘人文内容上的运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领他们深度思维。

(二)以湖湘红色文化元素衔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国家教育法》规定:“校园的军事教学是人民军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美育的关键”。军事理论课既是国防教育,也是思想教育[15]。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选材和设置方面,要深入发掘军事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湖湘文化红色历史因素,并在基础教学知识点、课程设计中的理论融入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领域开展了改革创新。在介绍国防教育的历史特点时,通过案例型教学和讨论型教学,讲述长沙保卫战、湘江战役等事迹,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深植对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军事理论教学与湖湘红色文化教育元素的衔接能力;在讲解国家信息安全知识点中,重点引入了美国政府对我国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打压的实际情况,并勉励他们要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让他们认识到我国掌握核心技术的重大意义,要做到独立自主,从而进一步提升民族强国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并培育远大理想与志向,凝聚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力量;在讲解国家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知识点中,则着重分析并结合了景嘉微、国科微等湖湘半导体公司的研发现状,并通过讨论式课堂,调动他们对掌握高新技术内容的主动性,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16]。军事理论课要对丰富的湖湘红色文化元素加以全面发掘并合理衔接,通过充分发挥湖湘红色文化重要的教育功效,确保“课程衔接湖湘红色文化”“湖湘红色文化寓于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以湖湘红色文化基地服务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实践

除进行理论教育之外,军事基础理论教育需要充实课程载体,注重实践性教学,使课堂教育和实际育人有机融合。一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活动要结合湖湘红色旅游文化基础发展,围绕每年的学校国防教育日构建主题系列活动,让红色旅游文化基础成为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取材地,如微视频大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结合湖湘红色旅游文化基础发展,选取恰当的红色旅游文化基础进行征兵宣讲活动,例如建军节、“九一八”“五四”运动等,运用不同方法与手段潜移默化地使中小学生得到高校国防教育陶冶;三是实际观摩和实际研究国防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和其他革命教育场所,如毛泽东思想学校、中央红军长征湘江战斗纪念碑、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教学基地拥有大量的军事资料和思想理论资源,中小学生能够最直接地体验历史、战争活动的气氛,以湖湘红色文化基地服务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陈玉国.提升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育人效果的路径探析——以江苏省徐州市普通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4):82-84.

[2]胡建海,施文妹.中国梦、强军梦视阈下提升高校军事课育人水平的现实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9):90-92.

[3]佘燕文.红歌元素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J].才智,2021(30):88-90.

[4]梅皓天.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22(27):31-33.

[5]谢菲菲,李雷.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5):40-42.

[6]张迪.多维因素影响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55-56.

[7]李净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21(5):156-158.

[8]任永辉.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44-45.

[9]韩刚.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40-42.

[10]钟巧玲.广西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6):75-78.

[11]绪道恒,戎岩.“课程思政”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文教资料,2020(15):166-167,156.

[12]任永辉.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44-45.

[13]赵熠.课程思政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合路径——以军事理论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39-142.

[14]王鹏.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21.

[15]周一叶.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课“金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经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41-142.

[16]周一叶.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课“金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经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41-142.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學2022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湖南红色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曹蓓,湖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策略
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思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对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及途径
简论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