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斗争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4-05-22 20:34周沫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党的领导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其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党和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1931年8月下旬,吴圩农民暴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定远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腐朽统治的第一枪,暴动报名者近万人,直接参加者千余人,亦称“万人红军闹革命”,这是定远人民光荣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透过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新审视不难发现:只有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才能换来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党的领导|吴圩农民暴动|武装斗争|革命精神

目前专门研究皖东地方党史的专著尚付阙如,对于1931年定远吴圩地区开展的农民暴动事件更是鲜少提及,多为一些地方性期刊文章。如定远县委组织部及定远党史和地方研究室联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在定远》(1927-1949)中《吴圩农民暴动》章节,且多为这次暴动的行进过程,而忽略了研究这场暴动农民主体性作用,以及其对在皖东革命抗战史上所产生的历史意义也未见分析。为了对定远地方党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以吴圩农民暴动历史概况为考察点,依托这场农民暴动在定远发生的区位优势和史料优势,旨在深入研究吴圩农民暴动发动的历史诱因及其在皖东革命抗战史上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一、吴圩农民暴动缘起及准备

(一)武装斗争反抗国民政府之势兴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高达31万多人。年轻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屠杀吓破了胆,他们从血泊中站起来,擦干血迹,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重要主张,随后他亲自组织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选择了井冈山作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的现实让毛泽东同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俄国的道路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这也契合了《共产党宣言》中“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立足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深邃洞察中国革命大趋势,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略思维,深刻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创造性缔造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构想。

安徽各地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率领广大工农群众先后爆发了五、六十次武装起义,尤其是皖东地区,由于缺泛有效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的训练,这些农民暴动普遍时间短,最长的也不超过十天,因此这期间的农民暴动难以对皖东产生实质性影响[1]。

(二)定远中共组织的建立构成暴动的坚强组织力量

五四运动之后,定远一些在上海、南京等地读书求学的进步青年,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眼界大开。1926年前后,定远界牌集青年学生李模中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县一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在党的领导下,开始筹建地方组織,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初,共青团界牌集支部成立;1929年春,以定远永康为中心成立了中共定西特区委;1930年3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共吴圩区委成立。随着区、乡党团组织的建立,党团员队伍的扩大,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的发展,当地迫切需要一个能领导全县区域革命斗争的县级党组织。1931年8月中旬,经中共长淮特委批准,在吴圩区委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定远县委,这一决定为吴圩农民暴动奠定了组织基础[2]。

(三)戴国兴的积极组织开启暴动的训练准备进程

戴国兴祖籍是皖西霍山县磨子潭人,幼年读书聪颖过人,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六安三农(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在学校党组织的教育下,进步很快,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指示,戴国兴利用暑假在家乡发展组织,成立农民协会。1930年7月,他与戴绍祥为首,成立了磨子潭苏维埃政权和上千人的赤卫大队,武装反抗当地大土豪潘杰元,后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1930年8月,遭受通缉。戴国兴利用与六安三农的同学朱家涟等人关系来到吴圩暂避,与吴圩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戴国兴参与吴圩地区党的活动后,并没有因前期斗争失败而悲观失望,也未因与他一起暴动的战友牺牲而畏缩动摇,而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继续投入到定西南地区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他多次提议党要抓武装,组织发展农协会和赤卫队,党组织采纳了他的意见。1931年初,他开始发展农民协会并以防匪自卫的名义组建赤卫队,赤卫队多方筹集武器,一是民间保家用的大刀、长矛、土枪和快枪;二是在党团员和赤卫队内部集资购枪;三是向富户借枪,后来是硬性要枪。不到三个月,赤卫队就收集到50多支步枪和一大批土枪、大刀、红缨枪等。

要组织动员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必须要采用符合群众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传达到群众之中。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斗争热情,戴国兴编写的《穷儿歌》在定县西南广为流传。他还亲自编排文娱节目,利用逢集人多的机会,在街头演出,宣传革命道理。他和李敬德(李奉三)在《贫农泪》节目中扮演父子,深受贫苦农民的欢迎。只有重视使用老百姓的话语体系和符合群众生产生活规律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工作才能取得了实际效果,在戴国兴的带领下,李敬德等一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宣传活动,为农民暴动做了前期思想动员和精神准备。

二、吴圩农民暴动的过程

(一)暴动诱因

1931年上半年,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西南地区先后发生水旱灾害,粮食歉收,再加上兵灾匪患和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广大农民饥寒交迫,无法生存。吴圩地区的党组织适时领导广大饥民开展抗捐抗税、反高利贷和借粮斗争。借粮的口号是:“给借就借,不借就扒。”一场农民武装革命已箭在弦上。

1931年8月19日,定远县委在吴圩东小朱家召开各支部书记会议。会议开始不久,通讯员吴凤金报告,早香庙部分农民被地主诬告为土匪,国民党定远县警队即来捕捉,恳求保护。县委指派负责军事的刘春山带精干的赤卫队员,携快枪十支,星夜赶往早香庙营救[3]。出发前,戴国兴指示不宜直接与敌对抗,因敌强我弱,只能智取。8月20日晨,刘春山等在早香庙与县警队相遇,发生枪战。赤卫队凭熟悉的地形和群众的帮助,击退敌人[4]。

早香庙反击战取得胜利后,群情高涨,纷纷要求攻打罪大恶极的坝张大地主张再贵圩子。戴国兴认为,时机不成熟,准备不足,应推迟进行。就在县委举棋不定之时,土豪董志银出于打掉张再贵可从中得利之目的,愿与农民武装合力攻打张再贵。县委基于长淮特委催促暴动甚急,加之党组织已经暴露,遂作出攻打坝张的决定。随后,县委进行了战斗部署,要求各支部继续大力筹集枪支粮草,抓紧进行宣传发动,争取让更多民众参加暴动。

戴国兴虽对即刻起义持反对意见,但县委多数委员主张暴动,只好服从大局并积极参与。8月21日至25日在吴圩、九梓、站岗、卜店、早庙等村庄到处出现:“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一批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加赤卫队(亦称红军),赤卫队总人数达一千人以上,报名参加暴动者在万人以上。

(二)艰难历程

1931年8月23日夜,县委在山人刘召开党团员、赤卫队员等千人大会,董志银兄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宣布成立红军司令部,戴国兴任政治委员兼暴动总指挥,县委委员刘春山任副指挥,同时成立赤卫队长淮特委游击大队,刘春山任大队长。最后戴国兴宣布作战计划:先打坝张大地主张再贵,后打吴圩大地主吴少臣,夺取枪支扩大武装,再伺机攻打并占领定城,成立苏维埃政权,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会后,起义队伍由刘春山率领,于当夜12时许,层层包围了张再贵住地。不料,张再贵已提前得到情报,举家外逃。愤怒的农民武装先破仓分粮,后放火烧毁了张再贵的房舍。队伍回到山人刘,天已破晓。戴国兴再次召集赤卫队各中、小队长会议,要求大家继续筹集枪支弹药和粮草,进一步扩大武装力量,随时迎击敌人的反攻。但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地主老财无不惊恐万状,当地国民党政府如临灭顶之灾。时任国民党定远县长张元群向省政府惊呼:“我邑西南愚民蠢动,哄传共党插手,煽动暴乱,恳祈速派大军进剿,防患未然。否则,匪祸弥蔓,恐难收拾”。

(三)悲壮结局

张再贵逃跑后,贿通县保安大队,又与吴少臣联手,纠集了有上千人和几百支枪的反动武装。8月26日,张慕韩(张再贵的儿子,担任过国民党营、团长)带领反动武装,从东、北、南三面包剿县委所在地山人刘。敌人到达前,县委已接到情报,并通知各地赤卫队,火速集中迎敌。由于赤卫队员居住分散,一时难以聚齐,敌军越来越近,县委只能组织就近的赤卫队员边战边撤[4]。

戴国兴带领几十名赤卫队员,顽强反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当退至西北荒地吴村时,赤卫队内部的奸细吴厚业及其子吴传富(早被大地主吴少臣收买)趁其不备,用九节鞭、铁叉、铁锹打死了戴国兴。戴国兴壮志未酬,血洒定远,殉难时年仅24 岁。在就义的瞬间,他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悬挂示众数日,路过的百姓无不为之落泪[5]。

三、吴圩农民暴动的历史贡献及影响

(一)打响了定远人民武装反抗国民政府腐朽统治的第一枪

农民的暴动从客观条件上不能预计到有大范围的胜利,党应该持续地领导他们“采取游击式的战争”,以少胜多地不断积累,达到“在较大的范围内夺取政权”的目的。震惊皖东的吴圩农民暴动虽因敌强我弱而失败,但它是党领导下的定远人民,用革命的手段,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勇敢尝试,打响了定远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震慑国民党反动派嚣张气焰,狠煞了地主老财的威风,大长了革命群众的英勇气慨,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为此后的定远人民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定远优秀儿女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在刘少奇同志的亲自指挥之下,定远人民同日伪顽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及时粉碎了日军重兵的多次“扫荡”,而且多次击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从而使得定远成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5]。

(二)贯彻了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都在农村,因此,要动员农民投身革命,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利益,提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吴圩农民暴动实践表明,定远地区真正的农民运动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后才开始的。随着党组织在定远的建立和发展,党关于农民运动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日益深入,农民的阶级觉悟和组织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定远农民运动才能冲破反动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克服各种困难,逐步高涨起来[6]。

在中共定远县委建立后,党对定远农民运动的领导更加深入具体,特别是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工抗、农抗、青抗、妇抗等抗日群众团体,实行民主政治,建立“三三制”(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政权,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和顽固派的摩擦。实践证明,哪里党组织建立的早,群众工作做的深入,哪里的农民运动便发展得快,取得的成效也更大[6]。

(三)积累了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

吴圩农民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其所蕴含的革命斗争精神已融入了人民群众精神血脉并一直鼓舞着定远人民坚持斗争。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定远儿女不畏强敌,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不朽的贡献。同时,党和政府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一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财富,在以后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不发挥着源源不竭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为之后皖东革命根据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戴国兴战斗过的地方山人刘被命名为“国兴乡”。1971年,吴圩农民暴动参加者李奉三,为纪念暴动40周年兼悼戴国兴,挥毫作诗 “一唱雄鸡破晓天,曲阳星火正燎原,为民除暴何辞死,血洒吴圩四十年。”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政府追认戴国兴为革命烈士。正是从这些革命者身上,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更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在革命斗争中,定远的穷苦百姓一度打倒了长期欺凌自己的反动地主,分了他们的钱粮,尝到了当家做主的甜头,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股革命热情还将迸发出更大的革命能量。

四、结语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新征程上,越是接近民族復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会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时刻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奋进力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中共滁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滁州革命珍典[J].党史纵览,2012,15(6):51-54.

[2]中共定远县委组织部,中共定远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定远[Z].2021:19-25.

[3]许金华.比较视域下苏维埃革命的源起探析——赣南、江南农民暴动的对比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29(2):5-9.

[4]定远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烽火岁月中的定远儿女[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5-6.

[5]孙明开.红色定远[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16-20.[6]刘照德,杨宗焕,燕天友.确山农民暴动及其意义[J].天中学刊,1989,4(2):96-101.

(作者简介:周沫,中共定远县委党校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